中国最大人造沙漠绿洲
提起沙漠,大家可能会想到生命禁区撒哈拉,或者是漫步于狂沙之中的骆驼,亦或是苍劲茂密的胡杨,对于沙漠中的绿洲,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最大人造沙漠绿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大人造沙漠绿洲
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沙漠里是很难种植绿色植物的,我们偶尔会在沙漠中看到面积很小的绿化带,但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却将沙漠变为真切的绿洲。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145万公顷),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如同一条黄龙横卧于鄂尔多斯高原。
二十年前,生存于这片荒芜沙漠中的'牧民,牵着骆驼开展生态旅游,种起了一株株沙柳,这些沙柳富裕了牧民的口袋,也产生了“生态固氮”效应,为日后沙漠的绿洲化提供了物质和生态条件。
科研人员先后在绿洲外围荒漠区,绿洲边缘区,绿洲林网中心区建立三座地面气象站,为建立荒漠生态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便利。
治沙工人采用了百余种生物固沙种植方法,比如气流法,可以将沙柳种植时间缩短至十几秒;再比如甘草固氮法,使沙漠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黑色土壤,将植物的存活率提高至60%。
这些突破性的技术不仅解决了治沙难题,而且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大化,使这漫漫黄沙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
115公里,双向车道。这条横穿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公路,曾被誉为“大漠奇迹”。1997年修建以来,这条穿沙公路承载使命,同样成为沙区人民“绿色追寻”的有力见证。
这条南起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北至巴彦淖尔市乌拉山镇的穿沙公路两旁,被五公里宽的密实林带簇拥着,将沙漠牢牢挡住。然而20年前,这里大漠浩瀚无路可寻,将库布齐沙漠腹地的杭锦旗“封锁”,一代又一代沙区人被闭塞和贫穷禁锢着。
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在穿沙公路修建之前,东西走向的库布其沙漠占杭锦旗面积的40%,而且还在不断侵蚀着良田和草场,沙区农牧民甚至难以解决温饱。
要让沙退人进,而不是沙进人退,沙区人民一直思索着如何改善生态,让日子富裕起来。
修路,成了大家的共识,让窝在沙里的人走出去,才能看到发展的希望。
1997年6月,穿沙公路开工建设。在库布齐沙漠沉寂的人们,开始了对恶劣自然的抗争和探索。杭锦旗的干部职工、普通老百姓,都加入到筑路大军中,分南、中、北三路开进沙漠,一次次战胜风沙、高温、缺水的困境。1997年11月,巴音乌素至独贵塔拉全长51.4公里的砂石路开通,到1999年,穿沙公路三级油路全线贯通。
穿沙公路建成,打通了杭锦旗梁外与沿河的世代阻隔,将109国道和110国道连通,车辆往来穿梭,为杭锦旗带来勃勃生机。生态向好,带动旅游业、种养殖业、新型生态产业等不断发展,沙区人民终于告别贫穷。
为守护好这条来之不易的穿沙公路,杭锦旗不断进行沙漠生态植被建设实验,在这片曾经的“生命禁区”中,造出一片广袤的绿洲。杭锦旗林业局副局长蒋有则介绍,截至目前,杭锦旗穿沙公路两侧共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飞播造林56万亩,设置沙障4.7万亩,封沙种草107万亩。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二等奖。2010年,杭锦旗林业局在穿沙公路中段建起一座防火瞭望塔,这座沙漠中的防火瞭望塔,向来往路人表达着沙区人民的喜悦和自豪。
绿色,如浸在纸上的油滴,在沙漠中快速扩展。25年时间里,通过种树、种甘草、建锁边林,亿利资源共绿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占整个库布其沙漠面积的1/3。
与绿色蔓延相随的,是产业链的不断加粗拉长:以甘草为原料的沙漠天然药产业、以刈割沙柳为动力的生物质能源产业、以“绿色”为卖点的沙漠旅游观光产业、以沙粒为主材的新型材料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
沙漠,在产业的魔力下“点石成金”。如今的亿利集团,总资产已达600多亿元,市值接近1000亿元。王文彪坦承:“其实,种下第一棵树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生态产业经济的种子,现在只是收获而已。”
2015年,库布齐沙漠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土地生命奖,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可以说,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