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简述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引导语: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下面为您整理了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启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是对发动变法的基础评估不足。内忧外患,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地主阶级的激烈反抗。变革的新政,确有不完备之处,也被一些心术不正官吏利用,成为其搜刮地皮,扰民害民的工具。具有极大纰漏的.新法实施中加重了广大劳苦人民的负担,使老百姓深受其害。王安石没有及时修正,使之失去民心。

二是对推行变法的用人不当。王安石为推行变法,所用之人,参差不一,斗争所用的策略是*同伐异,没有很好地团结笼络人心,如对苏轼的人才没有很好吸纳进来;记得中学读书时有一篇司马光写了封信给王安石进行提醒,王安石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进行批驳,其后用权排挤司马光,侵夺他选拔推荐官吏的权力,逼他离开京城到西安任地方官。王安石用的只要是拥护新法,不管其人品怎样,节操如何、是否有虚怀若谷的胸襟,都是王安石信任重用的对象。而恰恰是这些人,大多处于政治投机的动机,并不真心拥护变法改革,只是借用这一捷径,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目的而已。

三是对调整变法的应变能力不强。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户联保后、逐家派定数目的摊派。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摊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均输法和市易法就是让国家垄断商业,赚取商业交易中的利润。王安石认为这并没有增加百姓的赋税,乃是因为中国自古重农轻商,赋税多从农业中获取的缘故,因而夺取商人的利润,他的抑商政策,结果经济萎缩商人失业,所得的赋税反而比以前更少了。因此这两法,不久之后就被停止了。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简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简述

学习

纸船和风筝作文

阅读(97)

本文为您介绍小小纸船的作文怎么写,内容包括纸船和风筝作文,童年的小纸船作文,火烧纸船的实验作文。小小的纸船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

学习

富裕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阅读(150)

本文为您介绍富裕的家庭怎样教育孩子,内容包括富裕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富裕的家庭怎样教育孩子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

学习

冰心纸船的主要内容

阅读(183)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的作品纸船简介,内容包括冰心纸船的主要内容,冰心纸船具体内容,冰心的诗纸船的简介。冰心纸船的简介《纸船》是冰心赴美国留学途中所写,是写母爱的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冰心纸船的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纸船

学习

形容富裕生活的成语

阅读(251)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生活富裕成语,内容包括形容富裕生活的成语,生活富裕的成语,家庭富裕的成语有哪些。形容生活富裕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

学习

纸船阅读答案三年级

阅读(364)

本文为您介绍纸船阅读答案,内容包括纸船阅读答案三年级,纸船阅读答案是什么,纸船阅读答案100题。《纸船》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学习

家境好的女生什么特点

阅读(1098)

本文为您介绍家境富裕的女生特点,内容包括家境好的女生什么特点,家境富裕的女孩特征,家庭条件富裕的女生。家境富裕的女生特点家庭富裕的女孩特点,富家女生活中比较多,有很多人不知道富家女是什么样的,其实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出来,大家知道吗?

学习

冰心的诗歌纸船原文

阅读(327)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的诗歌纸船,内容包括冰心的诗歌纸船原文,冰心的诗歌纸船朗诵,冰心的诗歌纸船人物形象点评。冰心的诗歌纸船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冰心的《纸船》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

学习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改变生活教学反思,内容包括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说明,走向共同富裕公开课教案。走向共同富裕教学反思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

学习

王安石变法主要人员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内容包括王安石变法主要人员,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利与弊王安石是谁,想来现代人都不陌生。受过教育的人,对其更是耳熟能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王安石是一位大文学家,

学习

纸船课文原文解析

阅读(175)

本文为您介绍纸船课文原文,内容包括纸船课文原文解析,繁星纸船原文,纸船课文。纸船课文原文纸船,冰心的一首诗,属于现代散文诗。接下来搜集了纸船课文原文,欢迎大家查看。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

学习

冰心的诗纸船完整版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的诗纸船,内容包括冰心的诗纸船完整版,冰心的诗纸船赏析,冰心的诗纸船表达的意思。冰心的诗《纸船》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

学习

商鞅变法的启示历史小论文

阅读(143)

本文为您介绍商鞅变法的历史小论文100字,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启示历史小论文,商鞅变法历史小论文300字,商鞅变法小论文初一字。商鞅变法的历史小论文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商鞅变法的历史小论文的相关

学习

冰心纸船原文及作品欣赏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纸船原文,内容包括冰心纸船原文及作品欣赏,冰心纸船原文及翻译,冰心纸船原文格式。冰心纸船原文引导语:冰心的《纸船》是一首诗,语境优美,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下面是原文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学习

史记商鞅变法

阅读(110)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记载的商鞅变法原文,内容包括史记商鞅变法,史记商鞅变法原文翻译,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学习

从香菱学诗得到的启示

阅读(98)

本文为您介绍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内容包括从香菱学诗得到的启示,读香菱学诗的启示,读了香菱学诗受到的启发。香菱学诗的启示启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ǐshì,意思指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香菱学诗的

学习

王安石辞妾文言文翻译

阅读(196)

本文为您介绍王安石辞妾,内容包括王安石辞妾文言文翻译,王安石辞妾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王安石辞妾是什么意思。王安石辞妾王安石辞妾选自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显现了王安石的高尚人格:为人仗义,遇事先为他人着想。下面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王安石春夜古诗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王安石春夜古诗赏析,内容包括王安石春夜古诗,春夜王安石诗歌鉴赏,春夜王安石古诗朗读。王安石《春夜》古诗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下面是整理的王安

学习

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故事有哪些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故事,内容包括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故事有哪些,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故事50字,王安石让苏东坡打三峡的水的故事。苏东坡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学习

国学经典诵读带来了什么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国学经典诵读句子,内容包括国学经典诵读带来了什么,国学经典文案感悟人生,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征稿。国学经典诵读句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句子才

学习

学习古筝的启示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学古筝的启示作文,内容包括学习古筝的启示,描写古筝的作文,弹古筝作文优美段落。学古筝的启示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

学习

描写麦苗带来希望的句子

阅读(14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麦苗带来希望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麦苗的优美的句子,描写麦苗刚出的句子,赞美麦苗的句子。关于描写麦苗的句子1.田野里,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2.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全身的

学习

狐狸和乌鸦的启示

阅读(98)

本文为您介绍狐狸和乌鸦的启示,内容包括狐狸和乌鸦的启示是什么,狐狸和乌鸦的启示350字,狐狸和乌鸦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文案。《狐狸和乌鸦》的启示《狐狸和乌鸦》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世界四大寓言家之首的伊索所著《伊索寓言》里的一篇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