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原文与翻译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教学相长原文与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虽有佳(嘉)肴1,弗食,不知其旨2也;虽有至3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6也。知困,然后能自强7也。故曰:教学相长8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十三经注疏》)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嘉肴①,不尝不知其旨②;虽③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④。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选自《韩诗外传集释》卷四)
词句注释与译文
佳(嘉(jiā))肴:美味的菜肴。肴,熟肉食。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①. 嘉肴:美好的菜肴。 肴:熟的鱼肉等。
②. 旨:味道美。
③. 虽:即使(有版本译为:虽然)。
④. 究:深。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学生对于古文的语感。
2. 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3. 区分古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虽”、“旨”、“至”等。
说明:初一的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宜以熟读背诵和积累名句、常用词为要点。
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节奏和语气,加强语感,进而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对照注释,借助字(词)典,反复默读与朗读,理解课文所说的道理为本课的重点。
2. 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为教学难点。
说明:初一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触不是很多,在理解句意上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积累常用词的解释,反复诵读,才能“句意自见”。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的原声磁带
四.教学突破口:
“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能否在课文中找出清楚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
说明:这一突破口意在引起学生对“教”与“学”关系的注意,主动进入整篇课文的学习,最后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礼记》、《学记》分别是怎样的书。
二)预习检测、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2、教师出示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大屏幕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句、领悟感情
2、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3、学生小组听读,互相点评。
4、指名朗读,师生归纳朗读方法。
(学法指导: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对停顿;
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4、齐读,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学法指导: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你选择哪句话,为什么?)
【设计意*:不同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1、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
2、小组交流,学生以单元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再不会的问题板书提交全班解决;
3、课堂释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
4、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
【设计意*: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准备。】
五)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设计意*:感知文章论点,理清文章思路,突破难点】
六)课堂检测、总结归纳
1、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2、翻译句子(见大屏幕)
3、你知道《学记》中的其他教育思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