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杆钓鱼的技巧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钓鱼的主要工具有钓杆、鱼饵。钓杆一般由竹子或塑料轻而有力的杆状物质制成,钓杆和鱼饵用丝线联接。下面为大家带来手杆钓鱼的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手杆钓鱼的技巧1
第一步,带钩调漂
当你拿起你今天要使用的浮漂,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你今天垂钓的鱼情和水情的目数,你就开始调,当你调好了你需要的目数以后,第一步就完成了(假设是5目)。
第二步,去掉钩子看目数
做好了第一步,我们在把钓组上的双钩取掉,在回水中看看目数。记住这个目数(假设是9目)。那么第2步就完成了。
第三步,带饵看目数
当上面2步完成以后,拉饵,先拉上双饵,半水看下浮漂是几目(假设是3目)。把这目数记好了。第3步就完成了(这一步要多拉几次饵试验,因为钩上的残留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每一次试验最好是把残留去钓在试验)。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找底。先搓饵找个大体底的位子,然后拉饵找,慢慢调整浮漂直至浮漂刚好在3目上,(就是上推浮漂是3目多点,下拉浮漂就是3目)。把这点设定为你今天垂钓的最灵敏点(在灵就该是钓离底了)。
在找好最灵敏点以后,我们上推浮漂,一直推到浮漂露出水面9目这个点,把这个点设定为最"顿"点,(在顿就该是8字环要触底了),当我们找好了最"顿"点和最"灵敏"这2个点以后,中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可钓鱼的所有点。
有朋友会问,那调5目有啥作用吗?这个问题问的好,5目这个点,是我们区分这个钓组"灵"和"顿"的分界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灵不顿".
以上3点,钩在水下正常情况下是:
最灵点:下钩轻轻触底,上钩悬浮。
不灵不顿点:下钩完全触底,上钩轻微触底。
最顿点:下钩完全躺底,上钩完全触底。
以上调钓,只是相对理论,不是绝对。大家不要完全认为可"灵和顿"的概念,"灵和顿"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垂钓底部鱼时,最"灵"不能超过你的最"灵敏点",最"顿"不要超过你的最"顿点",一般情况下时,从最"灵"点钓到"不灵不顿"点就完全能应付鱼情变化了。
朋友们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搓饵比重大,当你找底时,可直接上钩挂饵找底,当你在搓饵找底以后,拉饵垂钓时,要考虑好双钩钩距,浮漂会上长目数。
手杆钓鱼的技巧2
一、手竿投准钓点的方法
手竿的使用方法中投饵的方法主要有:正面弹送法;背后甩大鞭和侧面斜送法三种。钓鱼手竿不同的投竿方法,有不同的规范动作。手竿动作到位,就能投准实际钓点;动作不到位,钩饵的落点就不一致,会影响垂钓效果。
我常采用正面弹送法,这也是众多钓鱼人采用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投竿的`规范动作是:一手提竿,另一手牵直主线拉住钩饵;提竿手将竿梢指向钓点,向上一扬,拉线手随着扬竿的拉力,将主线钩饵及时送出,使其落到实际钓点。
投竿时应做到:身体坐(站)的位置和方向与钓点一致;选择的目标与实际钓点相同;饵料的大小、重量一样;投竿的力度相适应。这些投竿的规范动作,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把钩饵竿竿准确地送到钓点,形成鱼窝,频频上鱼。
据我所知,影响手竿投准的主要原因:一是投竿的动作不规范,一手扬竿与另一手松线没有及时配合好;二是甩大鞭时不对准钓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三是用力大小不一致,用力小了投得很近,用力大了,投得很远,不能把钩饵投到实际钓点。此外,还有客观原因:主线的长度超过了竿长40厘米以上,也很难投准钓点;风力超过三级以上,对投准也有影响。
二、手竿看准浮漂的信息
浮漂的信息是鱼儿在钓点摄食动作的显示,也是钓鱼人判断钩上有鱼还是无鱼,提竿不提竿的依据,对垂钓起重要的作用。
鱼儿吸钩饵时,浮漂反映的动作姿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动作姿态。
1.下沉。鱼儿吸钩饵入嘴后,往水底带走。
2.上升,倒漂。鱼儿吸钩饵入嘴后,向上游动,浮漂就会上升;当浮漂露出水面,由于漂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就会倒漂。
3.平移或朝着一个方向斜走。鱼儿吸钩饵入嘴后,在水里慢慢游动,当水线未被鱼儿拉直以前,就出现平移或斜走的现象。
4.跳动。鱼儿吸钩饵入嘴后,立即吐出或小鱼吸入大饵、长饵的一小部分而吐钩的现象。
5.一歪一摆。这是鱼儿在钓点碰水线的迹象。
以上浮漂的各种动作姿态,常常是在钓组匹配较灵敏,水线被拉直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钓组很迟钝,水线也松弛,只有当鱼咬了死钩的时候,才会出现沉漂或倒漂的现象。
我们知道,各种鱼类吸食的动作不同,漂相也各有不同。如鲫鱼嘴小,吸食力轻,浮漂反映的信息很平稳;草、鲤、鮎、乌鱼等大鱼吸食力猛,钩饵入嘴后,浮漂很快下沉或拖走;鲢鳙鱼不直接用嘴咬钩饵,而是通过滤食的方法,由鳃耙将钩饵吸入嘴里,浮漂往往在水面抖动、摇摆,不会很快下沉或拖走。
为此,我们在看漂时,必须集中精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看准鱼儿是否上钩。总之,不管钓什么鱼,只要发现浮漂下沉、上浮、倒漂、跳动、摇摆、平移或朝着一个方向斜走的现象,就及时提竿,有望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