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
3、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通过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当堂记忆生字。
5、动手实践、启发疏导中理解文章意*,从而知道,创新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手操作切苹果,发现五角星,从而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 :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苹果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的*片,让学生谈一谈对苹果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吗?苹果里面其实有颗五角星你们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看看苹果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五角星呢?“
(二)学习生字
让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瞧、 横、疏、循、矩。
可以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自主探究
1、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
2、同学读完后你当小评委评一评他读得如何。
3、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自学,不要忘记给课文分分段,概括出段意来。
5、汇报交流
第一段(1-4):写领居家的小男孩,把苹果拦腰切开,把苹果里的五角星给“我”看,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段(5):我从横切的苹果发现五角星得到启示
指名读,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分段学习:
1、 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2、 老师想请两位来扮演,一位读旁白
(1)、什么样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活泼,机灵、可爱
小男孩来向我展现新本领,那么大哥哥当时真的知道吗?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这里老师也有个苹果,我来切一切,大家看仔细了
3、 学习四—五自然段
(1)师的切法为什么没有五角星呢
那么同学用词来形容老师的切法
板书:从顶部到底部(循规蹈矩)切法----一搬的苹果核
(2)、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人们的通常的切法有什么区别?
邻居家的小男孩真的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下苹果,真的让我们感到吃惊。
学习“我见过…………”对比两种切法,想一想,这中切法为什么那么常时间没被发现呢
看来要想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真的得换一种新的切法发。那么从小男孩的切法中你发现什么。再读“我见过。..”那么现在作者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看到举着苹果的小男孩,会都多惊讶呢,你能再读德更惊讶,更有感触吗
那么,现在作者面对小男孩会说什么?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讲解,概括总结。
六、教学结束:
每个小朋友回去都切一个苹果,下次上课时进行比较,看哪些小朋友切出五角星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身手
17苹果里的 横切苹果 发明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作业设计、布置:
课内:
1、誊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造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听写词语。
课外:
1、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俺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俺们的思维,提高俺们的解题能力。今天俺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置方法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实践操作理解、运用文中词句。
3、感悟创造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想请大家认识两样东西。
1、看五角星你觉得这些五角星怎么样?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拿苹果交流:吃过吗?感觉如何?知道苹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预习了课文的同学都知道,在苹果里还有什么?书:苹果里的
3、过渡:看样子,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好了,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映示生字:练读
2、映示新词:练读
3、通过预习,你认为这些生字新词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词的预习能力很强,课文朗读预习的怎么样呢?
指定五位同学,并对其他学生提出听读要求:
如果谁能听出他们朗读中的错误,那就说明你的水平更高。请每位同学手中拿一支笔,准备记下他们读错的地方,等一位同学读完了再指出他读错的地方。
5、通过预习,和刚才听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点拨:
(1)常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2)苹果有两种切法。
(3)……
6、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苹果,看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引导讨论: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学生比划动作,理解“拦腰”和“切下去”,映示*片。
2、我们平时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片。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切法,那么这种切法就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按照这种通常的方法来切,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来切,这种切法还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这种切法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种切法又可以说成是什么样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说成是一种什么样的切法?
4、我们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
指导不同的说法,如:通常、循规蹈矩等
5、弄清楚了这两种不同的切法,现在我们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只苹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苹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却……”、“横切面”、“清晰”……,并在观察中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指导造句:你平时清晰地看到过哪些东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读后比较: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刚才我们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从未见过“拦腰”切的方法,所以也从未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规的方法带来了不同常规的结果。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我们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
引导不同的说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话,读。
8、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切法切开了苹果,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描述了我们亲自体验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词。现在能不能把这个过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要注意说清楚怎么切的,说清楚看到了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感想,尽量学用上文中的词句。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内练习,推选代表。
指名代表发言。
9、讨论:你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切法?自读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词句来回答:我喜欢小男孩的切法,是因为。
(1)自读思考
(2)交流:指导用上“魅力”“创造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练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重感悟。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李秉哲)
从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他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卖报纸,获得了成功)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A、那是谁把这个新的消息带给我的?(小男孩)那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些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B、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C、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下他的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是哪一句,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指导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A、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孩子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孩子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B、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孩子们在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师适时板书。(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自豪的让我看)理?
C、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D、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勾画)
E、我是如此的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到底小男孩是怎样切苹果的?谁来告诉我们大家?怎样是拦腰切?谁到黑板上来示范一下?那怎样才是通常的切法谁来示范一下?(黑板上画苹果,学生来“切”)
F、好了,为了让大家都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拦腰切,现在我们要分组活动了。请大家看小黑板。(小黑板出示: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练习怎样拦腰切苹果,如果一次切不好,请想一想,在什么位置切下去才会看见苹果里的五角星,可以在草稿纸上画画*)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A、真的,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呢。那你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的?(美国人迪恩帕金斯的儿子。)真的是太神奇了!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生读)
B、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魅力、创造力、鲜为人知)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A、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亲爱的孩子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真正找到个个问题的答案而高兴,你们创造性的理解到了“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
B、那么老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冰融化了会变成什么?”
C、现在孩子们已经懂得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同样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动骄傲。你们是我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再一次重读一下这篇文章,带着那份特殊的感情,带着我们对它的理解,大声朗读吧。(生读)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悬疑,诱发创造力
1、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
(3)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
(4)谁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我们能发现吗?
2、师生互动交流。
二、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疏”是翘舌音;“案”是前鼻音;“秘”读mì。
(3)指名读课文。提示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
范读“……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
2、学生通读课文几遍后,鼓励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理解。
(1)你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魅力”这个词?
(2)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
三、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
1、教师让学生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提醒学生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2、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3、请学生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
4、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中大致归纳出这样几种观点:
(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结合上下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3)综观全文,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且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4)课文第1、2、3自然段写到邻居家的小男孩想“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通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5、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生读自悟)
四、研读玩味,激活创造力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1)苹果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提示读出自己创造发现的喜悦之情。)
五、调动积累,链接生活。
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师讲卖报的故事。出示故事。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
师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
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
2、补充关于创造、创新方面的话。
3、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六、作业
1、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2、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横切 常规
拦切 换角度=新发现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 —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 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1、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揭示课题后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题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 检查自学
(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循,案。
(2) 解释词语,学生试答,教师确定。
4、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5、 齐读课文 。 自由轻声按要求读课文。
读读下面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案 鲜为人知 创造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其他生字掌握情况。
3、进行扩词练习。按要求描红,仿影、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注意卷面整洁,把生字写得整齐、漂亮。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文后练习3中的8个词语,同时指名二人上黑板听写,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课文。 听写后自行核对订正。 复习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
3、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这里用两个“ 新”有什么含义?且等下文后再谈。
4、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我惊奇了,请读第3、4自然 段。 读读,想想;讨论交流。
小男孩是常客,却差不多每天带来新闻、新本领,可见得是常来常新,怪招人喜爱的。
这说明“我”觉得问题太简单了,苹果里面当然是苹果核了,还会有什么别的东西吗?所以“我”瞧着小男孩平静地回答。 提问,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课文。体会小男孩的招人喜爱。
二、第3、4自然段
1、 指名读
2、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写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话写“我”看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和众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第四句写小男孩有什么表现?说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一句体现了小男孩的新本领? 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小结:谁能说说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齐读第1—4自然段。 学生读,思考;
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
讨论理解;
这4个自然段里小男孩的话该怎么读?“我”说的话和“我”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议,齐读, 指导学习领悟农民对乡戏的喜爱。三、指导自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 这个自然段里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指的是什么?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意思?这一句该怎么读?
3、 第二句到第四句说的是“我”的感触。第二句中“这鲜为人知的*案”指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课文是怎么来说的?“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呢?
4、第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 齐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读书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
学生朗读,认真听,作评价。 领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新奇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3、用“清晰、魅力“两个词语各造一句,写在作业本上。 朗读,读出感情。做作业。 完成作业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常客 显示新本领 拦腰横切
17 苹果里的 { 清晰看出 从未见过 更没想到 } 创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有魅力 传秘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小男孩特殊的切苹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略)
第二教时(简案)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师生接说: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把在()学到的()展示给“我”看,使“我”从中受到启发的事。
二、依据质疑,研读课文
1、题目上为什么加“引号”(上节课学生的质疑)
2、学生围绕“苹果核”和“*案”和“五角星”进行讨论。(明白三概念之间的关系)
3、围绕三概念研读课文1-3小节。
1)小男孩与我的对话(朗读训练,理解:鲜为人知)
2)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实物演示理解:拦腰、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4、紧扣“魅力”,理解“创造力”研读第4小节。
1)依据文中“……”的变换进行扩散思维训练,体会“魅力”所在。
2)读文,感悟,揭示中心词“创造力”
3)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的方法。
4)简介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小时侯卖报纸的故事
扩散思维训练:创造力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5)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引发: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你还见过或听过像这样的例子吗?)
创造力就是换一种()的方法。
(教师点拨引导:这些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我们常规方法不一样,因此我们说“创造力”就是——)
6)激发创造兴趣:出示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人的个人资料——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教师诱发:听过介绍,同学们心里没什么感想?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
5、教师总结全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 感受留心观察会带来意外收获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谈。
2. 在阅读中感受通过动作语言等体现的小男孩的意外、惊喜。为学生写作奠基。
三、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懂得换一种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具学具:
学具:每人三个苹果、水果刀一把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苹果)苹果里有什么?【生可能回答:果核、五角星、果肉………】
2、你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学生会回答:看书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能从文中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男孩聪明吗?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说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
二、认识小男孩,见识本领
1.读读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突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自信】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你能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吗?。
(生试读,师指导)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却有了意外。
2.自读第3、4自然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样的本领。
a(读后交流)
b能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吗?为什么这么切呀?(学生回答:好切、平均)
c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看怎样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学生切苹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切实理解“拦腰”、“清晰”】相继【出示苹果,学生切】【出示横切竖切*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横切面”、“清晰”’循规蹈矩”等词语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你们平时切苹果有谁和小男孩一样?
E、今天我们知道了小男孩横切苹果并且发现里面有“五角星”,你们心情怎样?(惊喜、意外)(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板书:竖切苹果 、横切苹果、循规蹈矩】
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F.指导朗读
三、悟道理【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引导理解“魅力”】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切。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最后三句话。
① “鲜为人知的*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因为习惯我们不再思考,缺少了创造,因为爱美我们往往忽略丑陋,恕不知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不过值得老师高兴的是你们有创造性地学习了本文。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1
设计意*: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体验,体现其主动发展,发展其创造力。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大胆尝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动手体验发挥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以及体验将创造力所发现的新事物大胆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2.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策略和学法设计:
1.《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美国小男孩用创造力发现了新事物,我在教学时设计拓展,让学生将小男孩发挥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运用到了生活中。
2.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你们知道的四大发明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
2.其实任何发明起初都源于对事物的主动探索和发明者的善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大发明一样伟大!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复习生字(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激发兴趣)
瞧不起横切拦腰生疏幼儿园*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清晰循规蹈矩
三、新授
(一)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几乎每天都向我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
②这种新本领新在哪?
2.演示比较理解:“通常人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拦腰切的方法”(板书:拦腰切)
①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苹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②从小男孩显示新本领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
③指: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屏示/指/
④:你们听出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说出你的理由吗?还可以给我提提建议吗?(目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3.齐读第三段。
(二)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A、动手体验:学生自由切苹果。(体验创造力能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1.创设采访情景,理解“循规蹈矩”
①谁来说说,通过自由切苹果你有什么新发现?
②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拦腰切”?(照课本——这是你的好奇心)
③如果没看课本,你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你怎么知道这样切?(大人说的或平时习惯)
④像这样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叫“循规蹈矩”。
2.启发思考,理解“创造力”
①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循规蹈矩的还能发现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吗?为什么?
②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循规蹈矩呢?
教师:用别人没做的方法再换一种切法
③自由读最后一段,“换一种切法”叫什么呢?{板书:创造力}
④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让我们换种新的方法或变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可以提出来?(“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举例说一说创造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其实创造力的运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B、动手体验: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
1.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刚才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制作一个精美的果盘,让后排老师的眼睛亮起来、口水流出来——这就是创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2.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动手体验。
3.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介绍创作意*。(目的: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烁,正是他们创造力大胆运用的体现。)
四、畅谈收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也换种方法,换个角度,同样也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惊喜。
板书设计: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苹果核像五角星
创造力
练习设计: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复习生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用“清晰”“魅力”进行说话练习,反馈对词语的理解。
3.用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体会文本感情,练习朗读。
4.利用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动手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介绍自己拼盘的创作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感觉到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对“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话的理解。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故事浅显而蕴意深刻。
学情分析:学生一定会被这鲜为人知的*案的魅力所吸引,乐于阅读与学习。对文章中的难点,亦可通过引导与探究有进一步
的领悟。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并采用动手实践加强体验。
教具准备:以小组数为总数的经过反复打死结的细绳(结均打于同一位置),一个苹果。
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可由萝卜、山药等切成)。
教学过程:
设计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课前小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为课文理解埋下伏笔。
将准备好的绳结以小组分发,要求学生于1分钟内打开。
共同想办法解绳结。
学生在1分钟内无法完全解开绳结。
教师留下悬念:上课后解决。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苹果里的五角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浏览或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记叙了邻家小男孩“传”给我一个独特的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的故事。
2、“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研读课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前悬念。
(切题导疑)
对“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你是怎么理解的?
(逐步引导)
a、“魅力”一词的含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查词典
自主研读课文,搜寻有效信息;***思考,回答交流。
a、词典中“魅力”一词的含意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b、“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现在(1)小男孩儿急于显示他新学的本领;(2)“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并将继续传下去;(3)这种切苹果方法,使“我”受到启迪。
c、“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追问d、“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再次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并能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c、因与众不同、“鲜为人知”,才有魅力。
d、因公平起见、遵循习惯、懒于思考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循规蹈矩”,少了创新意识。
e、相信大家对“循规蹈矩”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大家对“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呢?
自读自悟
结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不“循规蹈矩”,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结决课前悬疑:用剪刀从结中心一剪,绳结开了。
看着老师打开绳结,恍然大悟。
三、回味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加深体验,读出感情。
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朗读,读出情感变化。
四、实践拓展:
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创新”一词有更深的体会。
组织活动,引导展示。
将自己带来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割,切出不同的平面*形。
(每个长方体只能切一刀。)
可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平形四边形等平面*形。
五、小结。
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大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办事。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魅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3
教学目和要求:
1、 理解课文
2、 通过关键词,理解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PPT
一、 读题,感受“魅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听说,有人已经回家迫不及待地切过了,为什么想切?(想看看那五角星)
3、这苹果梨的五角星吸引了你,或者说它具有很大的魅力。(板书:魅力)
4、找出文中含有“魅力”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使我深有感触地是,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自己读,有什么疑问?
过渡: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小男孩。
二、 学习第一部分
1、 出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1) 一起读
(2) 从文中哪些词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3) 小结
过渡:今天,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切苹果)
他今天来到我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我他的新发现,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2、 出示对话
(1) 自由读,想想人物的表情、心理,多读多感受
(2) 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相机出示:神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平静
(3) 作者为什么会淡淡地说:我知道里面有什么?心理会怎么想呢?
小结:不就是苹果核吗?还这么神秘?
(4) 可是小男孩并没有因为“我”的平淡而阻止他显示本领,他却说……(引读)
(5) 此时他说话时心里是怎样的?(自信)
(6) 再读对话
过渡:读到这儿,这苹果究竟是怎么切的呢?到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3、 学习切法
(1) 理解了吗? 会切吗?谁来给我们切一切?(学生切)
(2) 你有什么发现?理解拦腰切、横切面
(3) 你切到了五角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4) 小男孩跟你一样很自豪,带上你此时的心情读一读(出示: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
(5) 除了他的语言体现了他自豪的心理,再读读,还有什么能够体现他当时是自豪的、兴奋的、骄傲的心情?
(6) 最后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4、 出示第四自然段
(1) 刚才不以为然的我,此时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体会作者的心情,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书上把它们圈画出来
(2) 交流(惊奇、感叹不已)
(3) 如果把这种心情读书来就更好了,指导朗读
(4) 他惊奇感叹的是什么?我们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呢?理解“循规蹈矩”、“生疏”?循规蹈矩的切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都循规蹈矩地切呢?
学生猜测原因:习惯、平均、安全、好看……
(5) 小结
(6) 让我们再读: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三、明理
1、这鲜为人知的*案仅仅吸引了小男孩吗?还吸引了谁?(理解还吸引了小作者写下了这片文章、还吸引了我们每一个读者……)
2、刚刚我们的谈话的内容,在文中也有体现,找出来读一读
3、你们回家后会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学生回答
5、 什么是创造力呢?
那么往大处说呢?(交流)小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延伸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可是,咱们从国旗上看到过五角星,从军人的帽徽上看到过五角星,怎么苹果里会有五角星呢?读了这篇课文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检查自学。
⑴读准生字新词: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指导“鲜为人知”中的“鲜”的读音,猜猜“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清晰:清楚明白。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这里指按一般的做法办事。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创造力:创新能力。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如果不是小男孩将这个发现告诉我,文中的我,还有老师,还有你们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案真是“鲜为人知”。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读第一段,指导:“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小男孩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得意、急切)
3、质疑: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5、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你们在家切过苹果吗?通常在切苹果之前家人会叮嘱些什么?
师:这么多规矩呀,做父母的总是希望我们循规蹈矩。(板书:循规蹈矩)(指名读,齐读)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四只苹果,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切?然后小组人员一个一个地切。一切由你作主,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2、交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拦腰切” “横切面”“循规蹈矩”
3、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自由阅读课文,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交流。
(1)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这*案为什么鲜为人知?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5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5课。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即事悟理,明白真谛。
2、设计理念: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3、思路提要:悬疑——感受——悟理——迁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创新”故事一个,“创新”名言两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故事引入。(此处应选择通过创新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故事素材)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指名回答或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大声读、小声读、默读等方式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长句子的停顿,并且要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好,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集体讨论课文层次。(按叙述与议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述质疑引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通过熟悉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个大点,一个小点。说实话,老师对他们都挺喜欢,不过,如果让作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此处会出现两种情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为精读课文铺平道路。)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同学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个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同学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同学们到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着重探讨“举”字内涵)
(3)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分角色朗读)
(4)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以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圈画)
(5)“我”是那样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小男孩到底是怎样切苹果的?怎样是拦腰切?怎样是通常的切法?谁来示范一下?(黑板上画苹果,学生来“切”)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真的是太神奇了!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
(2)“魅力”表现在哪里?(抓住三个“传”理解)
(3)怎么理解“创造力”?(分别从“小处说”和“大处说”来讨论,此处是本课的难点)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
(因为好看,人们看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明创造;因为方便,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少了思考……)
2、再读课文。
四、作业。
1、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打破常规去发现身边的秘密)
2、搜集几条与创新有关的名言。(先展示两条这样的名言)
3、查资料:是谁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
附: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孙青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我为镇公开课准备的,老师们的评课使我深有感受。首先是应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单项彰显。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缺一不可,但前面的目标最终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其次是更深切地体会到“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本文内容简单,蕴涵道理,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就该让他到生活中去运用体会了。最后是“放”与“不放”截然不同。很多时候老师不敢放手给学生,怕收不回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活动。实际上,当我们都相对自由了,很多火种就会燃烧起来。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用合作探究、实物演示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板书课题。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疏”是翘舌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
“秘”读mì;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体会:
①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②当小男孩向“我”显示他的新本领时,“我”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体会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
(3)、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的新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案的有关句子。
(1)、实物演示,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
板书:横切苹果
(2)、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疏”、“循规蹈矩”等词语的意思。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鲜为人知的*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 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 中受到什么启发?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 顾旧知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二、 学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有关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想想。
2、学生反馈。(抓住“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等词)
3、小男孩神秘兮兮的,可“我”态度怎样?为什么“我”不以为然?
4、当“我”开始知道苹果里有“秘密”后,心情如何?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说一说。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感。
6、为什么“我”先前没发现这个“秘密”?小男孩是怎么切苹果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说说。
7、小组里切苹果,不要一齐切,先切一个,观察后再切,再观察后接着切,然后汇报情况: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
8、讨论: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9、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件事,作者的收获仅仅是知道了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学生反馈,重点理解:
(1)、为什么说这个*案有魅力?
(2)、什么是创造力?
1、联系历史故事或身边的事,说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例子:
(1)、大禹治水。
(2)、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不是卖一份收一份的钱,而是给候车室的人每人塞一份,回头再收钱。
(3)、霍英东搞房地产,改变常规思维,先定房,收预金,再建房。
(4)、一场篮球赛,保加利亚对捷克斯洛伐克,球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至少需赢5分才不输球,可比赛仅剩8秒,保加利亚仅领先2分。这时,保加利亚队员没有攻对方篮下,而是直奔己方篮下,将球扣进,平局!从而赢得加时赛,最后赢得比赛。
三、 总结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般人 小男孩
切苹果 顶部切到底部 横切 创造力
思维方式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对苹果很熟悉,但对于苹果中的五角星,他们不一定知道。对于文章中道理,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理解。
教学构想: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
教具准备:
生字、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2.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小结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鲜为人知 生疏 循规蹈矩 拦腰
感触 幼儿园 横着
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