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驯龙记》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读《驯龙记》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驯龙记》有感 篇1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部电影叫《驯龙记》,很巧合,我暑期阅读的这本书也叫《驯龙记》。电影《驯龙记》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与龙的故事,那里面人与龙和谐共处的场景令人十分羡慕。而书本《驯龙记》则更加离奇,竟是一对父子孵化“恐龙”的故事。尽管是虚幻的故事,却映射着现实的光芒。
故事中,儿子孔龙和爸爸孔大龙尽管有着不同的性格,却有着同样的喜好:研究一切关于恐龙的事物——恐龙生活的年代,恐龙的种类,恐龙的食性,甚至各种恐龙居住的地方。他们对恐龙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兴趣,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见见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恐龙,这样的梦想似乎太遥不可及。但孔大龙父子有他们的办法。他们将从各种途径搜集来的恐龙化石粉末及各种中药放在水中,再将一个个鸟蛋、乌龟蛋等放进去。因为他们相信,恐龙是鸟类爬行类的祖先。最后竟真的以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方法孵出了恐龙,只不过“恐龙”很小。
读完全书,最吸引我的不是他如何如何孵出了恐龙,也不是他有多么的热爱恐龙,而是他们父子对于创新与兴趣的诠释。
他们是一对普通的父子,爸爸是名会计,儿子只是个普通的小学生,但他们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不只有不停地了解而已,而是自己发掘有关恐龙孵化的秘密。也许他们折腾了许久的“孵化恐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名人效益或利益,最终仅仅是成为了动物园中的三只新宠。他们的初衷或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恐龙的探索欲和未知的.事,但他们的创新确实给他们带去了自身的满足感。
回望我们,又有几人敢如此大胆地进行所谓“孵化恐龙”的行动。对于有兴趣、好奇的事物,我们所做到的也不过是查找前人的总结,却不想想自己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新事物的诞生永远都有两个条件:一是兴趣,很多人都已做到。二是创新,以自身思考融入兴趣,以自身的行动创造属于我们的新事物。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在童年时期充满着这样的创新,却在年复一年的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悄然磨灭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已习惯于接受,习惯于原有的经验,习惯于前人的失败而再惧怕我们自己的思考了吗?我们不应如此,我们所要做的,是创造更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事物。
读《驯龙记》有感 篇2
凶猛的霸王龙、可爱的三角龙、在天空翱翔的翼龙……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远古的知识、快乐。但爱恐龙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过制造恐龙吗?
从刘海栖的《驯龙记》一文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了孔龙父子想出用“恐龙汤”来孵化出三只小恐龙的一番苦心。虽说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文中的孔龙父子却变恐龙如命。起先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对恐龙的兴趣能使孔龙父子日夜牵肠挂肚?今天,我又看了一遍《驯龙记》,才逐渐理解了他们。因为造恐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生活调节剂。特别对他们来说,造恐龙既能开动脑筋,又能磨练意志。更重要的是,亲手创造恐龙的人,怎能不感到其乐无穷呢?
想恐龙容易做恐龙难。辛辛苦苦培育的恐龙一旦失败,会使人伤心。刘海栖的《驯龙记》也谈到了这一点。但我们应该从失败中看到,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十分艰难的,需要付出劳动,还要懂的知识,也要有意志。《驯龙记》这篇文章在这点上对我们也有不少启示啊!
我想《驯龙记》不只是造恐龙的想象,整个人生也是这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只有踏实地走上人生之路,心中才会充实,生活才变得有意义。
读《驯龙记》有感 篇3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驯龙记》这本书,觉得非常好看,所以推荐给大家。为什么我会选择它,这个就听我道来。
一开始在单子上看见这本书就觉得书名特别有趣,后来一去新华书店一看,没想到它的内容,也这样有趣:这本书一开始就介绍了孔小龙、孔大龙、孔龙这几代人的关系,从孔大龙开始想研究恐龙到把恐龙制作出来就写了好几章,他们一共制造了三条恐龙,分别是小盗龙、腕龙和窃蛋龙,他们个个长相奇怪:小盗龙长得像乌龟,腕龙长得像麻雀,窃蛋龙长得像小鸡,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虽然孔龙父子把恐龙制造出来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名声因为没有让和证据表明他们就是恐龙。
故事讲完了,可我还是觉得不过瘾,希望能再出续集。看了这本书我不仅长了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还了解到了怎样制作恐龙,尽管那是不可能的。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似在写恐龙,其实写的是孔龙;看似写的是童话,其实是在写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