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成语解释
成语,源自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洛阳纸贵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释义】
洛阳纸贵,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出自《晋书·左思传》。
【近义】
脍炙人口 一字千金 有目共赏
【反义】
一文不值
成语典故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淄博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
左思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家学氛围浓厚,父亲左熹从小对左思和左芬兄妹二人进行儒学教育。可左思小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熹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出息了。”小左思听到这话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下决心、勤奋向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少年时他就写成《齐都赋》,显示出文学方面的才华。后来,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竟然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左思的妹妹左芬同样才华横溢,以文采扬名,但相貌丑陋,晋武帝司马炎仰慕其文才将她纳入后宫。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封为修仪,后晋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司马炎对她的词赋才华非常满意,常夸赞她:“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延伸阅读:《齐都赋》是左思少年时代历时一年完成的处女作。左思的家乡临淄是古代齐国都城,曾是十分繁华的大城市。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当年苏秦这样描述齐国都城:“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左思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非常自豪,据说在《齐都赋》中描绘了齐都临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风光优美的景象,引人入胜。可惜,《齐都赋》全文已经散佚,未能流传于世,只有少数散文残章被收录在《水经注》与《太平御览》等古籍中。
1、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2、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3、我一面渴盼作品能使洛阳纸贵,一面又怕从俗而沾上江湖习气。
4、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5、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6、这部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7、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8、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9、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10、她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名作家,每一部小说都洛阳纸贵。
11、这系列的武侠小说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许多人争相阅读。
12、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13、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14、当时著书既成,举国传看,一时洛阳纸贵,后来也成了传世的史学名著。
15、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16、一时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颇有一些洛阳纸贵的味道,弗洛伊德的主要着作在中国很快几乎都有了中译本。
17、如今洛阳纸贵,一纸差不多一金尔,以此作书,不需万金耶?太过奢侈也……
18、记得有个成语说的是洛阳纸贵之类的东西,莫非用的洛阳的纸?算了,不管了,反正在江苏只要老子一句话,那还不是用江苏最好的纸了。
19、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在各地发现了十几个版本,成为华夏大地广大军民争相传诵的理想教材,一时洛阳纸贵。
20、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