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作赏析

《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新年作》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篇1

刘长卿--《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诗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以五言著称,有《刘随州集》。

这是一首风调凄清的思乡之作,诗笔灵秀宛转,意蕴深沉。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篇2

【诗句】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出处】唐·刘长卿《新年作》。

【意思】新的一年来临,思乡念亲之情 就更迫切。然而,一个人浪迹天涯, 此时想到故乡亲朋,禁不住流下思 念之泪。

【全诗】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怀乡诗,写得自然而深切。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宦途失意, 遭贬南方偏僻之地,适逢新年到来而作此诗。首联点出时间“新岁”,地点“天畔”,时诗 人亲人在上都,而己处贬所,故思乡心切,潸然泪下。可知“逐臣”遭谗,内心之愁苦悲 痛也。颔联二句前后递进转折,乃加一倍写法。“老至”句呼应“独潸然”,“春归”呼应 “新岁切”,言老而遭贬,官居人下;客居异乡,春回占先。此联化用前人诗句,容量增大, 情感增厚,“春归在客先”,有时不待我,春归我先之感,亦言人之命不如春也。此言诗 人块垒填胸,不能自已,甚为凄然! 颈联以岭上啼猿旦暮之哀切,江畔老柳风烟之迷蒙, 烘托诗人的心境,尤为悲哀,更显愁惨! 结联用典,是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如遭 贬的贾谊,不由发出感叹和疑问,今后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少年? 此诗写思乡之情, 能选定特有的时间,特有的景物,写出特有的心境,且首尾感叹往复,哀婉悱恻,所以显 得自然、真切、深沉,十分感人。

《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篇3

【 作品原文 】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暮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 作品翻译 】

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

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

【 作品注释 】

乡心新岁切,天畔(pàn)独潸(shān)然。

天畔:天边,指潘州南巴,即今广东茂名。潸然:流泪的样子。

老至居人下,春暮在客先。

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客:诗人自指。“春暮”句:春已暮而自己尚未回去。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 作品赏析 】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这两句是说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乡心”,思乡之情;“新岁”,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老至居人下,春暮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暮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暮”,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暮了呢?年老失意,春暮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两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岭猿”,岭南山间的猿猴;“旦暮”,从早到晚;“风烟”,晨风暮霭;“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暮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凡是写景抒情的诗,用字遣词总是十分讲究。或是一句写景,一句说情,或在一句中既写景又抒情,或是前联写景,后联写情。此诗伤感的成分较多,因此抒情语句较多。前两句是情,三句是景,四句有景有情,五六两句是即景生情,七八句又是抒情。其中“新岁”是景,“几年”是情。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篇4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诗文解释】

年来到,思乡的心情更加深切,在天边独自流泪。年纪老了还居人篱下,春天已经回来,在我回乡之前。与山中的猿猴共渡朝暮,和江边的杨柳同沐风烟。已经像长沙太傅了,从现在起不知又要有多少年。

【词语解释】

切:迫切。

潸然:下泪的样子。

居人下:处于作客的地位。

旦暮:日夜。

风烟:风物,风景。

【诗文赏析】

刘长卿生性刚直,不愿依附权贵。肃宗至德年间,他被大官僚吴仲孺诬害,下苏州狱,后贬至潘州南巴县尉,这首诗当作于此时。诗人身处异乡,又逢新年。不免思念家乡,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外的生活是凄苦的,仕途的失意更加重了他郁闷悲愤的心情。这首诗用典自喻,写景抒情,简练凝重。

新年作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新年作赏析

学习

出塞作王维赏析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出塞诗全集,内容包括出塞作王维赏析,王维出塞其二全文,出塞作王维写作手法赏析。王维的《出塞作》赏析《出塞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10首。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王维的《出塞作》赏析,希望对你

学习

西红柿茄子的做法家常

阅读(110)

本文为您介绍西红柿茄子的做法,内容包括西红柿茄子的做法家常,西红柿茄子面条的做法,西红柿茄子的做法不油炸。西红柿茄子的做法西红柿茄子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西红柿茄子的做法,供大家阅读参考。西红柿茄子的做法

学习

无的拼音及组词

阅读(196)

本文为您介绍无法的拼音怎么写,内容包括无的拼音及组词,不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不的拼音是怎么写呢。无法的拼音解释和造句大全词语解释与造句是非常常见的题目,快来学习和积累一些常用词语的解释与造句,提升自己的知识吧!下面是由为大

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完整版

阅读(167)

本文为您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节奏划分,内容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完整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技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版原文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拼音以及朗读节奏划分下文是给大家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全文拼音

学习

银渐层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囊括的拼音解释和造句,内容包括银渐层,花渐层,高渐离。囊括的拼音解释和造句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囊括的拼音解释和造句,希望对你

学习

孙权劝学原文带拼音及翻译

阅读(229)

本文为您介绍孙权劝学的拼音和翻译,内容包括孙权劝学原文带拼音及翻译,孙权劝学朗读拼音版,孙权劝学的拼音版本。孙权劝学的拼音和翻译《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为

学习

海峡拼音怎么拼写的

阅读(150)

本文为您介绍海峡拼音解释和造句,内容包括海峡拼音怎么拼写的,海峡的拼音和读法,海峡两个字的拼音怎么拼。海峡拼音解释和造句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不少的词语知识,每个词语都有它对应的意思解释,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海峡拼音解释和造句相关

学习

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简单好吃

阅读(98)

本文为您介绍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内容包括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简单好吃,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蒸多长时间,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黄磊。蒜泥茄子的家常做法蒜泥茄子是大家聚餐宵夜的必点菜式,不管是烧烤还是凉拌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就由jy135给

学习

谢灵运岁暮赏析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谢灵运的代表作,内容包括谢灵运岁暮赏析,谢灵运的名句赏析,谢灵运作品赏析。谢灵运的代表作赏析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谢灵运的代

学习

沁园春苏轼原文

阅读(154)

本文为您介绍沁园春苏轼写的诗句赏析,内容包括沁园春苏轼原文,苏轼的沁园春翻译及赏析,苏轼的沁园春的原文及赏析。《沁园春》苏轼词作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

学习

买长茄子时怎样挑选

阅读(97)

本文为您介绍长茄子的选购技巧,内容包括买长茄子时怎样挑选,长茄子是小的好还是大的好,怎么选长茄子好坏。长茄子的选购技巧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

学习

初春济南作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初春济南作古诗,内容包括初春济南作,初春济南作王士祯朗读,初春济南作原文。初春济南作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

学习

番茄茄子家常做法简单又好吃

阅读(104)

本文为您介绍家常茄子最好吃4种做法,内容包括番茄茄子家常做法简单又好吃,红烧茄子简易做法步骤,肉末长茄子的做法简单好吃。茄子的家常做法大全「推荐」茄子的做法各式各样,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

学习

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家常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内容包括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家常,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最好吃,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集窍门。家常茄子的做法大全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

学习

出塞作王维赏析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出塞诗全集,内容包括出塞作王维赏析,王维出塞其二全文,出塞作王维写作手法赏析。王维的《出塞作》赏析《出塞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是《全唐诗》的第128卷第10首。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王维的《出塞作》赏析,希望对你

学习

杜牧古诗秋夕全集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古诗秋夕,内容包括杜牧古诗秋夕全集,秋夕杜牧原文,杜牧的诗秋夕。杜牧古诗《秋夕》杜牧这首《秋夕》写的是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杜牧古诗《秋夕》,希望大家喜欢。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

学习

江南春怀李白原文及赏析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秋夕旅怀李白诗歌鉴赏,内容包括江南春怀李白原文及赏析,秋夕旅怀李白朗诵,秋夕旅怀李白赏析及翻译。秋夕旅怀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

学习

杜牧的秋夕的原文以及赏析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秋夕原文,内容包括杜牧的秋夕的原文以及赏析,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译文,杜牧秋夕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杜牧《秋夕》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下面是杜牧《秋夕》

学习

杜牧秋夕赏析动画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杜牧秋夕赏析,内容包括杜牧秋夕赏析动画,李商隐七夕赏析,杜牧秋夕古诗。杜牧《秋夕》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学习

离别古诗词经典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表达不舍与朋友离别的古诗,内容包括离别古诗词经典,离别赠言古诗词,冬至离别古诗词。道离别的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为大家

学习

带夏字的古诗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完整的带夏字的古诗,内容包括带夏字的古诗,带有夏字的古诗简单的,夏字古诗。完整的带夏字的古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学习

古诗清明王禹偁带拼音

阅读(164)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古诗带拼音版,内容包括古诗清明王禹偁带拼音,清明王禹偁古诗拼音版朗诵,古诗清明宋黄庭坚拼音。古诗清明带拼音及赏析《清明》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