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语原文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唐新语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肇,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译文:
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记录我的起居事务,记录什么事情?到底是我可以看么?”褚遂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和古时候左右史一样,只写君王的言行,并记录他的善行恶行,留给后人借鉴,所以君王不会胡妄非为,未曾听说有帝王会亲自看这些记录的。”太宗问:“我有不良好的作为,你也一定会记录吗?”遂良答:“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我的职责理当用笔记录,所以皇上你的行为我一定记录的。”刘进说:“即便使遂良不记录,天下百姓也都会记得的呀。”
简介:
《大唐新语》,笔记体杂史,亦称《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
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807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浔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历(公元766—779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三百五十二条,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
书中亦有若干学术、宗教参考资料及诗歌佚篇。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4年出版许德楠、李鼎霞校点本。[
本书将《大唐新语》进行注释、翻译、点评。注释和翻译部分主要是梳理文字,诠解疑难,随文释义,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点评则要言不烦;重点生发,时有新意,能让人在读完原文、译文后颇有新收获。书后附“人物小传”,对理解书中所叙人物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