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三字经讲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种动物是人类畜养的,称为家畜。
我国蓄养家畜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以及其他殷墟遗址上就发现有这六畜的遗骨。
甲骨文家字的字型,也显示无豕不成家。
古人将马牛羊称为上珍三品,鸡犬豕为下珍三品。
举行祭祀典礼时,普通的用三牲供(羊犬豕),高级的要用五牲供(马牛羊犬豕)。
六畜之所以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是六畜服务于人,如马可负重至远,牛能运货耕田,羊有跪*之恩,鸡有报晓之功,犬有守夜之义,猪有庖厨之用。
二是六畜有很多优点是人类应该好好学习的,例如马的刚健进取、牛的忍辱负重、羊的跪*报恩、犬的忠勇诚信。
马是不休息的,睡觉都站着;鸡是三德兼备:不吃独食义也,敌前敢斗勇也,司晨不误信也。
猪更不用说了,现代医学的器官移植大都是用猪的器官,根据免*学的研究,人体对猪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最小,看来人变成猪是早晚的事了。
第三,此六畜亦要靠人来帮助它们离苦得乐。
马牛有阴火,羊有阴土,鸡有阴金,犬有阴木,猪有***。
有一阴之性在,就会堕此畜生一道,受此一道之苦。
人如果能够帮它们化掉这一偏之性,它们就能离苦得乐,也不枉了为我们服务一场。
由六畜又引出中国人迷信的十二属性,十二属性据说是从印度文化来的。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佛学传到中国,同时也带来了印度文化。
印度人用来说理的'十二种动物,经中国文化融合以后变为中国的十二种动物。
我们确实在汉以前的古书中没见到有十二属性的说法,例如《春秋左传》交待时间都很具体,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没见过有“猴年马月,…的记述”。
拓展阅读:三字经介绍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三字经鸡犬豕此六畜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