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朋友送别诗句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下面是整理的王维的朋友送别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王维的朋友送别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王维
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一王维 《相思》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一一王维 《鸟鸣涧》
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一王维
5、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一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6、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山不见人。一一王维
7、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一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王维 《使至塞上》
9、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一王维 《秋夜独坐》
10、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一王维 《山居秋暝》
11、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一王维
12、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一王维
13、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一王维 《竹里馆》
14、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一王维 《终南别业》
15、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一一王维 《画》
16、 人情翻覆似波澜。一一王维
17、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一一王维
18、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一一王维 《辋川集文杏馆》
19、 古墓成苍岭,幽宫像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一一王维
20、有如免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一一王维
21、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一王维 《少年行》
2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一王维 《汉江临眺》
23、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一王维
24、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一一王维 《息夫人》
25、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一一王维 《王右丞集笺 送别》
26、 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一一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一王维 《使至塞上》
2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一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一一王维
30、 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一一王维
31、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一一王维
32、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一一王维
33、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一一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4、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一王维 《酬张少府》
3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一一王维
36、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一一王维 《相思》
37、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一王维
38、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一一王维 《饭覆釜山僧》
39、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一一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40、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一王维
41、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一一王维 《辋川六言》
42、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一一王维
43、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一一王维 《汉江临泛》
王维主要影响
文学
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思想内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王维其它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王维诗《红豆》书法作品王维作品中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
艺术风格
王维诗境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人们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作,这的确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很多,大多具有这种诗情画意融合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画。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音律美。王维诗歌音律随着内心态度的转变而转变,即不断由边塞诗歌的意气风发转向山水田园诗的自然幽静。例如《使至塞上》,通过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实现了对大漠场景恰到好处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大漠苍茫浩瀚的景象,同时又仿佛可听到大漠上空掠过的雁群及长河奔流向前的声音,波澜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又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山泉在山石上流滴的动静结合景象;而紧接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出现,伴随竹林中传来的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使得山林的清幽被打破,渔舟的划过也打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动静相宜的画面绘声绘色。王维山水田园诗歌引入了诗、画、乐等一系列艺术元素,诗人凭借自身对层次、色彩、音律的巧妙处理,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山水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灵动境界。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具有禅意美。王维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禅宗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启发了诗人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并且还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空明的禅意风格,这同样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作出的一大贡献。王维营造出”空”“静”的意境,重传神、轻迹象,他创作的各个细节似乎都在服务于完整的境界。例如《鸟鸣涧》,依托对鸟鸣春润灵动画面的描绘,彰显了诗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又如《竹里馆》,表面上看用词造句平铺直叙,然而却通过对“独坐”“弹琴”“长啸”与“幽篁”“深林”“明月”等词语的对照应用,在一片死寂的氛围中营造出人物一体、空灵寂静的禅境。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浸透着若隐若现的禅机哲理。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美学艺术力。
诗歌影响
王维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传统,还吸纳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醇美,进而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所以在中国诗歌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王维的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实际上也是以王维诗为宗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