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之用法总结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虚词与用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1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司马迁《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论语·季氏》)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然则废衅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2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三 、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3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林觉民《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司马光《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4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荀子《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陈寿《隆中对》)

②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司马光《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荀子《劝学》)

(二)【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林嗣环《口技》)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对此)(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三)【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 5

之: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2、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

文言文虚词之用法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文言文虚词之用法总结

学习

形容时间无情的句子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自己惭愧的句子,内容包括形容时间无情的句子,感叹自己能力不足而惭愧的句子,形容自己惭愧的成语。形容自己惭愧的句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学习

文言虚词和实词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内容包括文言虚词和实词,文言虚词与实词必背,文言实词虚词是什么。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区

学习

你温暖了我作文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你温暖了我作文,内容包括你温暖了我作文400字,是你给了我温暖作文,你给了我温暖800字作文初三。你温暖了我作文(精选33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学习

祝福渡过难关的句子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祝福度过难关的句子,内容包括祝福渡过难关的句子,祈求渡过难关的句子,希望顺利渡过难关的句子。祝福度过难关的句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还苦于

学习

送参寥师全文

阅读(88)

本文为您介绍送参寥师,内容包括送参寥师全文,送参寥师翻译,送参寥师归钱塘。送参寥师原文及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

学习

心中的期盼作文范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心中的期盼作文,内容包括心中的期盼作文范文400字,期盼作文14篇,心中的期盼作文高一。心中的期盼初三作文(精选22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学习

郑板桥竹石古诗原文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竹石古诗,内容包括郑板桥竹石古诗原文,郑板桥竹石古诗100首,郑板桥竹石古诗文网。郑板桥竹石古诗竹石·郑板桥,七言绝句,是著名才子郑板桥的一首表达气节和情操的咏志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郑板桥竹石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

学习

形容惭愧的成语大全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惭愧的成语,内容包括形容惭愧的成语大全,自谦的成语,使对方感到惭愧的成语。形容惭愧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整理的形容惭愧的成

学习

虚词之的用法及例句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虚词之的用法,内容包括虚词之的用法及例句,虚词之的全部用法及意义,虚词所字的用法总结。虚词之的用法人教版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

学习

小羊羔的作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小羊羔作文,内容包括小羊羔的作文150字,写小羊羔的作文优秀,小羊羔作文500字。小羊羔作文(精选1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

学习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赏析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内容包括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赏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整首。《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是宋代词人叶梦得退隐山野后创作的一首词。

学习

狼和小羊的故事全文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狼和小羊课文原文,内容包括狼和小羊的故事全文,狼和小羊的故事的文章,狼和小羊羔的故事。狼和小羊羔(精选9篇)《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词穷的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下面

学习

尽管什么还是什么造句二年级

阅读(167)

本文为您介绍尽管什么还是什么造句,内容包括尽管什么还是什么造句二年级,尽管什么可是什么造句,尽管和还是造句。尽管什么还是什么造句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

学习

关于芸芸众生作文素材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芸芸众生高中作文,内容包括关于芸芸众生作文素材,芸芸众生作文800字,芸芸众生开头的作文。芸芸众生高中生作文(精选22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

学习

文言虚词和实词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内容包括文言虚词和实词,文言虚词与实词必背,文言实词虚词是什么。文言虚词和实词区别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区

学习

验孕棒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阅读(99)

本文为您介绍验孕棒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项,内容包括验孕棒的用法与注意事项,验孕棒最佳检测时间是什么时候,验孕棒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验孕棒原理及使用以及注意事项验孕棒是女性用来检测是否怀孕的一种工具,测试原理是根据人体尿液中的

学习

李贺作诗文言文

阅读(122)

本文为您介绍李贺作诗的成语,内容包括李贺作诗文言文,用一个成语形容李贺作诗认真投入,李贺作诗的意思。李贺作诗的成语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李贺作

学习

橄榄油的美容用法越具体越好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橄榄油的美容用法,内容包括橄榄油的美容用法越具体越好,橄榄油的美容方法,橄榄油的美容功效与用法。橄榄油的美容用法橄榄油的好处非常多,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养颜美容。那么怎么用橄榄油来美容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一起

学习

钱大昕观弈文言文翻译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钱大昕默坐观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钱大昕观弈文言文翻译,钱大昕观弈译文,钱大昕传文言文翻译。钱大昕默坐观弈文言文翻译《钱大昕默坐观弈》讲的是一个人在看棋的相关故事,下面大家就随一起去看看相关的翻译吧!原文予观弈于友

学习

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阅读(194)

本文为您介绍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100字,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简短。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李生论善学者》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文言文。下面是为大家整

学习

李生论善学文言文意思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李生论善学文言文意思,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简短。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全文及翻译《李生论善学者》,这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文言文,阐述了“学习重在善于

学习

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

阅读(104)

本文为您介绍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李生论善学文言文翻译100字,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翻译简短,善学者文言文阅读答案。李生论善学者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