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精选21篇)
能称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们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可能就是李清照了;然而能称得上古今第一女赌徒,人们最想不到的竟然也是李清照。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
在词的领域,人们大抵会首先想起苏东坡、辛弃疾。然后,就应该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了。其余的人,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之流,恐怕都要排在后面了。
李清照的词,风格婉约清丽,自成一家。其作品传世不多,但佳作、佳句流传之广,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家。如脍炙人口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后人誉为“三瘦”,李清照也因此得了一个“李三瘦”的别号。
李清照的诗传世更少,多为感时咏史之作。为人称道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情辞慷慨,不让须眉。能写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数古今。
李清照的词,让人想到的是多愁善感的南国佳丽。而李清照的诗,使人联想到的却是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表现了这位奇女子性格的两个侧面。而后者在她私人生活之中的表现,就是酷爱。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2
文人大多有一种痴情。李清照对的迷恋,就可称痴迷。而且,痴迷的程度和豪气同样可称压倒须眉。传世的李清照文字,有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篇叫《打马赋》,一篇叫《打马*经》。“打马”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博戏。李清照酷爱这种博戏,专门为之做赋,还用*文并茂的方式对“打马”的规则做了记录。在《打马*经序》中,李清照声情并茂地叙述了自己对博戏的痴迷:“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李清照颠沛流离,四处迁徙,博具尽散,但胸中却从未忘却。只要一旦安适,舍舟车而见轩窗,就马上想起“博弈之事”。这样对的迷恋和坦然的态度,不输于任何男子。其技艺之精,居然到了不论睹注多寡,从未败北的地步。这就不仅博艺“精而已”,还应该包括赌运佳了。更重要的是,这位才女不仅酷爱,而且对博戏的源流和变化颇有研究。在《打马*经》中,她写道:
“长行、叶子、博塞、弹棋(各种博戏名,下同),世无传者。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酒、蒲、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之。不独施之博徒,实足贻诸好事。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这里,女词人满怀自豪地宣告:“千秋万世之后,喜欢打马的人们,你们不要忘记,打马的规矩,是我易安居士给你们记载下来的啊。”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3
《打马赋》是一篇精彩的骈文。文中,李清照对历史上那些豪赌的人和事,充满了向往之情: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文中所述,皆为古代名人豪赌的典故,包括东晋的谢安、陶侃、桓温、袁耽和南朝宋武帝刘裕等人。如“别墅未输,已破准淝之贼”,说的是东晋名相谢安在淝水之战的关键时刻,气定神闲地与人下围棋睹别墅。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十八岁的的李清照嫁给了长自己三岁的太学生,二人皆是才华非凡的温柔之人,婚后他们赌书泼茶,研究金石,成就了一段佳话。可是一场战乱打破了才子佳人的梦,打断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夫君不得不收拾行李躲避战乱,整整两年,他们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一座城走道另一座城,还未停歇便又要启程。南渡之后,赵明诚忽然病重,身为朝廷命官,面对国破家亡他却无能为力,李清照深知他时日无多,自己能做的只有陪伴在他身边。
她细心的照料着自己的夫君,只愿他能在人世间多停留几日,可是所爱之人终将离她而去,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收拾着赵明诚留下的遗物独自飘零,途径绍兴时,她租下了一位钟姓士子的屋子,想平静度日安心研究金石,可不曾想招来了贼人,一夜之间书卷古画被盗空,那是赵明诚一生的心血。
为了寻找丢失的东西,她公开悬赏,几日后那钟士子拿着她丢失的书卷古画来领赏,至此我们也已经猜到了大概,她最信任的人盗走了她的东西,可惜她并无证据,没办法证明这些东西是他偷的,只能花钱赎回那些东西。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之后,她大病历一场,也就是在这时候李清照遇见了张汝舟,她把张汝舟对她的关怀当成了爱,也酿造了另一场悲剧。婚后张汝舟渐渐流露出了小人当道嘴脸,他与李清照结婚就是想骗李清照的的古玩字画,可是这些是赵明诚留给李清照的遗物,李清照不肯交,张汝舟便对她又打又骂。
这样的日子让李清照感觉生不如死,偏偏张汝舟不肯休了她,最终李清照忍无可忍去官府告了张汝舟科举作弊一事,但是根据宋代的《邢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需徒刑二年。也就是李清照虽然成功告发张汝舟,但她也需坐牢二年,好在最后在不少朝中官员施以援手李清照成功出狱,但也坐了九天牢。后来她继续漂泊,也曾在某个地方定居过,但时间也不长。
她一生无子,老无所依,真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吗?不,不是的!她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生在现代她绝对是他名满天下。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5
李清照是宋朝乃至中国历史非常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词中多以忧伤哀怨为主,凄楚动人,其中不少词作与她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有关系。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相识之前,赵明诚就已经读过她的诗词了,并且对于这位才华横溢、灵透纯洁的女子十分的敬佩,一直想要认识并和对方结交,可是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好不容易和李清照的一个兄长结识了,这也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相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一次赵明诚和她的这位兄长,也就是李迥一起到外面游玩,凑巧遇见了李清照,她本来是想要趁着元宵节观赏花灯的,可是却没有想到她的一生都因为这一天而发生了改变。
赵明诚终于见到了令自己赞赏不已的李清照,才仅仅见了一次面,可是他的心里就生出了爱慕的心思,并且再也无法控制,于是回到家便写了一个灯谜交给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看过之后这才隐约的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在此之后立即向李清照的家人提亲,两个人也很快就结成了夫妻。
李清照与赵明诚本来是一对十分亲密的夫妻,可是却因为赵明诚的一念之差,做出了抛弃城池独自逃亡的事情而导致夫妻关系逐渐冷淡破裂,李清照是个十分清高的人,她始终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心仪的丈夫是个懦弱自私的人,在二人关系降至冰点的时候赵明诚因病离开了人世。从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之后二人便因为志趣相投十分的恩爱默契,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最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6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似乎是一夜名震汴京,又是那年在相国寺,一袭秀色的绣丝长裙,一支平素却极其雅致的青色簪子挽起发丝,洁白如玉的肌肤,头头是道地讲着相国寺的由来,人群如织却纷纷驻足,对这位相貌清秀又博学多识的姑娘暗暗称赞。阳光刚好,快乐刚刚满足,不经意回眸一笑,阳光洒在她身上,她的一点点羞涩,脸上泛起的红晕,都深深印在少年炽热痴痴的眸中。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从秋千上下来,却忽然撞见客人闯入,急急回避却忘记穿鞋子,金钗偏偏滑落。这位客人,似乎在哪里见过。莫不是,那日那道久久停留的目光。以青梅作掩,倚门回首的她,青涩,充满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在倾慕与欣赏中,她与他终成眷属。不是海誓山盟,是他每日归家心切,期待着她的新作,总是第一个欣赏,连连夸赞,眸中掩饰不去的喜悦,所有的甜蜜都融在双目中。共同的对艺术的热爱和高雅的品位,他们不同于世俗,精神世界的交流,给了她一生难忘的美好记忆,却也再寻不来一个这样与她兴致相同,隆冬时节与她赏梅煮酒,备好笔墨题词此花不与群花比的人。
这样高雅的生活,仅仅伴他们一年。他好收藏,她也一直理解他难有如此爱好之事,便一直支持他。两人常常一起边品茗,一边欣赏文物。但他的父母并不支持,在父母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经济上难以支持下去,但即使常通过当衣物来收购文物,但他们依然乐在其中。这样不易得来的使他们倍加珍惜。月夜笼罩,皎洁月光里有她的期盼,带着她的无忧烂漫的豆蔻年华的时光,消散。黎明后迎来的,却不是阳光明媚。
一路风雨,父亲官场失意被打倒,入狱,她也被迫与他分居异地,接着他的父亲步步高升,却登高跌重,在官场斗争中依然是牺牲品。两人又在青州团聚,患难见真情,虽然没了那时的太平无忧,但更加珍惜彼此,珍惜这每一天的美好。可恨无情风雨,他身患恶疾,永远离开了他。那一刻,从她小时的憧憬,从第一次邂逅,到那刻她所有的对未来的憧憬,都化为子虚乌有。她可以改嫁,可又有哪一人可以与她促膝长谈,与她谈论古事谈论诗词,曾经意见相左却也辩论不相上下,她所有渴望倾诉在诗词里惟有他懂,即使到了临终前他伸手想要的,也只有她懂。物质上的一切,谁都可以给予她,可精神世界的交流,又怎盼一人如他。泪水划过她干净的面庞,她知道,以后的苦难,没有人风雨与共,她只能孤身一人,斗争也罢,失败也罢。那些年的令她难忘或是令她心碎的时光,都化成永恒的回忆了。她唯一可以做的,只剩对他无尽的追忆,或者,在她受尽岁月的折磨后,只能像碎片一样,拾起他们曾经的那些回忆那些故事,想起他的每句称赞,与她共度时光里的诗词。
她重病不起,后又受骗嫁给匪人,拼尽一切只为了保护那些仅存的文物,入狱九天,尝尽世人冷眼相待和恶语嘲讽,她没有倒下没有放弃没有失去一切信心,流离失所一路追随天子,只想把这些未曾被战争之火烧毁,没有被恶人夺取,没有遗失的文物,交到帝王手中,不枉风雨兼程,它们一直像他一样,陪伴她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这仅存的书画,她用生命保护着。
“几多深恨断人肠。罗衣消尽恁时香。”
再忆汴京时光,她像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在诗坛上留下一道丽影,却是大宋词曲中,最亮的星。她的句句诗词,皆皆名句。她追随的艺术,不随大众之流,“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应是绿肥红瘦。”节奏缓急有度,清丽婉约,“炙手可热心可寒”她躲不过的劫数终来临,可被击倒后她不甘就此,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肯停歇。她是一代女中豪杰,即便在浩瀚的宇宙中转瞬即逝,却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宝藏。
合上《李清照词传》,我似乎经历了这位女词人,她风雨的一生,她对祖国的热爱,对敏锐的眼光,她作为一代女辈的抗争,她婉约清秀的词句,她与赵明诚一生共度的高雅生活,常人所达不到的崇高境界。她就是她自己,当行本色,屹然为婉约派一大宗。
她,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7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8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式的跟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跟。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这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跟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这悲凉的歌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跟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跟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报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
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跟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浙江金华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南国半璧江山,不禁临风感慨: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
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急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这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名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逊闻鸡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9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1]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0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一、《声声慢》原文再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三、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1
钱钟书在《围城》里调侃,夸一个女人有才华,等于夸一朵花有白菜的斤两,然而这种刻薄是不作数的,他老婆杨绛不就是一朵有萝卜斤两的鲜花吗?大凡男性足够出色的时候,都愿意找一个跟自己才华相匹配的女子,花瓶是呆不久的。看好莱坞大片久了,以为有什么麻雀变凤凰或者曼哈顿女佣这样的美梦,其实现实中美国的联姻都是:哈佛MBA娶了耶鲁法学院硕士,达特茅斯商学院特优生嫁给柏克莱加州的特优生,生化学家的老婆基本上就是考古学家,你甚至可以从他们刊登的结婚启事中嗅出双方的大学成绩。一切都从门当户对开始。
从前教科书带着我们痛骂包办婚姻制度,骂是骂得痛快,可现在想一想,自己孤独地在情海里打滚十来年,到头来带不走一片云彩,又有什么好,简直恨当初爹妈没有给我们指腹为婚了——起码他们相中的人都是根正苗红有正式工作无不良嗜好的。在不想为自己负责的时候,是很想偷个懒,让别人代劳的。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材料说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成亲,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还是父母指定的缘分,或者是两者兼有之,但李赵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好的一对夫妻。李清照是散文家兼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而赵明诚是两度任宰相的赵挺之儿子,他比李清照大3岁,年纪轻轻就做太学生了,20岁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满满装了10余大屋。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甘心老是乡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称“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赵明诚为李清照的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就是那种“淹然百媚”吧。夫妻俩在山东青州故第闲居时,一起校勘书籍一起品评书画一起整集签题,两人还喜欢打赌,赌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的先喝茶。往往赢的人就乐得人仰茶翻了。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也不写清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甘拜下风。李清照是千年不世出的天才,输给她没有什么可羞愧的。难得的是赵明诚心胸坦荡,还把妻子作为他的骄傲。
这一对,看起来就像是神仙眷侣。和赵明诚一起,李清照是他的酒朋诗侣,是他的知交挚友,琴瑟和谐,不是不快乐的。李清照也有过少女情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但这些佳话,不过是李清照生活中的碎片而已。破坏佳话却是现实世界最喜欢玩弄的伎俩。赵明诚不仅蓄养侍妾和歌伎,而且二人无子,聚散无常,这就在感情上生出了许多罅隙;而赵明诚在任江宁知府时预知叛变,却半夜从城墙下吊下绳子弃城逃跑,这种人格污点想必也令敏感的妻子无地自容。
才华固然是对男人的一道门槛,而李清照内心的完满和自足更使她无法让外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李的内心是***的,她只需要一段可以互相酬唱应和的平等的爱情,来释放她的丰盈和美丽。至少在她的诗词与文章里,两人是曾有过相当愉快的一段日子的。
但上帝到底嫉妒了。它给了李清照“国破山河在”的凄凉的收场,而且,在他们成亲的26年之后,赵明诚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李清照后来改嫁赵汝舟,却所托非人;他更像是看中了她价值不菲的收藏。她冒着坐牢的危险,只求离婚,告发了第二任丈夫(宋法当中,妻告夫,即便是真实的,妻子也得坐牢两年)。虽然她托关系摆脱了牢狱之灾,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重大打击。
当然会好好地活下去,只不过不再快乐罢了。那是一条漫长得没有边际的路,身边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恍恍惚惚,喧哗热闹,然而那都不是她的终站。自赵明诚死后,战争、流亡、离婚、官司、无子、贫病交加,仿佛几世千劫过去了,停也停不了。果然是繁华被摧毁,乐极会生悲。看到这样的天才女人心碎,心里还是有点悲凉的。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2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3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她是山东济南人,出生在北宋末年。
10岁左右的小清照,渐渐地弄懂了诗词的韵律,她自己开始学习写诗,填词,绘画。她在写诗词的时候,总要反复修改,反复品味,直到自己满意了,才拿给父亲母亲品评。
一天傍晚,小清照在闺房中向外张望,见竹帘外细雨如丝,满树洁白的梨花纷纷落地。小清照触景生情,按照《浣溪沙》的曲牌,填了一首词。填写完毕,她走到了自己的琴台旁,双手抚着瑶琴,琴弦发出幽怨的曲调,小清照一边弹琴,一边唱着自己刚填写的词。这时父亲李格非正和几个文人在客厅里高谈阔论。
突然,从小姐的闺房里传来了一阵清丽的音乐,客人们都停止了谈话,聚精会神地听琴声和歌声。
有一位名士问李格非:“这词字字清新,是什么人写的?”李格非笑着说:“是小女清照随便填着玩的!”众客人都大吃一惊,纷纷称赞:“想不到一个10岁少女竟填出这样好的词!”
后来,李清照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女词人。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4
李清照出身名门,她的父亲为北宋文学家李格非,而她的外公王珪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嫁给秦桧的王氏是李清照二舅王仲山的女儿,所以李清照和秦桧的妻子是嫡亲表姐妹。李清照虽是秦桧的小姨子,但李清照与姐夫家却没什么往来。
李清照南渡之前生活富足,不和秦家来往还说得过去。可在她最落魄的时期,也不找那个权倾一时的姐夫帮忙。
1132年,李清照来到临安。丧夫,国破家亡的她在漂泊的这几年中,与丈夫收藏的金石文物典籍失散、被盗了大半。走投无路的她,却遭张汝舟骗婚。张汝舟婚后发现李清照已无多少东西。常常对李清照恶言相向,拳打脚踢。
凄凉的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官场上的营私舞弊,并要求中断婚姻。而按照当时宋代的《刑统》规定:妻告夫即便属实,也得判处3年徒刑。也就是说,李清照得身陷牢狱之中。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并不同情李清照,反而嘲讽她。当时他的姐夫秦桧扶摇直上,已官至宰相,要帮李清照搞定这一件麻烦事,简直是分分钟搞定。
但这位吟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词人是个骨气的,她耻于姐夫的所做所为,她宁愿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也不愿意去向他低头请求帮忙。赵明诚的好友,当时的翰林大学士綦崇礼,知道这事后,向皇帝陈诉了李清照的冤屈。李清照被关押九日,便被释放。
李清照和秦桧,一个是著名的爱国女词人,一个是人人喊打的奸臣。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两个人八辈子都扯不上关系,有谁能想到这两人其实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呢。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5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是从高中一位语文老师那里听来的。他们是古代历史上难得的一对儿恩爱夫妻。
相传赵明诚的几位好友来家做客,赵明诚将自己的十几篇佳作给朋友阅读,其中一篇夹了一首妻子的词。一个朋友读到一首,拍手叫好,其他人也纷纷来看,都齐声夸赞。
谁知那正是自己的老婆李清照的《醉花阴》,赵明诚又高兴又惭愧,便当众拜夫人为师。".......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在18岁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俩人琴瑟和鸣,浪漫高雅,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互相鼓励,说说笑笑,无比浪漫,李清照在与赵明诚甜蜜期间,创造了不少经典之作。
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相爱的人。他们只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并不是特别长久。因为赵明诚在外做官,俩人长期分离,这时期李清照的诗带着一股闺怨气息。
又因政治原因,几经辗转升官又被贬。期间,因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表现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
在一次逃亡中,到了乌江,也就是霸王项羽和虞姬葬身的地方。李清照便随口说了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听后深深自责,后悔难当,俩人也相对无言,从此赵明诚变得多病起来,不久便病死在他乡。
此后李清照的诗变得凄凉、孤独、愁苦。最经典的便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赵明诚死后,不久后便改嫁了。那个人一开始对她照顾得不错,不久便露出原形。因赵明诚生前喜欢收藏古玩一类的。而那个人想占有那些文物。
俩人在物质分配上有分歧,在思想上亦有分歧,兴趣也大不一样。这个男人不久对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多么高傲的一个人,怎会受这种窝囊气。便把这个男人给告了。当然理由不是家暴,而是他科举考试中作弊的行为为由。
但李清照也坐牢了,因为当时的宋朝法律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是妻子告丈夫都要坐两年牢。
李清照宁愿坐牢也不愿与他在一起生活。按现在的话说因李清照当时挺有名气,当然也少不了关系,坐了几天牢便出来了。
突然想到了“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历过最美好的事物,对世间别的事物都毫无感觉。
我想李清照唯一承认的也只有赵明诚一人,他与那个男人结婚不到百天便一拍两散,各自天涯。
一代才女,那个男人配不上她,不懂得尊重她,不值得托付。
而赵明诚对李清照来说,是丈夫,也是知音。
赵明诚58岁,李清照活了71,在没有赵明诚的十几年,不知她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6
李清照的晚年,还真干了件很“有伤风化”的事。
遇人不淑
宋代人留下的资料,言之凿凿,说李清照晚节不保,老都老了,还不安分,嫁了个小人,还大闹了一场离婚官司。
事情发生在绍兴二年(1132年),这一年,李清照来到了杭州。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粗粗看来,也生得风流倜傥,彬彬有礼,而且对李清照关怀备至。独自经历了几年的颠沛流离,李清照已经尝尽了人生的悲凉苦痛,在步入老年的时候,忽然得到一个男人“真心”的关怀,对于向来多愁善感、感情丰富的李清照来说,也不免为之感动。况且,这时的李清照,已经病得有气无力,哪里还分得清来人的真实面目。再加上她的弟弟李迒也是一个实在人,看到姐姐这样可怜痛苦,也相信了张汝舟的巧舌如簧。于是,在还没有认清张汝舟的真实意*的情况下,李清照就被他骗入了婚姻之中。
原是骗局
结婚不久,张汝舟卑鄙小人的面目就日渐显露出来,并且越来越丑恶。原来,以李清照在当时的才名,再加上出身于诗礼簪缨世家,是已故丞相赵挺之的儿媳妇,丈夫赵明诚又是有名的金石收藏家。张汝舟就想当然地以为,她手里值钱的宝贝肯定不少。就冲着这点子“才名”和“财名”,张汝舟就蓄谋着要把李清照骗到手。说不定,就冲当时李清照病得奄奄一息,他只等着娶过门以后好接受遗产,等着天上掉馅饼儿呢。李清照怎么能想到,对他来说,人,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他真正想要的,是李清照手里的那些宝贝。
可是结婚之后,双方都发现,这场婚姻是个大大的骗局。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市井无赖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他的官也是靠耍手段骗来的。原来宋朝有个规定,举子考到一定次数,取得了相应资格后就可以授予官职。这张汝舟本来没什么才学,他的官职是靠“妄增举数”骗来的,也就是谎报了考试的次数。这在当时,可就是欺君之罪啊!而张汝舟这方面,也是大呼上当。他原先打的如意算盘,是娶了个李清照,同时就娶进来了大批稀世珍宝。可先别说李清照手头的收藏品早就所剩无几,就算是有,以李清照的顽强个性,又怎么可能把赵明诚和她一辈子积累的心血拱手让给这么一个骗子、小人?于是张汝舟原形毕露,先还只是冷眼相对,发展到后来,甚至开始对年老病弱的李清照拳脚相加。
告发丈夫
要是换了别的普通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自古以来,只有男人休妻的权力,哪有做老婆斗胆反抗的份?可是李清照不是普通女人,要不,怎么说是绝代才女呢?这绝代才女,不单单胜在才和貌,甚至也不仅仅胜在品和德,更胜在胆和识。虽然在病重期间,一不小心被小人骗了一把。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一旦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马上做出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告发丈夫,坚决离婚。
原来,宋代有一条很恶劣的法律:男人休妻很容易,找个理由就能把老婆遣送回娘家。可是女人要是想反过来告丈夫,那么即使证据确凿,诉讼成功,女人自己也要到监狱里蹲两年。
离婚成功
在这件离婚诉讼案中,李清照再一次显示了她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因为在当时,一个女人如果以家庭暴力为理由,闹着要跟丈夫离婚,说出去不但没人相信,退一万步讲,就算有人相信也最多是给一点廉价的同情,离婚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不但不可能成功,反而还很可能被反咬一口。因此,李清照聪明地来了个避轻就重,以张汝舟“妄增举数”为由,告了他一个欺君之罪。这罪名可大了,再加上证据确凿,连宋高宗都亲自过问了案件。最终,张汝舟被削去官职,流放柳州,李清照离婚成功。
锒铛入狱
这段让李清照“毁了一世名节”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一百天。根据宋代的法律,李清照即使胜诉,因为告的是丈夫,也因此而锒铛入狱。
李清照不仅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女人,还是一个多么清醒与智慧的女人。她用了一生的时间,在如铜墙铁壁般束缚着女性的男权社会中,替女人冲开了一条血路,用女人自己的声音,在男人书写的历史上,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最强音!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7
赵明诚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生,山东诸城人,其父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那么赵明诚简介中是怎么介绍这一人物的呢?
赵明诚简介中提到,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收藏家,并且还是一位古文字的研究者。赵明诚青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居住在京都汴京,在太学院读书。一一零二年,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就与宋词名家李清照结婚了。一一零七年,因其父遭蔡京诬陷而死,赵氏亲属也因此受了牵连,赵明诚夫妇回到山东青州老家居住。由贵族变为了平民百姓,但对他们夫妇来说,却是因祸得福,此时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他们每当得到一本奇书,两日便共同整理题词,若是得到一件器物,他们便仔细把玩欣赏,互相给出评价。有时,夫妻二人还在饭后,一同坐在藏书楼归来堂中煮茶品茶。对他们夫妇来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生中最浪漫,最温馨,最惬意的时光。也就是在这时,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创作。
虽然赵明诚在金石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在官场上却显得很暗淡,仕途极不平坦。他最高的官职,就是江陵知府,而且也只做了一年,就因为失职被罢官,失职的原因是他的御营统治官叛乱,虽然叛乱未成,但他却因此被革职。但此事过去没多久,他又接到上面的命令,让他到潮州坐知府,但他还没有上任,就因病死在了南京,终年四十九岁。
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有人问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人们想到的可能不是一位金石学家,也不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很多人认为他一直不顺利和他本身的性格以及人品有着关系,那么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他这个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至于他是否纨绔不堪历史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他的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在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之后又成为丞相,所以说他的出身是非常不错的。在他和李清照结婚之后,人们常说二人表现的十分的恩爱,但是有些时候恩爱却只是表面的现象,他在任期间竟然因为害怕失去性命而擅离职守,丢下老婆独自一任逃跑,可见其实赵明诚是一个十分懦弱的人。
另外赵明诚虽然不至于是一个声色犬马的人,可是也是一个不分轻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在他弃城逃跑之后再一次上任的时候,因为随时会发生兵变而且环境十分的混乱,而之前丈夫的懦弱、不负责任已经让李清照有了阴影,于是在即将分开的时候她问丈夫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当时赵明诚回答如果情况不妙则将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只有他们收藏的珍贵书帖一定要与李清照同在。这句话居然将自己的妻子和书帖放在了一个位置之上,李清照对他失望也是人之常情了。
赵明诚的死因
赵明诚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金石学家,从小对于金石方面就十分的感兴趣,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金石,因此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尽管他在1103年的时候担任了官职,但是他的官路却并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父亲在朝廷中树立了敌人,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一些阻碍。和李清照结合之后,两人的关系保持的非常好,在赵明诚死亡之后妻子更是悲伤不已,而赵明诚的死因也让妻子十分的难以忘怀,那么赵明诚的死因是什么呢?
赵明诚的死因还要从1129年开始说起,当时发生了官员反叛的事情但是他的`下属却并没有察觉,赵明诚在这种情况下偷偷从城墙离开了,在事情平息之后他也因为这次的事件而被革职,李清照感觉到十分的羞愧,于是和丈夫的关系变得十分的冷淡。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赵明诚终于又有了机会担任官职,在他要前去上任的时候朝廷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为了李清照的安全他决定两人一起面对。
在1129年的时候因为随时可能会发生兵变,两个人只能一起逃亡,面对妻子的反感和冷淡赵明诚觉得十分的羞愧,也陷入了很严重的自责当中,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情绪变得十分的低落,总是表现出郁郁寡欢的样子,不久之后就因为心情和身体的原因有了疾病,并且很快就发病去世,在1129年这一年,赵明诚因为重病不治而在建康地区死亡。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8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十分爱读书,常常因得到一本好书而不食不眠。她从不像其它的女儿家对胭脂水粉兴趣浓厚,反倒痴迷醉心于读书。所以平时李清照出门逛街的时候,很少买针线首饰之类的东西,她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书市。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时节踏青时穿。一个人冬天在家闷得太久,望见外面一片生机,春意盎然,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看着身上的新衣,颜色考清淡之中泛着微黄,就像柳树的新芽,李清照不禁赞叹姨母做衣服的水平,衣服不但照映着自然景色,而且还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欢畅。
自然景色固然是好,可是李清照改变不了自己的痴迷爱好,竟不由自主地来到书市。也许是天气的缘故,这天在书市闲逛的人也格外多。李清照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前仔细翻看着,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
她就这样以赏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觉得很有意思,就这样走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只守着一个小摊,上百放着一摞书。老者看起来风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揽顾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书卖出去似的。李清照觉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过去,想和老者说几句话。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这部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所以她找过好多人帮着购买,结果都没有买到。现在的李清照只见书本,不见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来。
过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读着《古金石考》,越看越着迷。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猛醒这是人家要卖的书。她抬起头不好意思地对老者笑了笑。老者带着慈祥的笑容对她说:“没关系!”李清照手里紧握着书,急切地问:“老伯,您这套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家传的一部古书,按理讲是绝不能卖的。唉,也是小老儿没用,祖上虽然是诗书世家,到了我这一代,竟然只能做个教书先生。也是时运不济,家遭变故,实在是没有可以救急的对象儿了,只好忍痛将这部书拿来典当啊!”老人说着,显出一种舍不得的神情,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它送到当铺,交给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这儿等着,只想等个懂得它的人来,给它个好归宿!姑娘,看得出你是个识货的人!你要能买了它去,也算了了小老儿的一桩心事。”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至少也得三十两吧。姑娘你看着给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点也没什么。”
没等老者把话说完,李清照把自己随身带的钱全部倒出来,仔细查点也不过十两左右,出门时只想闲逛,没想着要买什么,没有多带钱啊。李清照显得有些着急,对老者说:“老伯,我今天出门仓促,没有带那么多现钱,你明日可否还在这里?我一定带多于三十两来拿书,好吗?”老者很是为难地说:“姑娘,不是我不答应你,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才等到你这个有缘人,可是我的盘缠早就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再在这里住上一晚。更何况我和家人已经说好,今天日落,无论这书卖不卖得出去,都要和他们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听,急忙抬头望天,这时已近日暮,就算雇车回家也未必能赶上。她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李清照着急的模样,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说:“姑娘,你也不用太过着急,唉,就当是你和它没缘吧!也许有一天,你还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听着老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帮不了老者,还失去了保存古书的机会。她不自觉地握了一下衣角。这一握让李清照有了办法,她立即对老人说:“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会儿,只一会儿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转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过了半个时辰后,老者见李清照只穿一件内衬的单衣,跑了回来,手里拿着银两。原来,她把自己的新衣给典当了,换了二十多两银子,连同自己原来的十几两银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着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为了一套书,不惜当街只穿着单衣薄衫,十分感动。老者说什么也只要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没有让他再推辞:“老伯,您给我的可是无价之宝啊,若是今日我身边能再有些银两也会倾囊相赠的。您就不用推辞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贵的《古金石考》,穿着单衣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李清照后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的痴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痴迷她才可以有所放弃,即使是姨母赠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当出去。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19
在宋朝所有的离婚案例中,最著名的有两例,一例是李清照与其再婚丈夫张汝舟,另一例则是后来的陆游与唐婉。不过这两例离婚案件又有所不同。
陆游与唐婉的分开纯属迫不得已。若不是陆母的强势干预,相信他们会一直白头到老,而李清照与张汝舟之间,是李清照提出要离婚的,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李清照的前夫是赵明诚,两人自从结婚后就恩爱缠绵,琴瑟相和,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李清照18岁时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时常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究和收集钟鼎碑石。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夫妻两人经常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而“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还会相伴去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集市上去寻访金石书画,只要看中了,便倾囊购下。在两人的合力经营下,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达到了两千多卷。
后来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又给予他全力支持,凭借其广博的古董知识和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遇到问题时,李清照总能帮其解决。夫妻俩如此夫唱妇随,相处和谐,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也许越是美好的开始,往往越会有着悲惨的结局,1129年,赵明诚死于湖州,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丈夫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加上当时的北宋刚刚灭亡,战乱不断,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古代女子对贞洁看得极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会为了守贞而不再改嫁,向来心性高洁的李清照怎么会选择改嫁呢?关于这个,史说不一,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身处乱世,而李清照身边又带有之前收集的金石古董。
因此愈觉得一个人生活的艰辛,在加上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尚未完成,李清照希望自己能代替他去完成,于是在权衡再三之后,她选择了对她仰慕已久的张汝舟。
李清照刚刚接触张汝舟的时候,觉得此人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后的一段时间里,张对她也是照顾周到,不过,张汝舟对李清照不同于赵明诚,他看中的实际上是李清照身边所携带的文物,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将这些东西与他共享时,张汝舟很快就露出原形。
李清照在乱世之中始终携带这些沉重的文物,自然将其与自己的生命等同,断不肯轻易失去。但是张汝舟认为:你既嫁我,连你的人都是我的,你所拥有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我的了。
张汝舟在发现自己并不能完全让李清照屈服后,开始恼羞成怒,最后完全顾不上文人所应该具备的风度,对李清照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是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的女子,自然无法忍受张汝舟如此这般的对待,便下定决心要与张分手。
原来,张汝舟参加科举考试是通过作弊过关的,在娶了李清照后,张一时得意,就将这件事拿来夸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更好办法的时候,只好选择走这条对自己也没有好处的路。依照当时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是对是错,都要坐牢两年。
但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了一条绝路: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而她自己也因此招致了牢狱之灾。
李清照是一个对感情生活要求极高的人,绝不肯凑合,因此她宁愿与张汝舟闹得鱼死网破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官司结果出来后,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而李清照依照法律也要坐牢两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此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再加上自己家人和赵明诚家族的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对她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出狱后,李清照立即给营救她的亲戚写信,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其中也不乏担心自己名誉的句子:“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
“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在如此沉重的名誉负荷下,女词人悄悄地进入了老年。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懂得她写于晚年的代表作如《声声慢》了,也更理解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慨时的李清照,在心理上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包袱。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20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格非之女。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证鉴别。金兵入踞中原后,流落江南,夫病死,李远走金华依弟,晚景凄凉,有材料证明其曾改嫁,不确。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被誉为“婉约”之宗,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
钱钟书在《围城》里调侃,夸一个女人有才华,等于夸一朵花有白菜的斤两。然而这种刻薄是不作数的,他老婆杨绛不就是一朵有萝卜斤两的鲜花吗?大凡男性足够出色的时候,都愿意找一个跟自己才华相匹配的女子,花瓶是呆不久的。看好莱坞大片久了,以为有什么麻雀变凤凰或者曼哈顿女佣这样的美梦,其实现实中美国的联姻都是:哈佛MBA娶了耶鲁法学院硕士,达特茅斯商学院特优生嫁给柏克莱的特优生,生化学家的老婆基本上就是考古学家,你甚至可以从他们刊登的结婚启事中嗅出双方的SAT成绩。一切都从门当户对开始。
从前教科书带着我们痛骂包办婚姻制度,骂是骂得痛快,可现在想一想,自己孤独地在情海里打滚十来年,到头来带不走一片云彩,又有什么好,简直恨当初爹妈没有给我们指腹为婚了——起码他们相中的人都是根正苗红有正式工作无不良嗜好的,总比我们一不小心就做了别人的第十四任女朋友要强吧?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材料说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成亲,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还是父母指定的缘分,或者是两者兼有之,但李赵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好的一对夫妻。李清照是散文家兼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而赵明诚是两度任宰相的赵挺之的儿子,他比李清照大三岁,年纪轻轻就做太学生了,二十岁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满满装了十余大屋。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甘心老是乡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称“易安室”,自号“易安居士”。赵明诚为李清照的画像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就是那种“淹然百媚”吧。夫妻俩在山东青州故第闲居时,一起校勘书籍一起品评书画一起整集签题,两人还喜欢打赌,赌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的先喝茶。往往赢的人就乐得人仰茶翻了。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也不写清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甘拜下风。李清照是千年不世出的天才,输给她没有什么可羞愧的。难得的是赵明诚心胸坦荡,还把妻子作为他的骄傲。有这样的好儿郎,李清照也造化。
这样的一个女人,适宜被暗恋,不宜相爱。才华固然是对男人的一道门槛,而她内心的完满和自足更使她无法让外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十八岁嫁给这个人的时候,她一定迟疑过犹豫过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赵明诚一起,李清照是他的酒朋诗侣,是他的知交挚友,琴瑟和谐,不是不快乐的。即使后世资料证明,赵在婚前曾去过花街柳巷,在婚后因李清照没有生育曾与丫环有染,在以狎妓为风流的那个时代,也可以原谅了吧?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李的内心是***的,她只需要一段可以互相酬唱应和的平等的爱情,来释放她的丰盈和美丽。她把性感留给自己,才华给了世人。赵无疑是最适合她的。
但是,里尔克也说,爱是最难的事。上帝到底嫉妒了。他给了李清照“国破山河在”的凄凉的收场,而且,在他们成亲二十六年之后#e#,赵明诚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
当然还是会好好地活下去,只不过不再快乐罢了。那是一条漫长得没有边际的地下铁,身边每个人都忙忙碌碌恍恍惚惚,喧哗热闹,然而那都不是她的终站。自赵明诚死后,战争、流亡、无子、贫病交加,仿佛几世千劫过去了,停也停不了。果然是繁华被摧毁,乐极会生悲。看到这样的天才女人心碎,心里还是有点悲凉的。
李清照爱赌博的名人故事 篇21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今日开车路过江西广丰县,一时兴起,念起辛弃疾在广丰县博山所作的这首《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着有《易安居士文集》和词集《易安词》。后世读书人大多用李易安尊称李清照,辛弃疾非常佩服李易安的词,在江西广丰博山的时候仿李易安词风作了这首词。
李易安的诗词名垂千古,也为她带来了充满争议的人生。《易安居士集》和《易安词》让李易安名满天下,人一出名,私生活就成了八卦谈资。李易安在丈夫赵明城死后,寡妇门前是非多,千百年来关于她“更嫁”与“辩污”之争此起彼伏。
洪适,南宋右丞相,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正国家级。他除了当官,还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金石三大家”。据洪丞相 《金石录.赵明诚》 记载:“赵君无嗣,李又更嫁,其书行于世,而碑亡矣”。洪丞相是李易安同时代的人,李易安去世时他35岁。洪丞相记载李易安改嫁,可信度极高,人家堂堂正国家的官员,肯定不会吃饱没事去造谣一个女作家改嫁的事情。
胡仔,李易安同时代的文学家,李易安去世时他46岁,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
除了洪丞相和胡仔记载李易安改嫁,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记载:“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招除名,柳州编管。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
通过这三段史料记载可以看出,李易安再嫁张汝舟确有其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赵明诚带李易安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易安带着胞弟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张汝舟眼红赵明诚的金石收藏,用花言巧语骗得李易安再嫁于他。
李易安再嫁张汝舟,本来是为了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有个依靠。嫁给张汝舟之后才发现张汝舟是为了骗她前夫的金石收藏才娶她,李易安不肯把金石收藏给张汝舟。张汝舟气急败坏,对李易安拳打脚踢。李易安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肯定不是对家庭暴力逆来顺受的主,她果断提出要与张汝舟离婚。张汝舟不答应,李易安就告发张汝舟花钱买官伪造档案“妄增举数骗官”。朝廷调查张汝舟买官之事属实,撤了张汝舟,流放柳州。
李易安感到被骗财骗色,一怒之下告发丈夫张汝舟买官,朝廷判决准予离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半年就结束了。离婚后李易安把前夫赵明诚的金石收藏整理成《金石录》献给皇帝。洪丞相记载李易安献《金石录》时顺便记载了李易安改嫁之事,所以李易安改嫁之事在南宋多有记载,无有争议。
到了明清二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朱理学兴起。儒生们为了李易安名节,纷纷为李易安辩污,认为李易安再嫁是别人泼污水,于是就有持续到今天李易安“更嫁”于“辩污”之争。在王某看来,李易安兵荒马乱之年夫死再嫁于史有据,此事无可厚非,并非失节,辩污之说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