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课文
《七根火柴》的内容描述了长征途中,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证和夹在*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组织的故事,接下来搜集了七根火柴课文,欢迎查看。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续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一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们。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权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
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翁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
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证,揭开*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广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户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腋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黄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跃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前南”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何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拓展:题目内涵
《七根火柴》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体验里得到。这段话告诉我们,标题是生活真实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艺术再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人”,“人的心灵”。因此,标题有着深刻的内涵。“七根火柴”体现无名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于***事业的无限忠诚。
课文简介
《七根火柴》是现在作家王愿坚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58年6月号《人民文学》。
《七根火柴》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证和夹在*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战士的高尚品格。文章主角不是大量笔墨所写的卢进勇,而是有高尚品格的无名战士。
《七根火柴》主题单纯、鲜明,结构严谨,情节紧凑、集中,篇幅短小精悍等特点,被人们誉为当代短篇小说中短而精的名篇。《七根火柴》作为课文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中。
创作背景
《七根火柴》是以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8月长征过草地时的极其艰苦的生活为背景,作者为了写这篇小说,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准备工作:从体验生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到构思,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自己后来沿长征的道路完完整整地走了一遍。并访问了三百多个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士。所以,作者体会了长征的艰苦,了解红军将士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
***将军在《向草地进军》中,毫不含糊地写到了一个叫郑金煜的小战士,说他是江西石城人,个子不高,人很机灵,冲锋打仗不含糊,十六岁就入了*。刚进人草地行军的.时候,他不但走在前边,还唱歌,讲故事,鼓舞大家的士气。文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就是郑金煜在长征路上贴身藏了几根柴禾始终没有淋湿。在最困难的时候使战士们能够烤上火。作家王愿坚没有长征的经历,而杨将军影响甚广的《向草地进军》他是看过的,他能够从这篇文章中引发灵感,写出《七根火柴》。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特别是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苫卓绝的斗争中,曾有多少******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可是,他们又埋名隐姓,不为人知。《七根火柴》中所塑造的这位无名***,只不过是千千万万无名***中的一个。王愿坚所要写的,正是这样一种类型的***先烈。他们为国捐躯,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并不是要***后代记住他们的名姓,而是要后来者接受他们那一颗为***、为人民跳动的红心,是要新社会的建设者接过他们手里的***火炬,一直奔向共产主义。所以,作者在写这位无名英雄临终的嘱咐和动作时,是怀着多么深厚的敬意,字里行间萦绕着无限激动人心的情思:他的双眼虽然紧闭了,但是,他的那只手,仍“高高地擎着,象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直指着正北方向”。
艺术特色
首先着重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反映人物心理。小说开篇,着力描写了一个风雨交加,雨雾迷像,阴沉清冷的草地雨景,突出了卢进勇对火的迫切需要。随着情节发展,卢进勇发现了这个无名战士,又通过对无名战士身下的一汪污水的描写,以及结合其中的外貌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他对火的迫切需要,从而引出无名战士的“献火”。在小说结尾,描写了在无边的黑夜中燃起一簇簇篝火,以及在篝火照耀下的战士们或烤衣服,或煮野菜的欢笑场面,在一个新的角度上说明了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中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纵观全篇,作者将整个故事情节置于一种雨后的阴沉、凄迷的气氛中,既流露出对无名战士之死的沉痛倬念之情,又突出了在这种环境中无名战士留下的火柴所起的作用,使整个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
“以小见大”是本文的另一个特色。“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作者在创作中紧紧抓住了“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抓住无名战士这个“小”人物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催人泪下、撼人心灵的场面。死去的无名战士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千百万战士中的一名,七根火柴也只是很平常、很一般的东西,但在那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作者却赋予了两者以新的意义一无名战士代表了无数为中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七根火柴”象征了***先烈用生命的代价保存下来的***火种,而这火种终会引起燎原大火。作品以小见大,艺术地概括了一个时代。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篇作品的叙述面很小,可是却具有很高的感情密度,显示出了艺术作品的份量和力量。
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流露,必然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为了使感情与形象达到有机的结合,作者借鉴了雕塑和抒情诗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既有雕塑的分明线条,也有抒情诗的深远意境,使小说具有了“诗化”的特点。在卢进勇发现无名战士这一部分里,作者描写了无名战士被打湿了的头发,滴着雨水的脸颊,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这些肖像描写,使无名战士那生命垂危、饥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素描,线条分明地跃然纸上。而无名战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紧握着*证和火柴的手,指向长征方向的神态,更像一尊塑像,威严、刚劲。再看作品结尾卢进勇赶上部队的那段描写,让人觉得似乎在读一首抒情诗,激情饱满,意韵盎然。实际上,这种诗的深远意境,一直是作者感情寄托之所在,一直是读者大受感染之原因。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年)小说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去山东抗日根据地参加***,次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参加中国***。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文工团分队长、纵队报社编辑.记者等职。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杂志编辑。1954年发表了短篇小说《*费》。1956—1966年参加***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其间写有《七根火柴》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5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后代》,1959年出版短篇小说选集《普通劳动者》。1972—1975年曾两次去红军长征路上采访。“文化***”后,写有《足迹》《标准》《路标》《草》《歌》等短篇小说,还与人合写了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文学剧本《四渡赤水》。其中《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