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为《溶解的快与慢》这是一节控制变量下的实验观察课,这节课我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物质,采用,红糖,现象明显。
2添加演示实验,压碎方糖的实验实物展示,和设计方案的展示来指导学生设计搅拌和压碎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
3学以致用,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且把知识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吃糖比赛,说说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等等。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不够智慧,当学生由于心理作用说糖水不甜的时候,我应该让她再次尝一尝
2当问到压碎和谁比溶解的比较的快的时候,学生说不出来,我应该把问题设置的层层推进,概念进阶。
3实验混乱,我应该在学生说完搅拌和压碎的实验方案以后,我应该提示学生,做加热实验时不能搅拌,一次只改变一个变量,然后介绍四包红糖,让学生明确实验材料如何加入,以及如何操作实验。还有就是尽量关注全班学生。
收获:这次的研讨课,让我知道了,在以后备课的时候,要找教材后的课标,对课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对于课堂是教知识还是重体验,应该以兴趣培养为目的。
《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 篇2
《溶解的快与慢》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节课是让学生研究影响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初步概念,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乐趣以及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先启发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接进行猜想,形成假设,再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时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实验方案,只改变一种变量,设计实验,明确各个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点,明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和在小组合作中合作的意义。
通过教学这一课时,我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我认为我思路清晰,实验组织严密。
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三、让学生也从试验中观察到了现象,得出了结论。
四、学生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以及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意义。
不足:
一、在试验时有些学生性子急、积极性高,在搅拌时用力过大,把烧杯弄烂了,幸好没有出现事故。
二、有的学生直接用手去拿食盐。以后要教育学生切不可直接用手去拿是严重的药品。
三、有的小组几人争着去搅拌,这说明事先没有分工好。
在以后的试验前我会注意让学生做好这些。
《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 篇3
昨天我执教了《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觉得有许多地方在设计和教学中有不足之处,应该反思一下。
反思一:课堂容量。在当初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基本按照教材的基本内容,我安排了5个主要环节。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计划,学生操作搅拌对溶解影响的实验,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及交流,学生操作冷热水和完整、碎块对溶解影响的实验,吃糖体验溶解快与慢。这5大环节再加上其他一些小环节和衔接部分,整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赵海军老师在一开始就提醒了我这一点,但是由于各个环节难以割舍,再加上没有机会试教,所以一开始我在起点就犯了错误。关于这点我想,以后我们有机会在上没有试教的公开课或者是上陌生班级的公开课,我们尽量的要降低教学目标,不要有过多的教学内容,只要把1-2个环节研究的透彻一点,深入一点就好了。
反思二:实验的疑惑最好当场解决。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做实验,2个杯子里,一个搅拌,一个静止,预设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出搅拌的.因素能够加速溶解。可是结果不是很明显,在9个小组里,有2个小组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他们认为不能明显的观察出哪个溶解的更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是让学生分析他们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哪个环节,我第一个错误是没有让这2个小组自己分析,而是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猜测,这是无效的提问。在学生分析无果后,我让学生课后领取方糖继续实验。其实按照岳老师的观点,我完全可以让这2个小组的同学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继续做这个实验,而不是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继续操作下一个实验。让学生当场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就能得到解决。
反思三:规范的仪器操作。在课时进行到一半的时间后,我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时间的不足。一开始原本想让学生在操作完第一个实验后,把第一套实验器材上交后领取第二套实验器材,结果由于时间紧,我没有让学生的桌面上同时出现了2套实验材料,这样有可能在客观上容易让学生操作时,分散注意力,用第一套的材料参与到第二个实验;此外,原本设想让学生在自己倒水的时候,用上滴管,以便更加精确的做到2杯水的水量一样多,结果滴管放错了位置,放到了不需要滴管的小组内,让不需要滴管的小组感到纳闷,这个滴管用来干什么的?有个别小组甚至用滴管来进行搅拌。这2点失误,使课堂上学生对仪器的规范使用,有负面的影响,需要注意和改进。
一个疑惑:由于溶解现象的特殊性,在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它的速度是很慢的。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不要让学生看到完整的溶解过程,如果是让学生看到完整的过程,那么时间是不够的,方糖即使在热水中,如果不借助搅拌,那么30分钟左右也难以完全溶解,显然在课堂中是不现实的,那么借助搅拌的话,可以让学生能够完整的看到溶解过程,但是这样的话,在整个实验中就有2个变量的影响了,难有说服力。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就让学生观察到部分过程,能够区别到快与慢就好了。我觉得实验的过程,在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得出结论,这与我们科学的探究精神是不相符,也难以客观、信服的得出结论。我虽然在课堂中采用了第二种处理方式,但是面对这样的疑惑,我左右为难,实在不知道怎样处理会是科学、合理的。
《溶解的快与慢》的教学反思 篇4
一、上课伊始,我首先要明确的是《溶解的快与慢》这节课是什么类型的课,观察课?实验课?还是方案设计课?根据整册教材编排意*,我想可以确定这是一节方案设计指导课,确定教学总目标后再设计如何在各环节落实目标。
第二,导入环节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顺势揭题。展开环节目标,三个实验分别的地位和作用的区别:①搅拌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比实验,目的观察验证之前的猜测,初步知道对比实验。②温度对比实验,指导学生哪些是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制定方案,指导中完成。③颗粒大小对比实验,教师放手让学生制定对比实验方案,然后交流方案。
第三,在进行第一个方法搅拌能否加快溶解讨论怎么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在教师多次的提问中提到要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搅拌能“加快”溶解,最后直接提醒学生要作对比后才勉强开始讨论对比的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这个过程花时太多,,我想可以直接提问“要知道搅拌能不能加快溶解,那就要有了比较才能知道,搅拌和什么比较呢?”来减少费时的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无效引导。
第四,在进行加热研究的相同条件讨论时,对于“都搅拌”和“都不搅拌”这两个条件,我个人认为学生无法做到也不可能做到在“都搅拌”中搅拌的速度、力度和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我直接提出“都不搅拌”来控制这个不可控因素,来保证这个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另外,搅拌加快溶解的效果要比加热明显得多,在加热能否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都搅拌”效果会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对比,作判断。
第五,影响溶解速度的三个因素:搅拌、加热和粉碎的对比实验研究,是同一类型的实验,如何让教学设计如何能有层次感,这是需要探讨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