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包子创业故事
创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做的项目也有很多,关键是看自己的选择,还有就是能否坚持住,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卖包子创业故事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卖包子创业故事 1
甘其食的包子***
包子业的历史很长,存在了几千年了,市场很大。中国从南到北都吃包子,在地方上口味有差别,但是很多包子是具有广谱性的。很多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往往火过一阵就消失了。不过包子很难出现这种问题。
面对包子行业蕴藏着的巨大机遇,甘其食又做了什么呢?
总的来讲,甘其食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打造一个在包子行业里的全新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即能体现连锁的快速扩张满足效率和标准化的需要,又能符合包子行业的特点保持在C端的灵活及时,发挥零售业服务优势。
甘其食模式:肯德基+海底捞
1、设立中央厨房和配送队,采购、生产和配送全部连锁店所需要的馅料。职能单位:中央工坊和运输队;
2、设立统一营销服务中心,公布每天的量产产品。职能单位:各门店,微博、微信和网站;
3、设立标准化的各个连锁直营店,规范服务流程,产品终端形态。职能单位:厨房、包子零售店。
甘其食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吸收了肯德基等西式快餐连锁的对食材的强控制,保证了自己对各个销售网点的供应链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与品控。但是与肯德基革掉了传统连锁店中厨师的命不同,甘其食在C端保留了“手艺人”队伍,让这些员工现包现卖,这样虽然效率不如美式西餐高,但是能够把包子这种发酵食物的优点发挥出来。
第二件事,定位。甘其食结合整个杭州的饮食文化,主流客户的需求,制定了品牌建设策略。为了建设好品牌,他们选择专注于包子。甘其食只做包子,而且未来也不会扩展到其他品类,充分做到将品牌聚焦。甘其食最早有10几种包子的品种,最后减少到5明星产品+1新品的模式,就是最好的聚焦体现。这种聚焦配合好的差异化市场策略就焕发出惊人的效果。
首先,让用户对甘其食有最基本的品牌认知。包括包子的大小和口味。为此,童启华做了这样一些事。
狠抓体验与品质。什么是品质?给用户的价值就是品质,有了品质才有了和用户谈品牌的基础。那么用户需要什么价值呢?
差异化——美味可靠不断迭代的食物。为了做到这一点,甘其食不亚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甘其食团队为了研发出适合主流客户口味的包子,研发第一款包子就花掉了近2吨优质猪肉。这种疯狂的试验还在继续,因为甘其食除了6款常规品种、2款饮品外,甘其食每月还要推出1款新品。
差异化——我的包子是设计师设计的。童启华很早就给自己的包子做了VI设计,让包子在外形上呈现出优美的规则曲线感。考虑到包子是发面类食品的特点,甘其食坚持以直营门店的渠道,做到现蒸现卖,直接在经营模式上和速冻食品、非发面食品区别开。
差异化——食材品质和制作流程不一样
差异化——快捷的购物体验,甘其食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每个门店都做了服务规则的设计,做到了一个客户12秒的原则,任何交易都要在12秒内完成。消费者心理学认为人群的聚集促成购买,因为人们用双腿为畅销品站台。因此,很多人排队只会增加销量,但是因为一些商家虽然生意很好,但是无奈交易速度太慢,客户体验太差。甘其食就没有这个问题。
另外在选址上也很有一套的童启华则有意识的追求人流量。
童启华认为他选址没有别的技巧,就是一个词”便捷”。哪些地方会符合呢?公交车站、学校、商贸中心等等,它们也会需要甘其食包子这样便捷的消费品。而天***资本合伙人张海燕则道出了甘其食选择上述地点的另外原因,这或许是另外一个甘其食秘诀“甘其食选择的地段往往是城市的优质商业地段,收益高,容易帮助甘其食快速实现资金回笼
第三件事,扩张。甘其食采取科学合理地直营连锁扩张策略。甘其食的市场扩张都是建立在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
甘其食团队一直在做市场调研的工作。甘其食的市场拓展人员会到各个门店,去对顾客群体等数据做一些调研,这些调研数据将会成为甘其食开设新店的参考。这些数据包括:临近居民客户群体和其他群体的比例;年龄;在15分钟之内的步行距离,会有多少人能够过来购买包子。有了这些数据,甘其食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先做一个判断,这个地方有多少居民,年龄在20-40岁的人群(甘其食的主要客户人群)有多少,步行的购买时间等等,如果调研结果的数据足够诱人,那么,甘其食开店就没有问题。
另外,扩张的过程依靠直营,拒绝加盟。加盟连锁有加盟连锁的好处,然而很多对品牌极度敏感的企业家都加盟连锁都抱有警惕的态度,中国很多的餐饮品牌都是*在连锁手上。童启华曾说过,自己之所以现在不接受加盟,愿意牺牲扩张和增长速度的原因是因为发现加盟模式和直营模式是两套逻辑。加盟模式更强调如何服务好加盟商的利益,而直营更侧重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
童启华一方面依靠直营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加大了人才梯队的建设速度。普通员工上岗前要接受3个礼拜的上岗培训。而管理者上岗的时间则更长。
第四件事,让行业被人尊敬。正如前文所言,餐饮行业的形象不好,工作人员居然不会去爱自己的工作,没有职业精*,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而童启华要改变这种情况。
通过改善工作人员福利和工作生活环境,提升服务体验。餐饮行业员工流失率高是个不争的事实,而这对于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而留人靠薪酬,甘其食不仅工资比行业平均收入高,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员工福利。因此,他规定每个门店都有距离门店15分钟步行时间内的公寓住宿条件,床一定要结实,专门定制,不能因为上铺翻个身,就把员工吵醒。同时,员工有权向公司提出更换公寓的要求,公司一定帮员工找到合适的住处为止。还为员工配备了烧饭阿姨,负责工作服的清洗,宿舍环境的卫生等。让他们过得和正常的杭州市民没什么区别。
童启华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尊重:尊重这个行业,也尊重我们的员工,让我们的员工也尊重我们的顾客,同时,也尊重这个行业。有了这些,我们自然能坦然的面对员工流失。”
童启华确实在改变整个行业在中国的形象,2009年时整个杭州包子产业的规模才6000万元人民币,而今天仅甘其食一年的营业额就已经3个亿。行业与需求一同崛起,卖包子成了小朝阳产业,一个越来越被尊重的产业。
只在晚上卖包子
西南大学大二的男生李铭智利用业余时间开了家包子铺,专门为同学们提供夜宵。店铺一开张就受到了大家的热捧,1小时竟然能卖光2000个包子,一天的利润就高达130多元。
学习工商管理的李铭智早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细心的观察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寻找可能顾此失彼商机。后来他发现,由于晚上课程很多,同学们下课回到寝室后都感到有些饥饿,而食堂此时早已关门,附近的小吃街距离比较远,不少同学除了吃大锅饭方便面就是挨饿。
一天晚上,同寝室的一名同学感慨道:“此刻要是有个包子吃,该多幸福呀。”一句话让李铭智产生了灵感:“为什么不把夜宵直接送到寝室里呢?干脆选择晚上卖包子!”
一开始,他晚上下课后就到附近小吃街购买包子,然后送货到宿舍楼卖给想用夜宵的同学,一个月下来竟然赚到1500元。尝到甜头的李铭智决定不再当“二道贩子”,而是和另外一名同班同学一起在附近租了一间店面,开起了包子店。
他们所经营的包子分为酱肉、菜包、豆沙包等。为了让包子更加畅销,他在校园网上发贴子来推广,顾客们回贴把自己所需包子的种类、送包子的时间等写清楚,李铭智便会把客户的资料一一记录,晚上想吃包子的同学便可以等候美味的夜宵了。
除此之外,他还把包子店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网上,大家只需拨个电话,也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这种方便的订夜宵方式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 年了,市场很大。中国从南到北都吃包子,在地方上口味有差别,但是很多包子是具有广谱性的。很多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往往火过一阵就消失了。不过包子很难出现这种问题。
卖包子创业故事 2
卖包子的店随处可见,但很少会有人将包子和20亿联想起来。
有这么一个人,17岁便出门闯荡,走过贵州、广西、云南等多个地方,创业多次却惨遭失败。
最后,他靠卖包子在全国开出了2500家门店,年收入高达20亿。
他的品牌成立至今已有15年之久,仍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就是巴比馒头的创始人刘会平。
01
17岁外出学艺,多次创业惨遭失败
刘会平是安徽江镇人,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学艺,那年他才17岁,第一份活做的是油漆工,最后由于环境恶劣,对健康不利,辞了职。
随后,刘会平便跟着亲戚学起了做面点,原以为会很轻松,没想到凌晨三点多就得起床了,一天下来既要干活,还要学手艺,日子苦得很,但渐渐掌握了技能后,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学成之后,他想凭着手艺到外面去创业,谁知道一路走过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开出的店很多,却统统都失败了。
1998年,他来到了上海,这次开的是一家生煎店,眼看着生意有点起色了,就在刘会平满心欢喜的以为会成功的时候,却倒霉的遇上了“猪肉五号***”。
做了半个月的店铺倒闭了,连带着投入的钱全都没了。
接连受到多次打击,让刘会平不禁感到气馁,但是很快他又振作了起来,开始从之前的经历里寻找失败的原因。
2000年,决心要把包子铺开起来的刘会平花了一年时间,把江浙沪一带的包子、馒头几乎都尝试了一遍,还去向一些知名的点心师傅求教,为开店做准备。
02
重振旗鼓,开出包子店
2001年,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刘会平在上海河南路开起了包子店,名字叫做“刘师傅大包”。
在做市场调研时他发现,上海的包子铺有大有小,大店的标准高条件好,消费者比较放心,但产品的价格却相对较高,这样的店缺点在于过度依赖机器,很少用人工做包,口感较差。
小店的包子都是手工制作的,因此口感会相对较好,且价格便宜,但门店环境较差,食材一般也用的是成本较低的。
综合大小包子铺的优缺点,刘会平决定学习其中的优点,规避其中的缺点,用人工制作包子,保证口感,定价适中,同时注意门店的卫生整洁。
这样的做法果然有效,店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产品极受欢迎,很快就获得了盈利。
随后,刘会平又陆续开出了几家分店,生意都挺不错的,一个月能赚到好几万元。
眼看着生意上了轨道,刘会平便开始思考如何走得更远,开出更多的门店。
研究了一番商业模式后,刘会平决定成立自己的品牌,为了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他为品牌取了个洋气的名字叫做“巴比馒头”。
2003年,刘会平正式注册了巴比馒头这一商标,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03
坚持选用优质食材,建立中央工厂
想要吸引消费者长期光顾,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口味是必须的,只有产品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在竞争上获得优势。
从一开始,巴比就十分重视产品的品质,制作产品用的食材都是优质的食材,并且采取现包现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确保产品的新鲜和美味。
除了包子、馒头和豆浆,在发展的过程中,巴比也不断地增加新的产品,现如今已经拥有了粥、馅饼、粗粮、点心及饮品等四十余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用不同的产品让消费者始终对品牌保有新鲜感。
中国土地辽阔,每个地区的人口味都有所不同,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巴比在保留优势产品的基础上,还会根据本地人的餐饮习惯开发其他产品。例如,在华南地区,巴比特地增加了糯米鸡、流沙包、紫菜卷等产品。
丰富品类之余,巴比还针对不同的受众对产品进行细分,推出了为儿童专门制造的小猪奶黄包、开心红豆包等产品,不单单在口感上赢得了小朋友们的欢心,还为产品设计了可爱的造型吸引孩子们的眼光。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门店越开越多,原本的生产模式已经不符合现有的发展状况了。刘会平决定借鉴肯德基、麦当劳的模式,建立中央工厂,对产品实行标准化制作。
2008年,刘会平花费了不少资金在上海建立了中央工厂,能够给1800家门店供货。
2016年,他又斥资4.5亿元,建成了面点透明化工厂,占地足足有100余亩,通过监控可以查看到生产车间里的画面。
为了确保食材能够安全送达门店,巴比还打造了自己的冷链配送物流,自己给自己配送食材。
04
除了早餐,还要占领10点后的市场
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在早餐时段会去买包子、馒头这类食物,但是光是做早点生意,营业额肯定会受到限制,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在不停地扩张门店之外,巴比馒头还开出了多种终端门店,想要占领10点后的市场。
最早的时候,巴比的门店以街边外卖小店为主,为了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巴比在转型后开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门店。
其一是主打外卖的街边店,面积仅在十几平米左右,不设坐席,消费者买完就带着走。
其二是便利店模式,面积在50-80平米,这种店除了售卖即食产品外,还提供给消费者可以带回家保存的零食和点心。
其三是堂食店,选址主要集中在CBD、机场等地段,巴比的第一家堂食店就开在长宁区凌空Soho B1层,这种门店锁定的目标客群是白领群体。
除了开出各式门店外,巴比还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发展线上,消费者只需要***上点单,就可以享受到门店提供的配送、团购等服务。
成立至今15年,巴比在全国开出了2500家门店,创下了年收入达20亿的好成绩。
回首刘会平艰难的创业过程,尽管这一路走得不容易,但付出终究还是获得了回报。
所以说,别小看前进路上的每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来,认认真真地做事情,只要用心,成功离你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