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后感范文2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定位》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定位》读后感 1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定位》读后感 2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
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
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
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
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
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
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引发了我对企业战略、个人事业的思考,定位无处不在,要想达成目标,则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
《定位》读后感 3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我怎么还感觉像个螺丝钉?前面不是说了么,波及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另外,只是感觉像个螺丝钉,事实上呢?
《定位》读后感 4
定位,什么东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很多人把这本书看做是营销的指南,也有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没错,其实不只是产品,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定位。
我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入门开始自己摸索的,曾经拍短视频,自己没头没脑的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这里面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最多是感兴趣,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参与所有环节,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完全达不到起初的预想,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那么的小。
《定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专注打造自己的强项能力。就像在团队中,我每个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没有一件做得好,假如专注一个方面,把一个环节做好,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吧!
也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应该是有无数种可能的`吗?是啊,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一定没少被人定位,被家长定位、被老师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时会被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为,你从没思考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未认真给自己定位。
难道学历低每个月就只能领不到三千的月薪吗?难道长相平凡就不能找个帅哥谈恋爱吗?难道家里没有矿就只能怨天尤人吗?不是吧!就算别人给你这样定位,你也只会嗤之以鼻,内心不服,凭什么!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次认真的定位,不给自己限制,这才是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书中说,“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学会认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并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强大,就是一种心智的转变,老人总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说的不是个子长大,而是心智的变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转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思考吧!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起来重新定位自己吧!
《定位》读后感 5
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营销上的说法,就是病毒式营销。
2、为什么需要定位?
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对于某一个品类的品牌而言,很难让人记住超过七个品牌。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而能够进入人的脑海的,往往是能够打动其内心的品牌,或者说,品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满足了人对某一方面的诉求。
比如凉茶原本只是广东的一种地方饮品,加多宝集团通过将其定位于“降火”,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饮料市场,满足了人们“怕上火”的心理需求,从而将一款单品打造成了爆品,年销售额甚至超过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更重要的'是,其它饮料品牌根本无法涉足这一领域。尽管后来有一众跟随者,“凉茶正宗”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行业第一的地位也无人撼动。
还有当下火热的“六个核桃”,也是找准了“核桃补脑”这个定位,在植物饮料市场一骑决尘。当然,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六个核桃解决了核桃***口感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在生产工艺上保证了产品品质和口感,否则定位再精准,产品不好喝,也难让人买单。
3、怎么找到定位?
关于如何运用定位,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三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客户,从而找到与竞争对手错位的、与企业自身匹配的客户需求,同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强化品牌形象。
这种感觉就像,其它人都在某个领域打得火热,而你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市场。
比如王老吉开创了凉茶品牌,成为国内饮料界的No.1,而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比如东阿阿胶从普通的补血保健品重新定位为“滋补品”,从而跳出了传统保健品市场的怪圈,在资本市场一骑绝尘。
小结一下,就是三个关键词:
1、***思想:不仅要审视自身,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错开正面竞争。
2、实事求是: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能力,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不宜妄自菲薄,也不宜盲目自大。
3、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策略,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
(内心OS:有时候想想老外也挺能写的,一句话能讲清楚的事,非得写一整本书……)
《定位》读后感 6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热爱读书的人,号召部门同事荐书买书,发起了公司的第一个读书同好会"悦读会"。大家荐买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类讲股票的,一类讲营销的。非常切合我们的职业——证券营销。讲股票的大都看过,于是我想,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看本讲营销的。这便是我读《定位》一书的源头。
可以说,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本写营销的书。翻开首页,宣传语写得挺吸引人,诸如“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首选《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类。我就冲着这几句颇有气势的宣传语,研读开来。
《定位》一书揭示了企业亦或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本质:赢得顾客的心智。即公司的产品要精准定位,卖点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品牌。当顾客看到你的品牌时,能想到你的产品,联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调是业界做得是最好的。相应的,如果我要买个空调,那我首先会考虑格力,因为它是空调第一个品牌,做空调做得最好。这便是产品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书中还提出,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人们总是能记住第一名的名字,后面的难免遗忘。有一个现象,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个品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相符的。我们知道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口可乐与百事,滴的与快的,这些都是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至于后面的,基本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我认为这种想象是基于我们的心理与习惯。我们倾向于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当一个品牌进入内心,得到我们的认可后,我们相当守旧,很难再去改变。此时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们先天性地会与之前的认识作比较,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们偏向于购买原有品牌这种保护性策略。
定位思想虽然重在讲营销、广告与品牌树立,但并不止于此。推广开来,定位其实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品牌、广告、产品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面的东西,而公司管理与运营、***策规章、员工的价值观才是内在核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从管理层、到员工、到产品设计、到广告策划、品牌运营有统一的认识,扭在一条绳上的公司和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便是本书给我营销方面的启发。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士,万物都会联想到股票。结合近期的"漂亮50"行情,使我感触颇深。
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中小创小盘股跌跌不休,而”漂亮50“股票却屡创新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当我们回头来看,这些股票都是上市以来一直上涨的大牛股。看看”漂亮50“的名单:老板电器、格力电器、海天味业、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伊利股份……看到这些名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我想一定会是”最好的老板油烟机、最好的`格力空调、天天炒菜的海天酱油、好喝且贵的茅台酒、常喝的老青岛以及摆满超市的伊利牛奶“。
这些不正是《定位》提出的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和产品么?
稍加推理,我们就能得到产品"定位"做得好,与股票长期走牛的关系。当一个公司产品"定位"精准,首先进入人们的心智,能获得最大的购买量,其它品牌无可替代,处于垄断地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一旦占领人们的内心,很难被超越,能够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利润节节攀升,驱动股价长期走牛。
这些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我们常常称之为”行业龙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此观点也有阐述。格雷厄姆认为,从投资的安全性来看,买股票应该限定在一类企业——即行业龙头;如果实在低估,可以扩大到二类企业—行业老二;而对于排在更后面公司,则不予考虑。这与《定位》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漂亮50“涨这么高了,还追不追?我答:只要是行业龙头,决对第一品牌,估值只要不是太离谱,追又何妨?继续涨,则赚到;如果回调,最多时间拿长一点。从中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还会涨,因为产品已经占领了人们的内心,很难改变;要超越第一,其实很难。
综合来看,《定位》确实是一本好书。做营销的读一读,可以找到营销的方法;炒股票的读一读,对选股逻辑也有启发。亦营销,亦投资,这便是我对本书的总结。
《定位》读后感 7
《定位》作者是杰克特劳特,书中阐明最好的学习是从失败中学习,我花了四个小时把从百度百科上面***的一部分有关《定位》的内容看我,让我感到很开心,我觉得写的很精彩,而卧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营销经验营销思维,SEO思维也是类似的,都是实战总结的经验!
我拿一个案例来说一下吧!美国通用汽车:忘其成功之道刚开始的时候,通用汽车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创始人)收购了17家汽车公司,当时因为品牌太多,也没有一套管理的体系,导致内部出现竞争,收购的七款品牌中,只有两款盈利其他都是亏本的,后来alfred sloan(阿尔弗莱德斯隆)进入通用人生产副总监,在他的指点下通用开始塑造品牌,他强调营销和品牌形象,并结合市场的性质划分部门,充分积极的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参与竞争,并且见自己的汽车品细分成五个隔区:雪佛兰、旁帝克、别克、奥斯摩比和卡迪拉克,在这样的策略下,通用占据了美国大半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斯隆的离开,金融界人士federico G·DOonner唐纳兼任通用***和首席执行官,他认为,生产虽然很重要,但是赚钱盈利更为重要,于是他采取了和斯隆截然不同的'方案,他说既然都是车,那我们为什么不互换零件呢?这样我们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增大了利润,这样傻瓜都知道是极其愚蠢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样就会失去车原有的独特性,消费者会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去买盒普通车一样的车吗?也就是这样导致了品牌的流失,这完全是不符合营销的,忽视个美国人的热爱汽车心里,把汽车设计丢的一干二净,而这恰恰是通用的销售力所在,更为严重的是唐纳把之前的策略丢得一干二净,将汽车的价格又定在斯隆之前的交替混乱的局面,区隔不清,内部竞争市场,市场份额从57%跌至28%。从这个一案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教训!
《定位》读后感 8
最近终于把看《定位》一书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听人安利过此书,再加上其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想必应该不会是浪得虚名吧。
虽说“定位“理论自1972年提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实都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实践,但系统学习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将过往的一个个点连接成线。
1、何为“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这句话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素:
1、定位从产品开始,所谓产品可以是商品、服务、企业、机构甚至个人。
2、但定位并不围绕产品进行,不涉及产品改变。
3、定位围绕的是顾客的心智,通过对既有产品的包装,使其在顾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互联网人,尤其是产品和运营,初次接触定位理念或许会有所不习惯设置质疑。因为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直是“用户至上,挖掘满足用户需求。““定位“则不然,它认为仅靠“满足需求“是无法赢得顾客的,进入顾客心智的定位知道才是赢得选择的有效方法。
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内心确实也有一丝的不敢苟同。但转念一想,发现确实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过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社交之争。如果从需求层面来看,支付宝的聊天功能并不逊色于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过“圈子平台“,但却一直不能被市场所认可。其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定位,支付宝在用户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为主的类金融工具“,人们根本难以将他和社交联系起来,又如何能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微信这么一个社交软件能在支付领域占据头部位置呢?其实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刚推出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与支付宝简直是云泥之别。但因其通过春节红包异***突起,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发(抢)红包神器“的定位,从而盘活了其社交网络的资金流转,有了用户资金沉淀引导其再触达支付环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为何“定位“
从定位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定位“的一个关键在于“与众不同“、而对于“与众不同“的定义,其实不同的时代是有所差别的。
而当下信息的过度传播和人们心智的过度简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发显得重要,“与众不同“愈发显得困难。
2·1信息过度传播
这点我想大家都已经深有感触。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每天每数以亿计的信息所包围。无论是各类站、社交媒体、娱乐平台还是线下的各式广告,各种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计地试***侵占我们的心智。而一个产品要想从这浩如烟海的信息大***中脱颖而出,进入人们的心智之中。其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选择性,聚焦于某一点集中火力进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准“定位“。
2·2信息的过度简化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我们的心智其实自带防御机制,会潜意识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于接受那些和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
这恰恰就是在这传播过度的环境下,人的唯一防卫力量——过度简化的心智。
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别人给他灌输一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却不能接受有人试***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想法。所以说:定位不是去试***改变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点加以突破。
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信息尽可能的简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将“信息之矛“削尖削利,这样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3、如何“定位“
因为此书笔者也并未完全看完。故此节仅是笔者对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笔者一直说运营“有的放矢“很重要。那么关于“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于“为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书给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其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关联认知“,便是基于人们更愿意去接受与自身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这一客观因素。
这个在“定位“中典型的一个方法就是“非可乐“定位法。这是一种通过把产品和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方法。
书中举了七喜的例子。当时在人们的认知中,第一是可口可乐,第二是百事可乐。七喜把自己定义成“非可乐“饮料,既借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又将其和两大可乐巨头区分开来,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和其产生直接竞争,销量急剧增长。
除了通过关联客户原有认知进入心智之外,另一个“定位“成功所面临的的难题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每个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们往往容易记住一个领域中前三名的产品,最多7位(这已经算是对这个领域相当了解了。)比如说,我们自己回忆一下,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说的上来的综合电商也就天猫、淘宝、京东了吧。
而要想从万千信息中吸引客户,另一个方向便是进入潜在客户认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就像我们只会好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却从不关心第二个。
但大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这也恰恰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垂直领域创业的主要原因了。进入垂直领域的好处很多,但有助于“定位“的笔者觉得主要是俩:
1)垂直领域竞争少,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的,那么更有希望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留下“行业第一“的印象。
2)大领域的领导者,不见得在垂直领域依旧是领导者。这是我们摆脱他们掣肘的机会。就像阿里的淘宝在C2C电商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到了B2C垂直领域,天猫不就逊色于京东了吗?
书未读完,暂且聊到这里吧。笔者之前总是觉得看完一本书,再写感悟比较合适。但现在想起当初运营公众号的初衷:不就是聊聊读书,谈谈感悟吗?那又何必执拗于看完再写呢?
《定位》读后感 9
《定位》仿佛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而且常看常新,每次都会新的体会,好的作品大抵如此吧。
看完书脑海中会不断的想,如何定位呢,我觉得这一定是在对现状认知极其清晰的条件下才可以操作的。看见当下才能想象未来,对当前情况的把握程度,决定着定位的精准程度。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在潜在客户中已存在的认知。
现在社会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是不乏传播过度的情况,而对于信息的选择与分析则变得至关重要。定位其实就是市场选择,其实就是不断的将市场细分,再细分,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领域。
不禁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位老师,喜欢钓鱼,开着价值不菲的进口皮卡,在冰面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我们和几个小辈被拎着一起去陪他钓鱼,本来也没什么兴趣,然后开始看运河边上来回的行人和路边停着的各位渔友的坐骑。那会儿还不流行SUV,基本都是紧凑型的私家车,老师的座驾显得尤为突出。后来回去的路上大家还调侃老师不应该开这车出来钓鱼,应该带我们去跑个山。可老师却说开这车钓鱼特别实用,鱼竿渔具还有后来钓上来的两箱子罗非,都毫不费力的放在了车上。
后来入职皮卡事业部,多多少少了解到一些场景化营销的情况,又看了些“对家”的营销策略。由衷感慨,对于市场的细分,对于产品的定位,其实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我浅薄的认为应该就是让客户第一时间知道拥有这个产品,他们可以某些特定的事情,并且达到特别的效果。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是否可以被理解,那就打个比方吧。比如,去超市买洗碗用的手套,有一款手套上有像刷子一样的塑胶凸起。我马上就能想象到,当我用它洗碗的'时候,就不用在拿着其他东西刷碗了。这款手套最终出现在了我的厨房了,并且很好的完成了我需要做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是不是我们的产品定位也是如此呢。如何让产品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变得与众不同,如何让客户可以直观地、毫不费力地看到产品的特定用途和价值,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事情。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很久也还没有读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合上书思考比打开书阅读,花的时间要长的多。
《定位》读后感 10
作为02年出版的书《定位》,书中的内容许多内容在2023年的今天也都不过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各个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给小品牌,甚至网络推广带来一些灵感。其中剖析了“满足客户需求”却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部分颇为精彩。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20年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
还有小米的高端梦,这条路走的是真好。因为我是米粉,所以比较关注小米的产品线。现在回顾小米的历程,其实小米在创立的前三年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品牌路线。随着红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梦就彻底坐实了。红米继续着超高性价比的路线,防止丢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米粉。同时,小米也在不断的提高旗舰机型的价格,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从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这品牌升级走的那叫一个稳当。小米的整个发展路线,其实非常符合作者特劳特的定位理念,想要冲击新的市场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实际上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小米”这个品牌成为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机品牌,“红米”则接替了曾经的小米的接力棒。
《定位》读后感 11
定位,什么东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很多人把这本书看做是营销的指南,也有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没错,其实不只是产品,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定位。
我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入门开始自己摸索的,曾经拍短视频,自己没头没脑的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这里面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最多是感兴趣,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参与所有环节,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完全达不到起初的预想,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那么的小。
《定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专注打造自己的强项能力。就像在团队中,我每个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没有一件做得好,假如专注一个方面,把一个环节做好,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吧!
也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应该是有无数种可能的吗?是啊,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一定没少被人定位,被家长定位、被老师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时会被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为,你从没思考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未认真给自己定位。
难道学历低每个月就只能领不到三千的月薪吗?难道长相平凡就不能找个帅哥谈恋爱吗?难道家里没有矿就只能怨天尤人吗?不是吧!就算别人给你这样定位,你也只会嗤之以鼻,内心不服,凭什么!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次认真的定位,不给自己限制,这才是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书中说,“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学会认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并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强大,就是一种心智的转变,老人总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说的不是个子长大,而是心智的变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转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的。
那么,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思考吧!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一起来重新定位自己吧!
《定位》读后感 12
定位这本书其实有一点点《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实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够获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还是保持品牌单一性比较好。虽然西方的书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读起来不是很过瘾,但是起码前几章还是有干货的。
很多经理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其实并非如此,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们发现,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另你的品牌成为潜在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是赢得心战的关键。
保持品牌的狭窄的聚焦
营销的竞争是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现链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顾客心智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传播,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试***改变心智,成为定位理论的原则之一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定位的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知识,已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非但不会取代原有的媒体,反而会改变和改造原有的媒体。
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如果你不能再某个品类中争取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价策略成功的秘诀在于:首先你必须是第一个建立高价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选择一个顾客能够接受的高价品类,否则高价只会把顾客吓走。
高价必须以真正的差异化做支撑,差异化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值得人们花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各公司还是致力于制造产品而不是主打品牌,产品制造在工厂,而品牌打造则是在心智中。取个好名字至关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消除负面的影响的更好的策略是换一个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又没有挑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定位》读后感 13
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
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我们经常会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却没想到不管是鸡头还是鸡尾他终究是鸡,成不了凤凰。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还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们还经常会试***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谓好高骛远。这可谓是定位不当。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远大可行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给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并努力达到你的目标。首先,得给自己下个定义。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至少要对自己能干些什么事要了解,不要以为自己能为所有的人干所有的事。人人满意等于没人满意。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有限,这要求我们不停的审视自己,经常给自己下定义。其次,要不停观察我们所处的环境,思考他的.特点和利弊,看他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一个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对你有利,但过一段时间又可能会抑制你的发展。环境包括社会、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对社会,我们必须努力去了解他,适应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选择的,要选择真正对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败者的船,无任你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不要只问你能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么,要问他们能为你做些什么。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还不够,你还要牵出友谊这匹马,间或操练他一番,否则的话,你需要的时候,反而用不上。总之,你必须不停的去适应环境,使之为你服务。最后,要敢干,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乱做一气,要敢于犯错误,并勇于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不打算冒风险,不打算受到纷至沓来的非议,就不会第一个提出新点子或新概念,就很难取得成功。
个人定位和产品一样,就是要在预定客户的脑子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在产品里,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脑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出来,传达给你的“客户”,让他们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在他们的头脑里给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动。
总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须为你的目标服务,小不忍则乱大谋。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定位》读后感 14
在当今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想都会遇到该怎么样,要求如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都是在“定位“。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个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的定位,通读这本书给让我更深的了解到定位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去定位。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目标定位高点。
在2011年刚接手一家肿瘤医院,这个医院非常大,专家的学术地位都很高,并且很难接触。当时只有一个特尔立在医院,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推广,也没有定位,只是知道升白,和G联合升白效果更好。我想首先在潜意识里已经做了联合升白的定位,在推广中就更加难推。在持续的学习中,了解中,以及市场部,还有中肿的黄慧强对GM的了解,我想我该重新的开始定位GM。因为对GM了解的更深,所以知道可推的学术观点也很多;那又要面临着先从哪里开始推广,重新定位,最后在市场部的`建议下,开始在口腔溃疡方面推广。经过时间的证明口腔溃疡大家已经接受,后续又做产品的进一步的定位。在后续的推广中,全国的市场都在做特尔立的学术推广,包括淋巴瘤免******、血液科预防真菌感染、以及到目前的局部放疗+GM的远位效应等。
其实我想也是公司一直把GM的学术地位定位的很高,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推广GM。随着我们GM学术的更加深入,在以后医生的潜意识里会有:提到特宝生物就会想到GM,提到GM就会想到特宝生物。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不仅仅在我们的产品中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定位。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定位好我们的未来,我想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更有信心和干劲。人不能忽略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目标定位的高点;我想总会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一天。
《定位》读后感 15
我开始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担忧,没有计划,没有远大的目标,害怕时光会在我不经意间溜走,给自己定位读后感。然后,我用一副忏悔的态度埋怨着自己虚度大学生活。不,绝不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担心时,一本叫做《如何给自己定位》的书敲碎了我的担忧。
这本书分九章,每一章都讲述人生的一个经历,而这当中任何一个经历都能帮助需要启发的人,在领悟后,或许每章中的内容都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让所有成功慢慢接近。
第一章“我是谁”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用百倍的勇气与信心来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阻碍,每个人在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事,别人不一定能做得来;并且,你之所以为你,必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一个残疾人,他都拥有“超级矿藏”只要怒六去挖掘,就能东西其中的无价之宝。在认识自己方面虽然有些困难,但,想有一犯成就的人就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只有认识真正的自己后,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理想。并努力去实现它,只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认识了真正的自己,才能把自己的生命锻炼得更有价值,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第二章“荡起自信的双桨,启航吧”这节中主要告诉读者自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操纵人类命运。拥有自信,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才能创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完整的自己。自信是人生的动力,它能战胜自卑,战胜恐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我们每个人都插上自信的翅膀。居里夫人有一名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心,是我们每个人产生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能彻底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
第三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阻碍着我们前进的困难,在这一章里,我逼自己仔细得阅读,让自己记住文中所写的种种道理与方法。倘若哪天,我在困难前准备低头放弃时,希望书本中的'内容能第一时间放映在我脑海中,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当你独自一人,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时,当你刚刚步入社会遭受种种压力时,当你在为自己选择人生坐标时,那么,在定位人生道路上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阻力,其阻力从大至小依次为:不能争取认识自己,上司的压力,同事的阻力,自身情况,读后感《给自己定位读后感》。而这人生定位的五大阻力,也正是我们大学毕业将要面对的。我认真地阅读了解这五大因素的内容,唯一让我内心深有体会的是,只要脚踏实地地走该走的路,以平常心,用自己的恒心,耐心扫除一个个挫折,即使有点困难,还是不能轻言放弃,迈过每一个人阻碍见到的必定是与彩虹更接近的一天,在说完克服困难后,我们要的是勇往直前的态度,敞开心胸,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从中寻找新时机。
第四章“明确方向,化解压力”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人生道理上的种种压力,挫折,面对这些只要不让往日的失败束缚自己,不让压力左右自己,我们就能摆脱紧张与压力的重担,我们只要充满信心,朝自己的目标迈进,必能超越自我。但,压力能摧残人的能力,消灭人的希望,打破人的理想,压力的好坏关键在与你怎样去对待它,其实我们就需要与压力和平共处,千万不要因为压力甩不掉,就灰心,只要你活在这个世上,就要面对压力,接受压力,以这样的心态相信压力不会吓倒你。
第五章“机遇,一闪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人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同样也充满了各种机会,当机会来临时,要抓住它,别让它在你身边悄悄溜走。当机会没有青睐你时,你千万不要幸运女神来敲门,因为对于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世界充满了各种机会,只要去争取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把握机会首先要学会认识它,抓住机会,见机而动。但,许多人却令人遗憾地失去了机会,时机来到,有的人能及时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即使抓住机会,还要勇于尝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六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章江苏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饿关系,与他人达成沟通,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帮助,对我们来说施肥非常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上的交际关系的纽带。
第七章“走过去,前面是个晴朗的天”经得起失败的人,必定是意志坚定的人。是的,在遭受挫折后,努力让自己坚强,勇敢,一切都将美好起来。
第八章“定好位,接受人生的洗礼”在竞争中有人遭受到失败,有人却在竞争中脱颖而住,成为生活的强者。如果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一心朝着有利于事态发展的方向去想,不管它最后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
第九章“定位人生法则”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实现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长时间努力。还有学多人生法则需要我们去遵守,如:轻松面对人生,战胜贪欲,品格决定一生筹法则都需要我们好好领悟。
这本书有很多人生哲理,从思想,精神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各个内容,更容易地了解许多道理,也让我在生活,学习上获得除知识,常识外的内容,以后有时间,我还是会再翻翻这本书,再领悟,去用心体会书中的道理。
《定位》读后感 16
所谓一本营销著作,我认为更像一种读心的书,定位对于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不同。然而如何在其中抓到共同点,就好比书中所说抓住人的心智。
所谓定位一件物。好比汽车的品牌,宝马是动力,奔驰是商务,沃尔沃是安全。在之前,甚至有过每一种品牌的车经常出入场合的数据分析,这也是在做有关于车主的定位。所以通过事物也可以定位人,通过人也可以定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改变了其定位。
定位是某个时效中不断改变的。人的成长也是在每个时间段定位自己,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是CEO,也是在不断经历,通过时间的累计所达到的。然而每个人也可以做CEO,但是对其的定位又有所不同。
定位是每个环境中不断改变的,在环境的因素里,物是通过其环境而变。比方当下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车,当下5G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新的物种诞生,然而如何给这些新的物种去定位,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定位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定位。所谓心智便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成熟度。你去给小朋友推销汽车,他们不懂,你去给大人推销玩具,他们过了那个时候。
所以在定位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事物的本身,包括自己。你才能定位他人,因为是由内而外的思考。我们现在太多人向外求,导致定位的不精准。就好比本身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有人认为工程赚钱不顾一切去接这个工程,反而适得其反。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对方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多由内而外,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懂得定位是什么!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定位》读后感 17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定位》读后感 18
这本书是预算之外买的一本书,主要还是由于当当网网友的推荐。很早就想把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思想整理一遍,先后读了《定位》、《营销战》、《与众不同》等等,大体上的感觉就是这些书的内容读起来比较简单,然后每本书的中心思想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以《定位》这本书的思想来说事儿。读多了也就觉得乏味,没太有意思。并且感觉两位作者的思想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过作者非常简单明了的将里斯与特劳特的整个“定位思想”给总结成“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
作者很有条理的把体系性的问题给解决掉了,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定位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构。
不过本书的论述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本书是编著来的,所以用到了里斯与特劳特很多书中的事例。作者在论述很多小点的'时候,可能是太苛求完美,导致论述的过于累赘。以至于给人一种繁乱之感。给四星吧,还值得一读.
作者一如既往滴高屋建瓴、简单明了滴阐述重新定位滴理论。简单滴语句,简练滴文字,丰富滴案例,画龙点睛滴提炼。没有一套套冗长沉闷滴长篇大论,却把真实滴市场、残酷滴现实一一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主动滴进行深度阅读,仔细品味,在心智上引起共鸣,促使读者对重新定位理论进行设身处地滴联想,潜移默化滴自己去举一反三。
特劳特的系列书籍我是基本全部阅读过,他的定位、差异化、简单的观念是很有指导性作用,当然最欣赏的作品就是《营销战》。其他作品呢,感觉体系化不够。这本《重新定位》,是封笔之作,但不能不说是垃圾之作。从内容来看,无任何新颖,或许你要说这就是定位的思维,那至少应该要对原先的理论作个升华或沉淀,要么就学学波特,抓住理论.
《定位》读后感 19
最近一两天连续阅读《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一同编写的。其中给我最深的理念是营销就是要把产品植入顾客心智之中,并开创了“胜出竞争”营销之道。(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定位》读后感 20
我拿一个案例来说一下吧!美国通用汽车:忘其成功之道刚开始的时候,通用汽车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创始人)收购了17家汽车公司,当时因为品牌太多,也没有一套管理的体系,导致内部出现竞争,收购的七款品牌中,只有两款盈利其他都是亏本的,后来alfred sloan(阿尔弗莱德斯隆)进入通用人生产副总监,在他的指点下通用开始塑造品牌,他强调营销和品牌形象,并结合市场的性质划分部门,充分积极的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参与竞争,并且见自己的汽车品细分成五个隔区:雪《定位》作者是杰克特劳特,书中阐明最好的学习是从失败中学习,我花了四个小时把从百度百科上面***的一部分有关《定位》的内容看我,让我感到很开心,我觉得写的很精彩,而卧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营销经验营销思维,SEO思维也是类似的,都是实战总结的经验!
我拿一个案例来说一下吧!美国通用汽车:忘其成功之道刚开始的时候,通用汽车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1910年,杜郎(通用创始人)收购了17家汽车公司,当时因为品牌太多,也没有一套管理的体系,导致内部出现竞争,收购的七款品牌中,只有两款盈利其他都是亏本的,后来alfred sloan(阿尔弗莱德斯隆)进入通用人生产副总监,在他的指点下通用开始塑造品牌,他强调营销和品牌形象,并结合市场的性质划分部门,充分积极的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参与竞争,并且见自己的.汽车品细分成五个隔区:雪佛兰、旁帝克、别克、奥斯摩比和卡迪拉克,在这样的策略下,通用占据了美国大半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斯隆的离开,金融界人士federico G。DOonner唐纳兼任通用***和首席执行官,他认为,生产虽然很重要,但是赚钱盈利更为重要,于是他采取了和斯隆截然不同的方案,他说既然都是车,那我们为什么不互换零件呢?这样我们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增大了利润,这样傻瓜都知道是极其愚蠢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样就会失去车原有的独特性,消费者会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去买盒普通车一样的车吗?也就是这样导致了品牌的流失,这完全是不符合营销的,忽视个美国人的热爱汽车心里,把汽车设计丢的一干二净,而这恰恰是通用的销售力所在,更为严重的是唐纳把之前的策略丢得一干二净,将汽车的价格又定在斯隆之前的交替混乱的局面,区隔不清,内部竞争市场,市场份额从57%跌至28%。从这个一案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教训!
《定位》读后感 21
今天明白一个道理:那些营销的理论,什么4P啊,4C啊,USP啊,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思维的方式,一个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来背、用来炫耀的。你懂的理论再多,想问题时不晓得从哪个角度切入,仍然是两脚书橱一个。——实际上背书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只要你下点功夫。我认为营销要吃透的是三个东西:市场、心理和文化。
所谓市场,是指总体的概念,最根本的就是供需关系。心理,是指消费者的群体或个体心理模式,“共性”的心理(即人类共有的心理模式)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个性”的心理呢?就是文化了。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行为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人讲人情,重亲情,美国人则重***。这就难怪跨国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在中国为企业服务时会屡屡碰壁了:他们有最先进的理论,但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基本前提:传播过度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性。定位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并很快风靡全美。其时,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增——“传播过度”。市场上充斥着噪音,广告诉求不得不从早期的“说什么”“怎么说”转移到“怎样才能有人听你说”上面。
理论支持:
1.大脑处理信息的有限性人类的大脑不仅拒绝接受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符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说法,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出来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时多半只列到第七项的原因。比如: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世界七大奇迹……P37——产品小阶梯(最多七层)当然了,最好是争当第一。
2.大脑的“懒惰”性它喜欢把某个名字与某类特定的产品直接挂钩。举例来说,海飞丝=洗发水,你要是想出几款“海飞丝”沐浴露,“海飞丝”润肤膏什么的,那就等着吧,它们的销量准不高,还能把等式变成不等式,把可怜的消费者搞混,最后就等着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了。
基本结论:
1.不能由此及彼。承认在已确立第一位的市场里,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竞争对手。直接的发起进攻对你没什么好处。消费者一旦认同产品的“第一”地位,就会一直认同下去,除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重大的问题。美国式的只要奋斗就能成为英雄的说法在这里不管用。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从一个合适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抢占市场份额——但不是直接竞争。
2.领导者的定位。要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让自己的产品与预期客户产品梯子上的第一层牢牢地挂上钩。然后保持,随时准备拦截竞争对手。
3.跟随者的定位。跟领导者挂上钩,但要寻找它的空当。它“大”你就“小”,它“高价”你就“低价”;找不到空当的时候,可以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当然,实际的操作不是这么简单。
4.名字的威力。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名字自身就有强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们关注、自由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开“无名”陷阱,“搭便车”陷阱和“产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你想拥有什么位置——谁是你需要超过的——你有足够的资金吗——你能坚持下去吗——你与你自己的地位相称着眼的不是产品,不是品牌,不是企业形象,而是“大脑”——预期客户的大脑。
是的,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而不是传播学、营销学的范畴。里斯和特劳特为什么能提出这么有影响力的理论?除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广告理论——恰恰是不受理论的干扰,客观地面对市场,才能从营销的角度转移到传播的角度上来。传播过度——怎样让消费者“不经意”地记住你的产品?——领导者理论和名字威力理论。当然啦,第一和易联想的东西总是容易被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