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内容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中元节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老百姓都会采用风俗的老习惯追念已逝的亲人长辈。以下是为你推荐中元节的来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此举正好和中国的*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门之前,这批孤魂野*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陀弟子中,*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後堕落在的恶*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陀如何是好。*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教仪式。*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会找人当替**,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1、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上身。
12、收好衣服防*“借”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有人习惯随身带着开运避邪物品,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矿石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中元节的介绍
中国人自古讲求孝道,所以才促使中元节代代相传。人们认为逝去的人也有只是到了另一个空间,生活还是照样的过。只不过不能够与阳间的人接触,而中原节也算是团结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冥司会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让逝去的人回到阳间与家人相见。所以中元节的来历是因为阳间的人为表孝道、体现对家人的思念而设立的日子。
什么是中元节。为和被成为*节呢?*节就是农历七月中元节,相传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夜行的奇观。百*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会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因为夜间是人阳气弱,*阴气重的时候,如外出游荡,容易撞见“不干净”的东西。
说完了中元节的来历,我们在来浅谈中元节的祭祀。中元节白天,家中要准备好吃食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到了傍晚,一家老小便携带好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这样做的寓意是让逝者认准亲人,前来领去祭供之物。画圈之后需在禁区中心点燃纸钱、衣物,让逝者在阴间能够吃饱穿暖有钱花,才不至于滋扰阳间的人,烧完钱纸便要开始送祖先上路,回归阴曹地府了。
如今中元节、清明节这类祭祀的日子早已深入人心,每年的这两个日子,几乎家家都会参与其中,前去坟头祭祀,或是夜晚焚香,为了就是表现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除了祭祀家人之外,有些地区在这一天还会请出地藏菩萨、钟馗像、目连尊者等*像放置高台、供奉参拜,希望他们能够消弭*者亡魂的戾气。保佑家宅一方平安,免受不洁之物的干扰。
中元节的习俗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沙场的*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祖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由于目连很挂念*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祖,*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后就堕入饿*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典故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中元节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以下是其中之一:
典故一:盂兰盆故事
传说中,盂兰盆节起源于*教故事中的盂兰盆经。故事中,僧人目犍连(音同“盂兰”)通过修行获得了*通,他发现自己的母亲因为过去的恶业而堕入地狱。目犍连向*陀请教如何解救母亲,*陀告诉他应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为亡灵们施食,以帮助他们超度。
目犍连按照*陀的教导,为母亲和其他亡灵施食,结果母亲得以超度脱离地狱,转世为人。为了纪念目犍连的孝心和救度亡灵的善举,人们便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盂兰盆节,为亡灵祈福和超度。
除了这个典故,中元节还有其他的传说和故事,具体的典故因地区和民间传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中元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和亡灵的尊重和纪念的节日,也是人们表达孝心和感恩之情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