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陆游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梨花陆游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梨花
作者:陆游
开向春残不恨迟,
绿杨窣地最相宜。
征西幕府煎茶地,
一幅边鸾画折枝。
拼音:
kāi xiàng chūn cán bú hèn chí ,
lǜ yáng sū dì zuì xiàng yí 。
zhēng xī mù fǔ jiān chá dì ,
yī fú biān luán huà shé zhī 。
作品注释
(1)窣地:拂地。
(2)幕府:古者***旅出征,居无常所,以幕帟为府署,故曰幕府。
(3)陆游自注称:“宣司静镇堂屏上,有边鸾梨花。”边鸾,唐长安人,官右卫长史。善画,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白色梨花的绝句,乍一看来似乎很好理解,意义也很浅近,但如仔细品味,再参之以作者的思想与经历,就会感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容量相当深厚,具有很浓郁的感情色彩。
首句写梨花自身的高雅素洁。“粉淡香清”由两个主谓结构的词组并开列而成。“粉淡”指色彩,形容白梨花的白粉色十分淡雅,“香清”指味觉,形容其馨香的气息很清幽,并不浓烈。仅用四个字便把白梨花色彩与味觉的特征表现出来,然后用“自一家”总收,表示自己对白梨花能够独标风韵、不与凡俗同伍之精*气质的高度赞扬。下句则与桃花李花相比较突现其美。“年华”原指时光,这里引申为大好春光之意。“未容桃李占年华”就是说梨花以她独具风韵的姿容远远地超过了桃李花的美艳程度。不能容许桃李花来占领这美好的春天,言外之意不就是梨花要巧夺天工、独占韶光吗?
后面两句宕开,不再继续从正面描绘梨花的形象,而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权。”每当看到白梨花的时候,诗人就常常思念当年清明时节奔波于南郑路上的情景。那时,他曾带着酒兴看到了一树洁白如雪的梨花。“杈”是树的枝权,这里是以局部代整体,指一棵树。那么,诗人这两句诗所表现的到底是什么情感呢? 他一生履历复杂,足迹所至之处甚多,为什么偏偏要思念“南郑清明”时路上所遇的白梨花呢?如不破解这个问题,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便无法窥测,诗的内容也难以说清。
陆游生活在南宋初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金兵不断南侵威胁南宋***权。抗击敌国侵略、收复已经沦陷的中原便成为当时国人尤其是爱国志士的强烈愿望。陆游的一生始终密切关注国事,积极主张抗战,但真正使他意气风发、满怀胜利信心地奔走于抗敌前线的机会并不多,他生活的最高潮便是乾道八年(112)在南郑的那段战斗生涯。
当时,陆游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此时的四川宣抚使王炎,是位有丰富经验的干练之才,有很高的***治、***事才能,担任前敌最高指挥官的职务。陆游的具体职务是前敌最高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兼***官,工作繁忙而又重要。
乾道八年春天,王炎率领大***从益昌(今四川广元县)进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距前线更近。陆游于三月到达这里。到任所后,他积极工作,不断地四出巡视前线,曾亲自与敌兵遭遇过。以南郑为中心,除东面以外,周围三百里以内的重要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他奔忙劳碌,满怀豪情,自以为恢复中原的理想指日可待,而且当时的形势也确实对南宋***队有利。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矛盾与斗争,几个月后,王炎被调回,虞允文接替四川宣抚使,前线大***也开始不战自退。陆游的满腔爱国热情马上凉了下来,在回汉中的路上他写诗道:“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归次汉中境上》),表现了他心灰意冷的沮丧情绪。
当我们了解陆游的这段经历后,再来读这两句诗,立刻会感受到诗人的一颗爱国之心在跳动着。他到达南郑是在三月,清明时正是他雄心勃勃地在前线布署指挥***队作战的日子。可能是在这戎马倥偬的岁月中,他发现了一株开满白花的梨树,那洁白的花朵给他以信心希望和美感享受,给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因此,白梨花便成了引起他回忆南郑生活的契机和象征物。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看到此花时,他就想起南郑时的战斗情景,引起他壮志未酬的悲哀。然而,直到诗人逝世,南宋再也无力收复中原,那棵南郑路上的白梨花树始终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直忍受着亡国之恨。如此看来,“常思南郑清明路”一句诗就饱含着诗人无限丰富复杂的情感,其中有对往年战斗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壮志未酬的凄怆与感慨;有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深深叹息;也有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与怜悯。具有很强烈的抒情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陆游的这首咏花小诗中也贯穿着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情思,今天读来,依然有很感人的力量。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