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素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黑板报吧,黑板报是用黑板、粉笔作为工具和材料来制作刊出的一种出版物。那些被广泛运用的黑板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整理的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素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庆节文字资料
九州日丽,国趋昌盛人趋富;四化春新,花爱阳春果爱秋。走遍祖国最想母亲,走遍世界最想祖国。举国上下共庆贺,祝愿祖国更强大。国庆又逢仲秋月圆,伟大祖国大好河山,蒸蒸日上繁荣富强,*州共奔富丽康庄。庆国庆,大家齐欢乐,五十六个民族共欢腾,祝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在这美好日子里,让我们用最真挚的祝福伴您度过。
我将满满的祝福塞在信里,在国庆节之际,寄与母亲。祝您国庆节快乐,国富民强!金秋是收获的季节,金秋是诱人的时刻。愿您收获永远如金秋的硕果,愿你欢笑永远如盛开的鲜花!国庆国庆普天同庆,祝福你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欣望江山千里秀,欢颂祖国万年春。祝福您,祖国!国庆节快乐!
国庆节黑板报文字资料
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托我来对大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说:”应作一提议,向***府建议,由***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个重要的日子——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但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大典”而是称作“***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准备会主任***在***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素材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素材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