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为你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结果是,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非得老师督促不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如贾新阳、田新磊等经常带零食到学校,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上进心越来越强,他们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要自觉维护集体,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老师不在场,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已不随手乱丢乱扔,注意周围的环境,还监督别人,以防破坏周围环境。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资源
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占据学生和教师时空最多的场所,各教材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一主阵地,不但分析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从学生成长历程、个性特征、学习心理各个方面综合分析,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高雅品质;数学、自然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拼搏进取精神;美术、音乐课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等,学生在各科学习中提高心理素质,在学校中形成人人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心理辅导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的语言,而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尊重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应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意见,“是我讲的课枯燥呢?还是你们昨晚睡得太晚呢?”同时,及时调节课堂活动,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畏葸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给畏葸的学生以爱的激励,使其活力激发。爱没有侮辱、贬损、没有讽刺挖苦、威胁和体罚。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立足点。
3、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一课,教师通过分析井底之蛙的主客观原因,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生活在小范围内又自以为是的人,必定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有博览群书,设身于社会实践,才会见多识广。四年级语文《田忌赛马》一课孙膑之所以能使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他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也要向孙膑那样,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总之,我们将“快乐”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用心营造一片生机勃勃的快乐学习、生活与工作空间,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使每一个学生在乐园里孕育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更加饱满的情绪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2
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以提高个体的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品德正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四个方面。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并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因为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彼此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没有健全的个性,就谈不上优秀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当今社会,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占不少的比例。社会媒体经常有关于学生违法或出现安全事故的报道。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放在德育中有其客观根据的现实的必要性。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德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本人从事小学班主任多年,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是我的最大愿望。现就与大家作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品质
少年儿童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的途径有:
1、以理育情。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利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知情交融,情通理达。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教师也要阐明危害,教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从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调节。
2、以情育情。情感具有感染性,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能以情动情。人人都希望被尊重,我们也常常教育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别人。师生之间也是如此,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做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多一份关爱和支持。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要推行民主教学,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恰当地表达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亲近、热爱、信任和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3、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集体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优美的校园、和谐的班级环境,友好的同学交往、融洽的师生之情,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健康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情感。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域环境,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自然资源中的教育成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品质
心理学表明,健康的情绪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有丰富的情绪;三是具备良好的主导心境;四是调节情绪的能力。健康的情绪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情绪的类别很多,如过度焦虑、恐惧、嫉妒、敌意、罪恶感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对待。这里就不良情绪的处理和对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1、指导学生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如狂喜、暴怒、焦急、忧伤等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对人的身心是有害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调节。
2、当学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下时,仅靠自身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者的疏导,使人吐出心头苦闷,卸下包袱。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我所带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她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3、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学习生活。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核心内容。学习负担轻重,学习活动如何安排对学生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应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要做到有张有驰,劳逸结合,还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动静相益,使自己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实行调节和控制,在德育活动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教育者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
教育者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有恒心,要贯注于实践中磨练。在教育中抓住一些重要的契机,如越野拉练、开学生运动会、夏令营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让他们养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品格。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本质
现代社会虽已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但竞争并不排斥团队的合作精神。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真心诚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学会生存的基本规律,谁不遵守它,谁就无法适应社会,甚至无法生存下去。组织学生献爱心活动:把爱心献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如:捐钱捐物帮助家境贫寒、生活发生困难的同学,去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帮助学习暂时落伍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使学校充满着团结协作,同学平等相处,互帮互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理。
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孩子的心灵着手,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健康成长!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3
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小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在班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为此,我着手抓了如下两个方面:
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
2.同学之间的关系
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对此,我教育学生要倾注对同学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锻炼,并体验情感。
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马克思说:“在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为培养班集体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班主任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赛场上的运动员奋力拼搏,校道上的啦啦队热情加油,可总分排名竟是年级的尾巴,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沮丧着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既高兴,又为他们感到难过,高兴的是说明每个同学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此,我首先让全班同学找出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对策,最后对他们说,只要尽力了就行了,今后继续努力。这时,全班同学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
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连心、心里话、小小心理辅导员等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寻找“打开心灵锁”的钥匙。作为班主任,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了解并疏导学生:
一是观察法。在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
二是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三是上好心理健康辅导的班会课。实践证明,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课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上课时,我首先做到目标明确,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总目标,确立了一系列的子目标,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其次做到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再次,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需要恰当的运用讨论法、认知法、活动操作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以及行为训练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轻松、愉快、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学生通过了解自我的动机,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