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赏析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阅!

原文:

唐代: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高兴,就像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十分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毅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真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重新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

学习

中国姓氏的来历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姓氏的来历,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的来源,鲜于姓氏的来历,中国姓氏中比较罕见的姓。中国姓氏的来历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

学习

中华姓氏文化

阅读(88)

本文为您介绍中华姓氏文化,内容包括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中华姓氏文化申遗,中华姓氏文化题库。中华姓氏文化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

学习

十二首最美的初夏诗词

阅读(88)

本文为您介绍十二首最美的初夏诗词,内容包括10首意境优美古诗词,推荐初夏最美诗词10首,100首绝美的夏日诗词。十二首最美的初夏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词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

学习

谜底是姓氏的谜语

阅读(89)

本文为您介绍谜底是姓氏的谜语,内容包括谜底是姓氏侯姓的谜语,关于姓氏的谜语和答案,姓氏谜语打一字。谜底是姓氏的谜语谜底是姓氏的谜语有哪些?下面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谜底是姓氏的谜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谜底是姓氏的谜语1、二九家人赶

学习

江南水乡伤感散文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水乡伤感散文,内容包括梦里水乡的经典散文,电视散文梦里水乡,抒情散文烟雨江南梦里水乡。梦里水乡随笔散文(通用1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

学习

短篇诗词十二首

阅读(97)

本文为您介绍短篇诗词十二首,内容包括短篇诗词,短篇诗词朗诵,短篇诗词大全100首。短篇诗词十二首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

学习

家里水仙花怎么养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家里水仙花怎么养,内容包括家里水仙花怎么养护,盆栽水仙花的养殖方法,家里养水仙花有什么寓意。家里水仙花怎么养面对水仙花怎么养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一筹莫展。那么,家庭如何养水仙花?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家庭如何养水仙花吧

学习

牟姓的姓氏起源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牟姓的姓氏起源,内容包括牟姓起源和来历,牟姓氏起源于哪个世家,牟姓在中国姓氏排第几。牟姓的姓氏起源牟姓是怎么来的?你身边有牟姓的朋友吗?下面是收集整理好的牟姓的姓氏起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牟姓的姓氏起源1牟(Móu)姓

学习

用姓氏造句最扎心

阅读(123)

本文为您介绍用姓氏造句最扎心,内容包括姓氏造句大全集,姓氏造句子霸气,姓氏造句押韵的句子有哪些。姓氏造句的句子大全姓和氏。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不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姓氏也指姓名。以下是整理的姓

学习

猜姓氏的谜语及答案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猜姓氏的谜语及答案,内容包括猜姓氏的谜语,猜姓氏的谜语大全及答案,关于姓氏的谜语和答案。猜姓氏的谜语及答案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谜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

学习

关于姓氏的句子摘抄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姓氏的句子摘抄,内容包括关于姓氏的句子,姓氏优美的句子,关于姓氏的优美句子。关于姓氏的句子摘抄每个姓氏都有属于它的句子,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包含姓氏的句子?以下是收集整理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

公冶姓氏的来历总结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公冶姓氏的来历总结,内容包括公冶姓氏的来历,公冶姓氏现今有多少人,公冶姓氏来源。公冶姓氏的来历总结想知道你的姓氏的起源麽?别人问你公冶姓是怎么来的你是不是会一时语塞?不用怕,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公冶姓氏的来历总结,仅供参

学习

树挂作文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树挂作文300字,内容包括写树挂作文500字,美丽树挂作文小学生300字,冬天的树挂作文四年级。树挂四年级作文(通用52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

学习

如初诗歌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如初诗歌,内容包括诗歌远方再美不如家乡待我如初,朗诵诗歌爱你如初,我念你如初诗歌。《如初》诗歌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

学习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内容包括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杜甫诗赠卫八处士原文,杜甫归雁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赏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

学习

婴宁聊斋原文翻译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婴宁聊斋原文翻译,内容包括聊斋志异婴宁原文及翻译,聊斋的婴宁原文,大学语文聊斋志异婴宁课文翻译。大学语文婴宁原文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

学习

登楼韦应物原文译文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登楼韦应物原文译文,内容包括韦应物的登楼译文,韦应物登楼寄王卿译文,韦应物的登楼古诗。韦应物登楼的译文韦应物的诗句《登楼》应该怎么翻译呢?以下是整理的韦应物登楼的译文,欢迎参考阅读!韦应物登楼的译文1登楼唐代:韦应物兹

学习

逢入京使原文及赏析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逢入京使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逢入京使原文,逢入京使赏析题,逢入京使名句赏析。《逢入京使》原文及赏析《逢入京使》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

学习

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逢入京使译文,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注释,逢入京使朗诵和译文。《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欢迎

学习

饮酒其五原文及译文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饮酒其五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饮酒其五原文,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注释,饮酒其五陶渊明译文。《饮酒·其五》原文及译文《饮酒·其五》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

学习

游龙门奉先寺古诗原文及赏析

阅读(107)

本文为您介绍游龙门奉先寺古诗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游龙门奉先寺杜甫,游龙门奉先寺,游龙门奉先寺杜甫古诗朗诵。游龙门奉先寺古诗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

学习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

阅读(89)

本文为您介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内容包括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及翻译,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名句赏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降怎么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及鉴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