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燕惠王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报燕惠王书》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学习一下。以下是整理的报燕惠王书原文及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报燕惠王书原文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之。与天下*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光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自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谦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王之留意焉。
报燕惠王书翻译
“我不(够)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肖的罪名,因此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辩解。现在国君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行,我怕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又不表达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用书信回答(您)。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据品行而结交的人,是能树立名望的人士。我凭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我)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我),在宾客中提拔我,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我自己觉得听从(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教诲,可以侥幸不犯错,所以就接受了(先王的)命令没有推辞。先王命令说: ‘我对齐国有积怨,不(愿意)计较(自己实力是否)弱小,就是希望把齐国作为我的军事目标。’我回答说: ‘齐国,有帝国的遗风,有屡次胜利的战绩,有娴熟的作战经验, (又经常)练习进攻作战。君王如果想讨伐它,就必须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结交赵国。况且(齐国的)淮北、宋地,是楚国、魏国都希望得到的。赵国如果同意盟约,楚国、魏国、宋国都会尽力,四国(加入)攻打它(齐国),可以大破齐国啊。’先王说:‘好。’我便接受(先王的)口令,派我出使南边的赵国。回国复命,起兵一起攻打齐国。凭借上天的眷顾,先王的运道,黄河以北的地利,跟着先王一举而攻占了济上。(到)济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打齐国,大胜齐国。轻装锐利的军队,长驱直入来到(齐国的)国都。齐国国王逃跑到莒,仅仅得以自己免遭(灭亡)。(齐国的)珠宝玉器等财宝,战车甲胄珍贵器具,全都收入燕国。大吕钟摆放在元英宫,原来燕国的鼎放回到历室宫,齐国的(珍贵)器具摆在宁台上。(燕国国都)蓟丘的植物栽到了汶河的竹田中。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及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切合了他的心愿,认为我没有挫阻他的命令,所以划地封赏我,使我得以和小诸侯国相比。
“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建立了功业不会将它废弃,所以留名在史册之中;有远见的人士,成就了功名不会将它毁坏,所以在后世(民众中)被称道。像先王(既)报仇雪耻,(又)平定了具有万辆战车的强国,收缴了(齐国经历了)八百年的积蓄,等到(他)抛弃群臣(去世)的日子,遗留下来的条令诏告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执政担任事务的臣子,才能遵循法令,使庶出(国王的正妻以外妻妾所生)子顺服,(恩泽)施加到百姓头上,(先王的教诲)全都可以教导后世子孙。
“我听说善于劳作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业,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从前伍子胥说的道理得到阖闾的接受,所以吴王(阖闾)的足迹远涉到(楚国的国都)郢。(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不认可(伍子胥的观点),赐给他(装尸体的)皮袋子并(让他)浮尸江上?所以吴王(夫差)没有领悟(伍子胥)有远见的观点可以建立功业,因此将伍子胥沉尸(江中)而不后悔。伍子胥没能预见到(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度量,因此(被)沉入江中也不改(他的处世方法)。
因此,舍身建功,以此彰显先王的英明领导,是我的上策啊。罹患毁誉受辱的错误,损贬先王名声的事,是我最担心的啊。面临不测的罪行,帮助赵国攻打燕国)来侥幸获得利益的事,按照道义的标准(我是)不敢去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断绝了交往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去,不表白自己的好名声。我虽然不聪明, (但)经常受君子的教诲啊。怕(您)听信了侍奉于身边亲近的人(的话),而不能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啊。”
词句注释
1、不佞:不才。
2、恐抵斧质之罪:恐怕要获杀身之罪。斧,指刀。质,指承刀的铁座。斧质,犹铡刀。抵罪,触罪,犯罪
3、以伤先王之明:因而损害先王(燕昭王)知人善任的明察。乐毅倘触罪被杀,就证明昭王不识人了。
4、又害于足下之义:乐毅倘被诛,舆论必指责惠王不义,为了不使惠王受不义之名,所以没有听召返国。足下,称惠王。
5、自负以不肖之罪:乐毅奔赵,不了解实情的人是会指责他的,他为了不使惠王陷于不义,宁愿旁人责备自己。
6、数之以罪:数说他的'罪过。
7、“臣恐侍御者”句:这是说,我怕您不了解先王为什么要厚待他所亲信的臣子的道理。侍御者,侍候国君的人,乐毅不敢直称惠王,所以用“侍御者”来代称。
8、“而又不白于”句: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事奉先王的用意。
9、不以禄私其亲:不拿俸禄赐给亲近的人。私其亲,对亲近的人有私心。
10、不以宫随其爱:不拿官职赐所爱的人。
11、察能而授官:考察后认为对方确有才能,才授予宫职。
12、论行而结交:考究后认为对方的德行很好,才和他交朋友。
13、举:措施,安排。
14、有高世之心:有高出于当时一般人的见解。
15、故假节于魏王:乐毅持魏节出使至燕,为燕昭王所重用。假,凭借。节,符节,使者所拿的符节。
16、过举:过分抬举。
17、擢(zhuó):提拔,指被重用。
18、立:安顿,任职。
19、亚卿:官名。亚卿是仅次于上卿的官职。上卿是当时的最高官位。亚,次。
20、臣自以为句:我以为接受先王的命令指示,是不会有什么罪过的。“奉”和“承”都有虚心接受的意思。
21、轻弱:力量轻微薄弱。
22、以齐为事:以报复齐国作为主要任务。
23、“夫齐”三句:这是说齐国有争夺霸业的经验和战争屡胜的形势,影响至今,不可轻视。夫,发语词。霸国,作为各国中盟主的国家。齐桓公曾经是各国的盟主,齐湣王也曾与秦昭王同时称帝。骤,屡次。齐国屡次战胜其它国家。
24、练:同“娴”,熟习。
25、习:习惯。
26、必天下而*之:合天下的力量来算计它。举,合。
27、莫径于结赵矣:没有比直接联络赵国更好的了。径,直。
28、淮北、宋地:皆齐国属地。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为齐所吞并。
29、楚、魏之所同愿也:楚欲得淮北,魏欲得宋地。愿,希望。
30、具:持。
31、顾返命:于是回来交代任务。顾,乃。
32、“起兵”句:指燕国发兵随诸侯之军攻齐。
33、“以天”二句:由于天意的赞助和先王的威灵。
34、“随先王”句:跟着昭王全部占有齐国黄河以北的地方,进军到济水上。
35、轻卒锐兵:轻装的精兵。
36、长驱至国:指燕军攻到齐国国都。
37、仅以自免:仅仅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38、大吕:钟名。陈:列,放置。元英:燕宫殿名。
39、故鼎:齐进犯时从燕取去的鼎又复归燕,所以称故鼎。历室:燕的宫殿名。
40、蓟(jì)丘:燕都。植:同“帜”。植于:插在。汶篁(huáng):汶水上的竹田。
41、五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都曾经称霸,所以名为春秋五霸。伯,同“霸”。
42、裂地:割地,指封乐毅为昌国君。
43、著于《春秋》:载在历史上。《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编年史。
44、蚤知:有先见。蚤,同“早”。
45、夷万乘之强国:打平了能出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
46、收八百岁之蓄积:得到齐国长期积累的财富。八百岁,从姜太公建国起到齐湣王止的约数。
47、循法令:遵照法令。
48、顺庶孽:封建时代,国君死后,每每发生嫡庶争夺王位之祸。昭王预先安置了继位之事,所以没有争位的祸乱。庶孽,庶出之子。
49、施(yì)及萌隶:这是说昭王遗教的好处,能达到全国臣民。施,沿及。萌,同“氓”。萌隶,犹人民。
5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宁开创事业的不一定有好的收成。
51、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子胥逃到吴国,劝吴王阖阊伐楚,吴兵打进楚国郢都,
52、远迹:长征,在远处留下脚迹。
53、“夫差”二句:吴王闽阊之子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劝他乘胜灭掉越国。夫差不听。后来夫差疑子胥不忠,赐子胥剑,逼他自杀。伍子胥死时向他的左右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夫差知道了,大怒,取伍子胥尸首,盛在革囊里面,抛入江内。后九年,越果灭吴。鸱(chī)夷,革囊。
54、先论:预见。这是指子胥预见到吴国不灭掉越国,越国便会灭掉吴国。
55、不同量:胸怀度量不同。
56、“夫免身”二句:使自己免于一死,保全过去的功劳,以表明先王知人善用的贤名,这是我的上策。
57、“离毁辱”三句:遭受诽谤的责难,以至损害先王知人善用之名,这是我最大的恐惧。离,同“罹”,遭受。堕,毁损。
58、“临不测”三句:到了将要陷入大罪的时候,又想侥幸助赵伐燕以自利,这种不义的行为,是自己的正义感所决不容许的。
59、交绝不出恶声:断绝友谊时不说伤感情的话。
60、“忠臣”二句:忠臣虽因冤屈而离开本国,仍不毁谤国君而求表白自己。
61、“恐侍御者”二句:恐怕您听信亲近之人的话,而不能了解我的心迹。疏远,指自已是被惠王所疏远了的人。
62、惟君留意焉:希望您详细地考虑考虑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报燕惠王书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