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刘姓名人的典故

与“刘姓”有关的历史典故

历史上姓刘的名人有汉高祖刘邦,鼎立三国的刘备,那么你们知道与他们相关的历史典故吗?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刘姓”有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刘姓”有关的历史典故

刘姓历来英才辈出,在我国历史上上演了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因此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历史典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长期以来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已经说过的因刘姓产生的“运筹帷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都为后来的人们在政治、军事和应对世事变化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另外还有许多典故也同样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财富,下面仅举几例:

楚河汉界

爱好象棋的都知道,中国象棋棋盘上有“楚河汉界”,这便是由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而来。 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楚军追至荥阳,之后两军互相攻伐长两年之久。楚军对荥阳加紧围攻,刘邦逃至成皋。项羽攻破成皋,刘邦北渡黄河,得到韩信的援助,势力又壮大起来,决定采取深沟高垒和项羽打持久战,以消耗楚军兵力。项羽率兵东进开封、商丘一带作战,刘邦复取成皋。项羽急忙从商丘回师,刘邦闭城不出。

此后不久,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路由韩信率领,抄楚军后路。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后来被人们用于象棋的棋制,极富理念价值,为人们审时度势采取对策提供了借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载,项羽大军进驻鸿门后,有人告诉项羽说沛公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刘邦为平息这场风波,和谋士张良到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设宴待之。席间,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可项羽不理睬。于是,范增叫来项羽的兄弟项庄说:“你进去假装舞剑助兴,找机会杀了沛公。”项庄进屋,拔出剑在沛公面前起舞。

项羽的族叔、张良的故友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为保护刘邦,拔剑与项庄对舞。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此情心里着急,出去找到刘邦的部将樊哙说:“沛公现在很危险,项庄表面上舞剑助兴,实际上想杀沛公。”樊哙强行进帐,怒视项羽,指责他听信谣言,要杀有功之臣。

过了一会儿,刘邦乘上厕所的机会逃回了自己的军营。这则成语故事比喻表面上用正当理由掩盖,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启示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防上当。

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第一回说,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玄德见其长相不俗,邀他同坐,其人曰:“吾姓关名羽……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三人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大事。”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从此结为生死兄弟,后来同心协力,誓成大业,至死不渝,为后人留下以义结友的典范,世代效法。

三顾茅庐

曹操击败刘备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若得此人帮助,可得天下。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恰遇诸葛亮出游未回。几天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去。诸葛亮的弟弟说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过了新年,刘备选个好日子,又去隆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之策。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得了诸葛亮。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后来诸葛亮做了刘备的军师,帮了刘备的大忙,于是后人引用这一典故来形容虚心求才的渴望和诚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立下很大功劳,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认为功大才高的韩信最危险。

韩信感叹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他,改封淮阴侯。被削去了王位的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他在长安响应。 陈稀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吕后想把他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

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擒住。吕后将其残忍地杀害。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后来被用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因刘姓形成的历史典故和成语还有很多,有人初步统计达到了100多个。这些典故和成语以深刻的哲理警示后人,提供借鉴,影响深远。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此后,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827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古代刘姓名人的典故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古代刘姓名人的典故

学习

郑板桥画的特点有哪些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画的特点有哪些,内容包括郑板桥卖画是哪一集,郑板桥画什么最出名,郑板桥的画现在值多少钱。郑板桥画的特点有哪些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下面是百分网

学习

郑板桥的生平简介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的生平简介,内容包括郑板桥的生平,郑板桥的主要生平经历,郑板桥的生平经历简介。郑板桥的生平简介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

学习

郑板桥的对联故事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的对联故事,内容包括郑板桥写对联的故事,郑板桥对联故事大全,郑板桥的一副著名对联。郑板桥的对联故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学

学习

郑板桥阅读答案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阅读答案,内容包括郑板桥阅读答案是什么,郑板桥阅读答案全集,郑板桥阅读答案4年级。郑板桥阅读答案《郑板桥》是一篇现代文,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如下是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

学习

郑板桥的故事6则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的故事6则,内容包括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的故事50字,郑板桥六尺巷的故事。郑板桥的故事6则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郑板桥的故事6则,希望各位

学习

秋声萧萧最好的诗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秋声萧萧最好的诗,内容包括寒风萧萧诗句,风声萧萧让人愁全诗,寒风萧萧诗一首。风声萧萧诗歌(通用8首)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什么样的

学习

关于郑板桥的诗

阅读(7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郑板桥的诗,内容包括关于郑板桥的诗句,郑板桥的诗全集,郑板桥最出名诗。关于郑板桥的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

学习

刘姓研究报告

阅读(78)

本文为您介绍刘姓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刘姓研究报告作文,刘姓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刘姓研究报告字。刘姓研究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整理的刘姓研

学习

郑板桥关于竹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关于竹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郑板桥关于竹的诗,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是什么,郑板桥写的竹子的诗句有哪些。郑板桥关于竹的诗句有哪些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

学习

刘姓男孩兔年名字大全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刘姓男孩兔年名字大全,内容包括兔年刘姓男孩子取名字大全,刘姓好听的男孩名字大全,兔年刘姓男宝宝小名大全集。兔年刘姓起名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起名的相关知识,下面是为大家收集

学习

郑板桥的经典诗句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郑板桥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郑板桥10首经典诗词,郑板桥经典诗词,郑板桥诗句删繁就简。郑板桥的经典诗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所见过的诗句是

学习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关于刘姓的历史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刘姓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作文,关于刘姓的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学习

桀骜不驯的网名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桀骜不驯的网名,内容包括桀骜不驯的网名简单,桀骜不驯的网名有特殊符号,桀骜不驯的网名女。桀骜不驯的网名网名指在网上使用的名字。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了避免使用真实姓名带来的麻烦所以发明了网名。网名一般是指

学习

确的组词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确的组词,内容包括确的组词应的组词,确的组词和拼音,确的组词有哪些词语。确的组词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

学习

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内容包括截竿入城的典故,截竿入城的故事,截竿入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

学习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内容包括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长篇,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一诺千金,30个有趣历史典故。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下面一起来看看以下这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也许您会涨知

学习

盂兰盆节的有关典故

阅读(77)

本文为您介绍盂兰盆节的有关典故,内容包括盂兰盆节的传说,盂兰盆节的故事有哪些,盂兰盆节的故事全文。盂兰盆节的有关典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

学习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内容包括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50字,窃符救赵的历史,窃符救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指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

学习

秉烛夜游的诗词典故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秉烛夜游的诗词典故,内容包括秉烛夜游的诗词,古人秉烛夜游的全诗,秉烛夜游古诗文。秉烛夜游的诗词典故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

学习

黄粱美梦的成语典故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黄粱美梦的成语典故,内容包括黄粱美梦的成语典故出自,黄粱美梦的成语典故50字,黄粱一梦成语故事。黄粱美梦的成语典故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

学习

历史上金屋藏娇的典故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上金屋藏娇的典故,内容包括金屋藏娇典故,金屋藏娇典故出自什么,金屋藏娇典故真实故事。有关于金屋藏娇的典故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

学习

最新金屋藏娇的典故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金屋藏娇的典故,内容包括金屋藏娇典故,金屋藏娇的典故原文,金屋藏娇的典故是。最新金屋藏娇的典故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