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的传奇创业故事
王力是正宗的95后,身上带着专属于90后的那一股劲。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坚持。说起自己的创业动机,竟然是来源于一双鞋。以下是整理的王力的传奇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抓住机遇,看好郑州市场
王力,毕业于河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一便在学校实验室负责项目,大四被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看上,这一工作就是三年。段胜强,和王力同校同实验室做项目,目前在北京中科院读研,和王力有着同样的梦想:合伙开公司,回家乡郑州创业。
问起为什么回郑创业?“首先,我们家乡都是河南省的,又在河南上的大学,对家乡有种亲切的归属感,就想回家;其次,选在郑州市,是因为做了综合的考虑,郑州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原的核心城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再次,郑州的高等学府在河南省最多,人才聚集地,相同的人才在北上广成本很高,而在本地会降低人力成本;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河南郑州作为快速崛起的城市,软件需求量逐步壮大,我们带着北上广成熟的项目经验,挖掘本地的需求市场,能够更好的为郑州的大中微型企业做定制开发。”刚从南京总部回来的王力,自信地说道,“我们的目标口号就是:郑州的成本,北京上海的技术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软件网站开发服务。”
段胜强也补充道:“我们很看好郑州这一中原大市场,我们希望自己能把在外地学到的先进技术,带回家乡,为家乡的高科技产业做出一点点的贡献,这样,既实现了我们自身的价值,又为社会出一份力,我们就很满足。”
以战养战,规避风险
万事开头难!离开一个熟悉的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创业,对于一批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来说,实属不易。“对郑州市场潜力大我们很自信,但是怎么了解到这个大,真的很头疼。”同行的段胜强说。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生存之道。一个企业要想在一个地方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有满足本地的客户需求,深度挖掘潜在客户。正如王力所说:“我们想要在郑州生存下去,我们就必须占有郑州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仅仅是写代码这么简单,而是对潜在客户的把控。这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目前我们最大的不足。”
为了规避创业初期的风险,我们先是回来一部分人,充分熟悉郑州市场,而其他的人还在老基地做项目,这是“以战养战”。来到郑州发现一个令我们高兴的事,郑州P2P民间借贷平台很火,这个东西在北上广都是两三年前的事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在北京上海做的成熟的项目经验,结合郑州的实际需求,很轻松的接下这个项目。
另一方面,我们是希望依靠一个很大的背景,这也是我们加入大学生创业网的原因。在我们看来,大学生创业网有着很多本地的资源。我们借助这个平台,加入创业孵化器,不仅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而且跟别的公司谈合作,我们有自信,他们也比较相信一个在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办公的公司。
心怀感恩,沉淀下来做事
王力是郑州臻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总负责郑州市场的开拓,刚来郑州的时候,就在网上查到大学生创业网,之后也参加了大学生创业网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孵化器高峰论坛以及创业网十周年庆,在他看来,大学生创业网是一个链接政府、企业、创业者非常好的纽带,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了郑州的创业氛围,结识了郑州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以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
“我很感谢创业网”,坐在对面的王力沉思了一会,说:“看了创业网十年的风雨历程,发现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尤其是赵总的那份坚持以及激情,都让我感触颇深,他和创业网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带领出入茅庐的我们走出创业的误区,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赵总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创业者,必须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该干四份的工作,别想着干两份,有激情的同时也得沉淀下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不能急于求成。”
创业的道路不满荆棘,难以一帆风顺;创业的道路又是那么快乐,因为心怀梦想。总是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充满了对创业的热情、对梦想的追逐、对未来的期待,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获取经验,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得到认可,这其中最肯定的是他们的勇于尝试,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创业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愿回郑创业的王力和他的团队能够早日扎根立足。
王力的故事
1、一本书 一个梦 从小立志做营销策划
小时候,做老师的妈妈跟王力讲过一句话:“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她一直深深记着,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营销广告策划行业她已经打拼了十几年,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其实选择做这个行业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儿时的一个梦想。三年级的时候,王力偶然看了一本书《麦迪逊大街》,那是一本讲述美国广告人的一本书。书中描述的美国营销策划方面的内容让小小的王力很震撼,在王力看这本书的年代,中国几乎还没什么像样的营销策划,而美国的营销策划行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这让她立志长大后去做个广告策划人,帮助中国的企业提升形象,促进中国的营销策划行业向前发展。
为了这个理想,1997年大学毕业本来学医的王力去了《人民日报》做编辑,在编了近一年的《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经济类专版后,王力辞了职,开始“面向梦想,走向自己的世界”。
2、一张报纸 一部电话 开始寻找自己的那盏灯
决定创业,王力并没有选择,自己一直生活着的熟悉的北方,而是选择了上海。因为王力觉得上海是中国最时尚最国际化的城市,是创业环境最好的地方。
于是在1998年的夏天,18岁之后就没再跟家里要过钱的王力带着自己的几千元积蓄来到了上海。来上海的'第一天,她就去了外滩。因小时候看了很多遍电视剧《上海滩》,外滩一直是她很向往的地方。
当真的徜徉在外滩,吹着江风,看华灯初上一片璀璨的浦江两岸时,她被深深地感染了,她觉得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当时看到那么多灯光,那么多高楼大厦,看到那么多亮着灯光的窗户,王力暗下决心:“在上海总有一盏灯一个家是属于我的。”
志向很美好,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却很痛苦。创业开公司,首先得有间办公室有部电话。几经周折,王力在延安饭店的辅楼里租了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租完办公室连买办公桌的钱都没有了,把剩下的钱买了部电话,在办公室地面上铺了张报纸,就开始坐在报纸上打电话联系业务了。为了节约成本,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力吃住都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
经过努力打拼,王力很快就实现了在上海“拥有属于自己的那扇窗、那盏灯”的理想,2001年的时候,她用自己赚来的十万块作为首付,用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下了徐家汇花园三室两厅的房子,拥有了她在上海的“第一扇窗”。如今,她不仅在上海和北京都有自己的住房,更在上海和北京的CBD各购买了办公楼。
3、一辆脚踏车 一个面包 跌跌撞撞中一路前行
每个成功人士的生活或有相似,其背后的辛酸努力却各不相同。如今,当王力开着她的白色保时捷穿梭在上海的时候;当她和朋友在高档会所星级酒店喝下午茶的时候,谁也不会把眼前这个时尚优雅的女人和十几年前那个骑着辆脚踏车、咬着个面包,行色匆匆为生存而努力的纤瘦的女孩联系起来。
创业之初的王力,为了节约车费和行动方便,咬咬牙花了300元买了辆自行车。为了更快地了解上海的市场,熟悉客户的需求,同时为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天早上,王力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淮海路,将每一个商场的品牌全部抄下来,回去研究。直到现在,化妆品、服装包包等有哪些品牌,高中低端的分类,哪些是国际知名品牌等等她都了如指掌。
为了提升自己,她找了家便宜的外语培训学校,每天下午6点下班后骑一个小时自行车去上课,到晚上9点半下课,只吃一个面包当晚餐。那时候真的很辛苦,但进步也很快,原本英语不好的她,经过努力学习进步很快。现在她可以流利地跟老外用英语交流,很顺畅地亲自谈一些国际业务,跟那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很大关系。
王力一直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磨难的考验。她到现在还记得,创业之初,她去南市螺丝公司去找负责营销的唐凤娟副总谈业务,那天她穿着白裙子背着包乘了126路公交车,可是在车上被偷了钱包,里面有妈妈送给她的一副金耳环和仅有的零花钱。
下了公交车后,王力伤心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痛恨小偷欺负穷人。但是哭完后,她擦干眼泪,带着笑容去见客户。细心的唐副总发现了她红肿的眼睛,问发生了什么事。王力就随口讲了钱包被偷的经历。唐副总被这个坚强的女孩感动了,当场就跟她下了2万元的订单。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订单,王力和唐凤娟后来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至今一直有合作。
还有一次,王力去见一个客户,结束出来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是她当时唯一的财产,心疼得她坐在路边哭了半天。随后的一个月内,她都是徒步走路,直到第二个月有了预算才去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其实那时候的王力也不一定非得这样辛苦,她的家庭条件优越,如果寻求家人的帮助会轻松很多。但王力坚持不向家里求助,刻意磨砺自己。那时候她给自己每个月的吃住只有500元的预算,住得简陋,吃得简单。但这样的吃苦,在磨砺她的意志的同时,也大大锻炼了她的生存能力和理财能力。
4、一腔热情 一路坚韧 走向更大更远的舞台
十几年一路走来,王力的公司逐步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年营业额几万几十万,到后来的几百万,到现在的几千万;公司员工从最初自己一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30多名管理团队和100多名工人,并招聘了外籍员工拓展国际业务。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营销策划,发展到涵盖会务、展览等多个领域,并发展了第三产业,成立了KingyiFaye高级时装定制品牌。能取得这些成就,王力认为离不开热情、坚持和胆识魄力。
王力提醒青年创业者,一定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行业,保持热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有时候转折就在下一个路口,再坚持一会就是胜利。
王力告诉记者,她的公司是最近四年才飞速发展的,但这不是偶然的,这根之前多年的坚守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坚持了那么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机会一来就能够从量变到质变。坚守的过程是很难的,2003年SARS的时候,当时主营的展会会务的业务订单几乎全部取消,公司差点倒闭。幸亏及时转变思路,接了一些设计印刷、礼品设计的活,才把公司撑下来,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走过2003年最冷酷的寒冬后,公司便一路向好,发展越来越顺畅。承接了很多重要项目,比如2007年的上海特奥会、10年世博会泰国国家所有的宣传推荐活动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项目。
在依托上海牢牢抓住华东市场后,2011年王力决定去北京开发市场,在北京开了分公司,开始瞄向全国的市场,做全国发展得战略布局,经过两年的拓展,北京的公司发展得也很好。接下来,王力又把目光瞄向了国外,开始承接一些国际业务。她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分公司开到纽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