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中画面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可以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确立和展现整部影片的总体情绪和主题基调,表现影片的风格;生动地表达幻觉、回忆和现实之间的不同情调,转换不同时空内的情节,创造特殊的审美趣味。以下是整理的电影拍摄中画面色彩的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拍摄中画面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影像的重要构成之一,有了色彩,画面可以负载更多的信息。
作为一种重要造型因素,色彩不仅是形象的外衣,而且能够增加造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
导演要把色彩设计纳入到总体造型设计之中
色彩设计是影片总体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
影片的色彩基调、重场戏的色彩效果,都需要导演和摄影师、美工师反复讨论后决定。影片的色彩基调往往一开始就确定下来,创作者开机前就已经了然于心。色彩基调应该和导演的总体构思是合拍的,和谐的,体现创作者对影片主题、风格、形式、造型的理解。否则尽管色彩运用出色,但也只是色彩的展示,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创作者有了宏观的思考和对全局的把控后,可以确定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它是创作者为形象创作注入的贯穿情绪,是画面总的色彩倾向,是整体效果、局部色调的多样统一。单个镜头的色彩处理都应该统一在大的色彩关系中,一旦这种情绪贯穿到每个画面,就会产生统一的、和主题思想吻合的视觉效果,如明快的、浓郁的、绚烂的,单一的等等。
《林家铺子》采用了青灰色的整体基调,这种基调传递出这个时代沉重和压抑的氛围。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摄影师起先考虑到要同张艺谋以前的作品《秋菊打官司》的黄色调去别开来,想用偏灰蓝的色调来处理这部影片的色彩,但张艺谋并没有采纳摄影师的建议,因为影片的情感主题是温暖的,用冷调子就无法体现,最后还是选定了用黄色调为影片的主色调。
在影片《黄土地》的色彩处理中,创作者有意用沉稳的土黄色作为影片的色彩基调,体现主色调的镜头在数量上占了绝大部分。摄制组在陕北拍摄时,发现由于水土流失和干燥的气候,那里的土地颜色已经泛白,亮度比较大,为了使色彩关系呈现出凝重的油画调子,摄制组决定尽可能把拍摄工作安排在黄昏和清晨进行。后来,张艺谋做了一个实验,他发现当底片较为充足曝光后,用大光号来压,影片效果就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再加上升电压,颜色的分量就重了。
现在摄影机已经不需要胶片,这样可以通过曝光量的灵活运用,达到想要的效果。
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色彩的相貌,即色彩的名字。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通常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相组成。
2、纯度: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饱和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鲜艳度、含灰度等。原色的纯度最高。纯净程度越高,色彩越纯;相反,色彩纯度越低。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他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他色越多,纯度越低。人眼对色彩纯度的感受能力较强,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在美国蒙赛尔色立体中采用14个步度的纯度变化。纯红色(5R)纯度最高,为14级,黑色、白色、灰色纯度越低,都为0级。
3、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和,也称光度。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因光源的强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同一色相如加上不同比例的黑色或白色混合后,明度也产生变化。第二种情况是,各种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不同,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对的明度。在色彩中常以黑白之间的差别作为参考依据。美国蒙赛尔色系采用11级,黑色为0级,白色为11级。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的明度中等。色彩的明度变化会影响纯度的减弱,某一种纯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二者都将引起该色相的纯度降低。
简单来说,明度越低越接近黑色,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可以理解为明度越高,加入的白色越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电影拍摄中画面色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