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于盲成语典故
典故原指 旧制、 旧例,也是 汉代掌管 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问道于盲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问道于盲成语典故 篇1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而书生便以为长淮不易守者,是亦问道於盲之类耳。”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示例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白登之围时匈奴饿的单于是谁曾引发人们的关注,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是以游牧为主,在秦汉之际当时还不是匈奴单于的冒顿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杀死,从此自立为单于。那么白登之围时匈奴饿的单于是谁呢?
冒顿当单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向中原发动进攻,而是向东攻占了胡人的领土,向西占领了月氏,南并楼烦和南王,也就是说冒顿单于统一了当时的匈奴各部,使得匈奴渐渐强盛了起来。秦王朝灭亡之后,楚汉相争,所以对于冒顿的渐渐强大,刘邦和项羽都无暇顾及。冒顿在此期间,成功的收复了被蒙恬掠夺的匈奴领地朝那和肤施等郡县,从而直接对汉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北部产生了强大的威胁。既然匈奴的势力已经能够跟大汉王朝抗衡,同时冒顿的野心又很大,不然他也不会杀父,并且发动侵略战争,再加上此刻匈奴的周边已经完全臣服在了冒顿的脚下,那么作为匈奴单于,为了自己部族的利益,冒顿向大汉发动进攻。
因为不满刘邦的统治,韩信开始向冒顿发出邀请,一起对大汉发动进攻,冒顿欣然接受,很快匈奴的侵略战争就打了起来。韩信叛乱的消息使得刘邦非常的震惊,震惊同时还有气愤,所以最终刘邦决定御驾亲征,最后反而中了匈奴军的诱兵之计,从而被围困在了白登山。由此白登之围时匈奴的`单于是谁这一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问道于盲成语典故 篇2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近义词:缘木求鱼、求道于盲
反义词:瓮中捉鳖、探囊取物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得者也。”
译文:
唐·韩愈《答陈生书》:“你要寻求尽快入仕做官的途径,不去找那些做大官的,反而来问我,这就是所说的去向聋子借听,去向瞎子问路,虽然请教者态度恳切至诚,教导者也说如此这般,没有看到会有什么实际收获的。”
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名叫韩愈,字退之,他是唐代的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
韩愈在一篇散文《答陈生书》中,这样写道:陈生足下:当今负有盛名、享受显赫荣耀的人,做大官的有多少?你要寻求尽快入仕做官的途径,不去找那些做大官的,反而来问我,这就是所说的去向聋子借听,去向瞎子问路,虽然请教者态度恳切至诚,教导者也说如此这般,没有看到会有什么实际收获的。我韩愈的志向在研究古人之道,又非常喜欢古文的言辞。我看了你的信和十四首诗,你也说你有志于古道和古文,而你所问的却是功名,你所羡慕的却是科第,所以我对你表示有志于古道和古文的回答持怀疑态度。虽然如此,我不敢空承你的美意,姑且给你陈说一下我自己所知道的。
大体说来,君子之人毛病出在自己身上,要顺应于自然,要相信自己,并以诚心来事奉父母。所谓毛病出在自己身上,仁义在于自己的内心,那些圣贤之人能够将其内心所存的仁义推广、传播给众人,而我们愚蠢得和普通人一样,不能将心中所存的仁义推而广之。所谓顺应自然,不管是贵是贱、是困厄还是显贵落到自己身上,我们都能心平气和地随其自然,不因不同的遭遇而使自己原有的仁义之心受到伤害。所谓信任自己,自己真的能办成某件事,别人说你办不到,你不要轻信;自己真的不能办成某件事,别人说你能办到,你也别轻信。相信谁呢?相信自己罢了。所谓以诚心事奉自己的双亲,就是要尽其仁义之心而不炫耀于外,先重视自己的品德,后注重对父母的衣食供养。所谓尽其仁义之心而不炫耀于外,就是不以自己谋取的功名富贵作为父母的荣耀。说的是功名和地位问题。所谓先注重自己的品德,这是自己的德行;所谓后注重修饰外表,这是指用美好的食品等外物来供养父母的道理。所谓诚心,就是不欺骗的别名。等待做了官然后才来奉养父母,轻看自己品德修养而重视外表修饰,这难道不是类似于欺世盗名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你急切地追求科举名声,认为自己未能进身做官是父母的羞耻,实在是糊涂啊!所谓尽快入仕做官的途径不过如此而已。古代求学的人只是惟义是问,如有诚意,将到太学去学习,我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以等待显示其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