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构成技巧
中国画,按绘画技法分类: 写实国画、写意国画、工笔画、抽象国画、内画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国画的构成技巧,欢迎阅读。
一、经营特色
1、国画不以固定视点、位置写形,不管画中有多少形象,只是当作一个有好多肢体的整体来看待。所以画中的形体和整体的置陈,永远被看作一件事,只要在布势上把握了距离变化和疏密的穿插,便可以不受篇幅大小和纵横等限制,以此为中心而予以适当的安排。
2、以空白来调合笔墨色彩,亦是国画构*的特色。
二、构*要点
1、宾主:有主题和陪衬物,画面才有主从、重心。
2、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则一目了然,过虚则轻飘无依。
3、疏密:疏散聚集,布置得好,则画面自有松、紧、聚、散,产生律动感。
4、布白:虽不着笔墨,但能让人的性灵和思维尽情奔驰,而获得无穷的妙悟,用之不当则缺乏内容,画面会显得单薄。
5、款题:国画的特有格局,若款题好,不但启人意兴,且能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深度。
6、均衡:以中心线为准,两边的物体形式虽不同,但分量的感觉应相同。
7、简洁:对事物本质的纯化,表现特质即可。
8、对比:两物相连,强调彼此间的差异,使在互相加强中,各尽其美。
9、和谐:笔墨的使用,虚实的配置,以点、线、墨色、布白来支配整个画面,使其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
三、国画常用的构*
1、“之”字型: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方式。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这样使构*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布过于呆板对称,从而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这一方式不仅在立轴中常用,就是在横幅和斗方中也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之”字可横亦可竖。
2、三线体:就是构*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
树干主干的走向是构*的主线,另有衬托的枝干随主干走向辅排,起着陪衬辅助作用,即辅线。然后另出旁枝从主线破出,使构*多样变化,这根线就叫破线。主线主导着画中气脉走向,而辅线则增加层次,破线用于对主线进行反衬,更加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
3、对角位:山水画中,对角位构成式式运用得较多,常见的如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造成均衡的错位。实际上是均衡的一种变化,即打破了平均的呆板处理。把一边上移,另一边下沉。
4、三角型:在几何*形中,三角型是最稳定的一种*形,适宜表现静、稳的感觉。所以一旦画面所表现的物象的外轮 廓呈现三角形时,整个上就会显得集中、整体、肃穆。
5、矩型:以矩型(长方形、正方形)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形式,有一种大气是是感觉。
6、几何型组合:将上述所讲及的三角形、方块再加上圆形、梯等等。这在表现山水小景或案头清供之类的静物组合中常常用到。绘画时对每种物象的外形尽量向某种几何体*形归类,这样有助于强化构*的形式美。
7、段叠式:即“三叠两段”。所谓“三叠”,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 ,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因此,在山水画中,“三叠两段”的构*形式十分之多见。当然“叠”可有三叠,也可以有四叠、五叠。段亦然…
8、层叠式:层叠式是以层层堆叠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形式,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而一些侧重表现体积的时候就可以相应地采用层叠式,这样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取得三维效果。
9、基本原则:一幅画主体突出才能主题明确,所以主要的表现对象要在显要的位置。摆在最正中间或者两条中线的位置上,都显得呆板,一般来说,主体摆在九宫格的中间四个交叉点上是最佳的位置。
国画松树绘画技巧
(一)画松干
1。用兼毫抓笔,吸清水,再蘸浓墨以中侧锋兼施的笔法,先画出松干阴面的轮廓线。接着蘸淡墨按此法画出松干阳面的轮廓线。
2。用笔顺序是从上到下一段一段地接着画。画时要根据整体构*的需要留出接画枝干和枯杈的空缺。
3。在运笔过程中,手和腕的动作要有轻重、快慢、提按、转折、顿挫、顺逆和散拖的变化;从笔墨效果上要有刚、柔、枯、润、光、毛、苍、嫩等变化;从视觉效果上要有生命感、力量感和体积感。也就是说,画松干极为重视用笔的方法和功力。
4。生长在高山峰巅和峭壁间的老松仪态,或曲折而俯仰,或躬身而若揖,如巨龙腾跃,气势尤为雄奇壮观。勾线时应注情于笔,要气势连贯,如“笔走龙蛇”。墨色浑融协调,用笔要坚劲疾利,表现出古松苍皮老干、质坚势傲的风骨。
(二)画松枝
松树的干与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松树的势态神仪主要由它们来决定。画松枝的用笔、用墨及运笔方法与画松干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其一是,线条比松干细些;其二是,画松枝要注意表现出前后左右的不同长向(即树分“四岐”)和疏密、隐现、长短、粗细、枯茂等变化;其三是,画老松要画出古枝屈折、回互交织、枝横劲而弹进的特征,以显出它们那种挺然屹立傲苍穹的精神。
(三)画松树节窟与枯杈
为了表现松树历劫不衰、巍然挺立的精神状貌,在枝干的`转折处适当画些节窟(即树眼)、枯杈和短断枝是非常必要的。应以干浓墨为主,中侧锋画节窟,中锋画短断枝与枯杈,笔线要浑圆坚实。
(四)点苔
在松树干枝两侧加着焦渴的密点称为点苔。要表现出松树皮爆裂的感觉。点苔时应审视全局,按艺术上的需要加点,注意疏密、大小、浓淡关系上的变化,切不可均匀地平铺。还应充分运用腕力,以“高山坠石”般的力度点出,达到神满气足的艺术效果。
(五)画松皮
松干的表面有鳞状的皱裂皮层,即“松鳞”,它是松树的特征之一,表现出松树苍劲伟岸的神韵。
在画完干、枝以后,紧接着就要圈鳞。用笔多为中侧锋兼施,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虚实、疏密的变化,以表现松干的立体感,往往是阴面圈鳞而阳面不圈鳞,或两侧圈而中间不圈。
2。鳞片应有大、小、粗、细、浓、淡之别,不可千片一律。
3。干与枝、近枝与远枝的鳞也应有区别。相比而言,圈干上鳞片用线稍粗,鳞片稍大,圈枝上鳞片用线稍细,鳞片也稍小。近枝鳞片用墨稍浓于远枝鳞片。
4。整体用墨方法应以积墨法为主。即先以淡墨不规则地圈鳞,半干时再以浓墨破圈,并随手抹擦。
5。圈鳞时须情、气并盛,放纵其笔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达“无意于佳乃佳”(苏轼语)的效果。
(六)松针针形与排列
由于松叶呈针形,所以称为松针。
画松针应以“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方法作近似描绘,无须一一绘之。历代松针画法有十几种之多,这里举出双笔车轮针法,它是明代吴伟所创造的双笔画针法(自然界的松针,有许多就是每两针为一束地生长)。
画松针用笔以狼毫小楷中锋实起实收为主,如“锥画沙”,质如钢针。用墨可先浓后淡,多层重积。
身临松下而肃然心静之情意的产生,是与松针青翠苍郁的描绘分不开的。整幅作品水平的高低,从画松针的功力上已能看出个大概。所以,千万不可轻视松针。
(七)画松针
用狼毫小楷笔或“花枝俏”笔画松针,双笔中锋,实起实收,质如钢针。用墨先浓后淡,浓淡交替,多层重积,注意留出主要枝干不画松针,以见其势。松针画完之后,再用淡花青色点染一遍。
(八)题款与押印
全*画毕,选适当位置题款、押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