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戏曲扬剧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戏”或“维扬戏”的名称逐渐为“扬剧”的名称所代替。面对新生活,扬剧界感到欢欣鼓舞。艺人们努力挖掘、改革、提高、创新,使扬剧艺术呈现空前繁荣。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江苏戏曲扬剧,欢迎大家分享。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同时,作为中国戏曲大家族中的一员,扬剧率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剧的艺术特点
扬剧的表演艺术一方面继承本地乱弹和扬州民间的花鼓、香火、秧歌、杂耍、龙灯、麒麟唱、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从流行于扬州的弋阳腔、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吸取养料。扬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说到它唱腔刚柔并济的风韵,主要是蕴涵了花鼓戏曲调的轻绵细腻,香火戏曲调的阳刚粗犷,民歌的隽永清新以及清曲的情感多变。
扬剧的唱腔曲调十分丰富,有来自扬州清曲、扬州花鼓、扬州香火等三个方面的一百多种曲牌,扬州清曲占主导位置,其中如[满江红]、[梳妆台]、[剪靛花]、[银钮丝]等,均为扬剧的主要曲牌。扬州花鼓的曲调在戏剧性的舞蹈表演中产生,音乐节奏明朗,适宜刻画喜剧人物,具有欢乐、明快、幽默的风格。发展为花鼓戏后,其代表性曲牌如《夫妻种麦》中的[种麦调]、《王小楼磨豆腐》中的[磨豆腐调]、《瞎子算命》中的[算命调]等,后来均为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香火不用丝弦乐器,以大锣大鼓伴奏,主要曲调有[七字唱]、[十字唱]、[风宫摇橹]、[赶山塞海]、[刘决子]等三十多种,均粗犷有力、高亢激昂。除此之外,扬剧还从民歌和其它戏曲剧种吸收并改造一些曲调,如[打牙牌]、[十杯酒]、[扬柳青]、[武城调]]等,它们都已成为扬剧音乐的组成部分。以上多种来源的音乐曲调经过长期舞台实践,已逐步形成统一、和谐、完整的音乐体系。
扬剧的发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是扬剧艺术日臻发展与走向成熟的时期。首先,艺人们进一步向京剧学习了武打技巧,身段动作、服装头饰、脸谱化装,还借鉴了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角色行当也由生细分为小生、正生、老生;旦分小旦、花旦、正旦、老旦;丑分文丑、武丑、男丑、女丑等;其次形成了各行当艺术流派,仅生旦行当就有金(运贵)派、高(秀英)派、筱(玉英)派、华(素琴)派;此外,扬剧艺人们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体系,同时吸收了京剧、昆剧的锣鼓经和吹奏曲牌,丰富了场景音乐。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永远是扬州值得骄傲的资本,也是无法丢弃的根。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作为扬州的地方戏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江苏文化和祖国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而面对时代浪潮的冲击,如何让社会文化遗产成为资源,而不是变成真正的.遗产,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
京剧的练声方法
(一)京剧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说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悦耳,那么就要在口腔里找到每一个字的特定发音部位。首先要把一个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这个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宽且亮;其次由于唱腔有抑扬顿挫,用气就要迂回曲折,要有运转吐纳的技巧,说得简单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与否,是发音与嘴型的问题。虽然总的共鸣要求在一个固定的部位,但由于字的限制这里面还要分出共振的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不考虑这些,把每一个字用相同的方法唱(不唱在完全适当的部位)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对吐字来说,拼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字都不外乎由声母和韵母拼成。因为京剧总是要拖长唱的,所以韵母在这里就格外地重要了。有时由于用气口型及部位的关系,嘴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因此韵母也就变了,这样就会感到字不准和不归韵了。以下是咬字、吐字的几个练习方法: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门,声音呈弧形的曲线。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就要弹出来,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由字腹转字尾,才有归韵。例如:歌曲《梅兰芳》“看城堞”的“城”字找cha(查)音,而后慢慢归韵到en(嗯)音上,即所谓“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2、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重,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膈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膈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目的。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二)京剧中旦角的呼吸
京剧旦角的呼吸其实就是用到“气”,即所谓丹田之气。气息的运用在京剧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京剧演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气息的合理运用更是达到“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关键。京剧演唱不能仅声带用力,还要气沉丹田,使声音有弹性,方能持久,这是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传统,而气息之丹田说法,实际指“用横膈膜来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进行时要慢而且长,呼吸能够运转自如,用最少的气来发音,在锻炼中提高肺活量,唱起来显得气长。在唱歌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气不够用,所以声音会渐渐变得紧而尖,用横膈膜呼吸,丹田发力,气息会源源不断的往上输送,这样在唱歌的过程中,就会很自如的控制呼吸。总的说来,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能自如地控制住向口腔送气:要多即多,要少即少。这样便能找到发出某一个音时所需要的最适合的送气量,不会无计划地把气全部用光,或是由于呼气的不能控制而紧张,乃至影响到声带近处的肌肉紧张,因而不能发出完好的声音。
(三)京剧中旦角的共鸣位量
共鸣是“扩大声响、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和枢纽”,其结果是产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扩大和美化声音,效果是歌声获得美好的音色而悦耳动听。发音的关键虽然主要在于声音的变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围的各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共鸣腔,这对发音的响亮、宽窄、厚落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脑后音”为例,“脑后音”指的是一种高音区的唱法。其唱时“使喉头稳定,打开后咽壁,提高软腭,将声音送入头腔”。其实质就体现了唱法与共鸣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追求特定的共鸣或声音效果,就会产生使之呈现的歌唱方法;反之,唱法的运用,就是为了追求某种共鸣效果。方才讲的用气基本上已为这个共振的部位创造了条件,如果再加上整个口腔的肌肉松驰就容易找到这个位置了。这个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后,就会使自己整个上头腔和鼻咽腔都同时振动着的感觉,即所谓整体共鸣了。这里要注意,有一个唯一不能同时振动的地方就是喉头。最好的振动位置是在上腭和咽腔处,发出来的声音松脆、圆润,也就是梅派最准确的发音。
以上三种技巧是相辅相成,并且有它们的统一性的。因为用气不对就会影响到肌肉紧张,也会影响到嘴型。嘴型不对,韵母必定要改变。反过来说,如果嘴型不对,或者韵母找不到它应有的部位,也说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气存在问题。
京剧的练声方法:京剧和歌唱发声的异同
1、从用气方面分析,唱戏和唱歌的最大共同点就是都不允许用上胸呼吸,都要求把气吸得深一点,都反对气浮上胸。唱戏讲“气沉丹田”,唱歌说气要吸在横膈膜,两种唱法都要求气在下面。唱戏吸气要离开上胸把气吸得深一点,但是不一定像唱歌那样深。因为气吸得太深了,成为一个固定体型,两条腿不能动就无法进行表演了,而且会影响京剧的拔高唱。
唱京剧向下沉气的目的,力度方法和唱歌是不完全相同的。唱歌时气息往下撑,不但唱高音费力,而且由于失去了灵活性,就不能适应京剧的润腔特点。此外送气的量也不同。演唱京剧送气息的多少要随时调节,并不断变化以便耍小腔,这种变化是相当频繁的。唱歌的呼吸也不一样,是一句一口气,而京剧需要用很多气口,因此在力度上也要有所变化。
2、在共鸣方面唱京剧和唱歌都需要使用整体共鸣,并根据行当和声部的不同,要有所变化和。而京剧的变化比唱歌更大。京剧本身同一行当所使用的共鸣也不尽相同,因为京剧还有个流派的问题。歌唱演员演唱京剧时除了调门不够以外,还不太适应使用交替共鸣。因为京剧需要随时甩掉共鸣的本领,比如唱高音的时候。而唱低音和苍老音是就需要挂上胸腔共鸣。因为唱歌的声乐理论是非常系统和科学的,所以在使用共鸣方面,京剧还是要学习和借鉴唱歌的分析方法和启发的手段。因为唱京剧和唱歌一样都要用头腔、鼻咽腔、口腔、胸腔等各种共鸣以及他们的混合。有好多方法尽管不同,但是内容却是很接近甚至完全相同的。
因此能够学习一点唱歌的共鸣,特别是它的训练方法和理论上的分析,对学习京剧和演唱京剧是有好处的。
(1)咬字吐字方面的不同
大家都觉得京剧对咬字特别考究,唱歌却不那么严格。其实说京剧的咬字有独到之处或者很考究是可以的,但是唱歌也非常注重字的研究。京剧的咬字无非是个切音的问题,也就是把字头咬得有力些,延续的时间长一些,音素转换时咬得紧一些慢一些,尾巴上归韵时重一些。而唱歌无可争辩的是对声音的要求比唱京剧考究的多。
事实上无论唱戏或者唱歌,好的演员尽管各有注重,但就咬字、吐字的方面而言都是非常讲究的。真正的差别在于京剧从字头经过字腹到字尾的转换时间慢些长些,停留在前部分音素的时间多一些。而唱歌吐字的总过程不但转换较快,在较短的瞬间就把字的全过程唱完,给人以一个字的完整的感觉。所以听歌可以不用字幕,而看京剧必须有字幕。
(2)润腔和装饰音的不同
唱戏和唱歌在润腔和装饰音方面一个最大的不同时颤音。这个差别已经为大家所知。要分清楚京剧的颤音和唱歌的颤音有什么不同。(见视频)简言之,唱戏的颤音比较平稳,频率稍慢,而唱歌的颤音比较激昂,频率比较快,京剧里虽然也有快颤音,但是不持久。
其次就是京剧里无论什么行当,腔在音程进行时大部分以圆滑为主,演唱时没有明显的棱角。所以京剧的的视唱不是阶梯式的,而像舞美灯光中的变阻器,他的过渡很小并且非常均匀。而歌唱就必须把每个音(除非有符号记录的特殊唱法)都唱得有棱角而不显得圆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江苏戏曲扬剧常用的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