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1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介绍画作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抓住画作的特征,品味准确精彩语言。
3、探究画面背后的深刻意蕴,培养忧患意识。
【重点和难点】
1、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和品味语言特点。
2、探究“梦回繁华”的意蕴。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生通过默读、品读、批注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李玉刚《清明上河*》,欣赏动画版《清明上河*》,营造情景。
导入语:同学们,刚刚听的歌,是李玉刚唱的《清明上河*》,刚刚赏的画是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的说明文——《梦回繁华》。谁写的呢?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毛宁。
(这种导入,试*通过营造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
1、生字难字
汴梁()田畴()沉檀()遒劲()
春寒料峭()长途跋涉()冗长()
舳舻()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2、一句话介绍清明上河*
3、请概括各层内容
(通过这三项,检查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下步重难点探究做好铺垫。)
三、重点段落(三,四段)听读欣赏并思考:
引导总结说明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速读课文、圈划关键句等)
四、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1、学生轮流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发现的说明方法,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摹状貌……教师引导订正错误
2、重难点突破,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示例。
(1)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3)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对于这一试题中常见题目类型,教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述)
五、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点评赏析。
2、教师分类总结并引导鉴赏品味:
(1)除《清明上河*》外,还有《西湖争标*》,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2)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3)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四字词语的运用,概括力强,生动典雅,富有韵味。
(4)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景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注意涵义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深入探究其深刻含义。
(此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多诵读体会语言的美及表现力。透过语言文字了解张择端以画《清明上河*》反映社会问题,曲谏宋徽宗的用意。总结宋徽宗陶醉于表面的繁华,对处处存在的尖锐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终致亡国的教训,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六、探究难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题目“梦回繁华”有何深意?
引导:可围绕题目提问题:什么繁华?谁的梦?为什么是“梦回”?
预设答案:
1、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
2、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3、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这个答案比较开放,旨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想到便好,不做太多局限)
七、课堂小结:
一幅技艺高超的画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踪影,但也只是灿若星河的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当年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让圆明园里凝聚着先人智慧的无数艺术珍品毁于一旦。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历史浩劫后,还有多少有形的无形的宝贵文化遗产可以留传?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八、课外拓展阅读:
(一)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清明上河*赞》(杨新作)一文,与本课比较阅读。
(二)《清明上河*》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请读《清明上河*揭露的真相》一文,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说明对象:《清明上河*》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摹状貌
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典雅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
【教材简解】
《梦回繁华》是一片说明文,它整体上是通过逻辑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的!作者在慨叹张择端的才华的同时,也赞颂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然而这一切到了最后都是空谈!因为靖康耻!
【目标预设】
1、充分阅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3、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情怀。
4、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充分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
首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们充分阅读课文是必须要做的。
其次,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总体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了解名画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引用古典,激趣导入
播放《清明上河*》的视频的同时,激情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朗诵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眼含泪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梦中去寻觅那《清明上河*》里的盛世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题目
1、读准加粗字的字音
汴梁(biàn)料峭(qiào)跋涉(bá)漕运(cáo)
沉檀(tán)遒劲(qiú)题跋(bá)擅长(shàn)
簇拥(cù)舳舻相接(zhúlú)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yì)刚劲(jìng)干劲(jìn)
2、理解题意,看了题目“梦回繁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3、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只能到梦里面去找寻繁华?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本,理解作者
同学们,城市的繁华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现在就让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到那一年的汴梁,去真实的感受张择端,去领略《清明上河*》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描绘的“繁华”,体现在哪里?
(充分阅读文本,认真思考)
2、北宋都城汴梁会如此繁华的`原因是什么?
(自读课文,在旁边写上批注)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幅国宝画作呢?
(细读文本,探讨作者的说明的顺序)
4、全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第四自然段呢?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5、从全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汴梁?感受到怎样优美的句子?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总结)
四、走进画者,描摹画面,感悟意蕴
拓展训练:
1、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你想对大宋朝廷说些什么?
(自行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一生痴绝处处,无梦到汴州。
3、视频里再一次播放《清明上河*》的画面,《满江红》的音乐再次响起。
五、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 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意蕴。
一、 激趣导入
(*片欣赏)
二、 资料简介
1、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简介
本书选取中外绘画作品八十幅,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评析。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传世经典,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相关*片,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2、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金明池争标*》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3、《清明上河*》简介
《清明上河*》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1)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2—4)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5)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题目解读:“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
(1)介绍《清明上河*》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的价值。
3、《清明上河*》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五、精读课文
1、介绍《清明上河*》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4、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画面内容的说明。
5、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六、合作探究
1、课文想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八、拓展延伸: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