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的成语
起鼓的意思解释:犹起更。古代击鼓报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奋勇当先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鼓的成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的成语 篇1
卷旗息鼓 擂鼓筛锣 鼓刀屠者 蒙在鼓里
密锣紧鼓 暮鼓晨钟 旗鼓相当 筛锣擂鼓
诗肠鼓吹 陶熔鼓铸 掀风鼓浪 腰鼓兄弟
扬铃打鼓 偃旗息鼓 摇唇鼓舌 一鼓作气
渔阳鼙鼓 重整旗鼓 朝锺暮鼓 扯鼓夺旗
櫜弓卧鼓 村歌社鼓 村箫社鼓 对牛鼓簧
鼓吹喧阗 鼓唇摇舌 鼓唇咋舌 鼓腹含哺
鼓腹含和 鼓腹击壤 鼓睛暴眼 鼓脑争头
鼓馁旗靡 鼓旗相当 鼓舌掀簧 鼓舌扬唇
鼓舌摇唇 鼓衰力尽 鼓吻奋爪 鼓吻弄舌
鼓舞欢忻 鼓舞欢欣 鼓眼努睛 鼓乐喧天
欢忭鼓舞 欢呼鼓舞 欢忻鼓舞 击壤鼓腹
金鼓连天 楼船箫鼓 掉舌鼓唇 烽鼓不息
鼓盆之戚 鼓舞人心 鼓角齐鸣 含哺鼓腹
鼓唇弄舌 欢欣鼓舞 击鼓鸣金 胶柱鼓瑟
紧锣密鼓 开台锣鼓 羯鼓催花 金鼓齐鸣
擂鼓鸣金 两部鼓吹 锣鼓喧天 布鼓雷门
鼓乐齐鸣 桴鼓相应 鸣鼓而攻 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晨钟暮鼓 打退堂鼓 大张旗鼓
暮鼓朝钟 敲锣打鼓 收锣罢鼓 悬鼓待椎
偃旗仆鼓 偃旗卧鼓 掩旗息鼓 摇唇鼓喙
一鼓一板 渔阳鞞鼓 朝钟暮鼓 钟鼓之色
钟鼓馔玉 重兴旗鼓 重振旗鼓 鸣鼓而攻之
明鼓而攻之 破鼓乱人捶 当面锣,对面鼓
鼓的成语 篇2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近义词】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
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典故】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guì]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去见了庄公,他首先提出:先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这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的时候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鼓的成语 篇3
顺接:掀风鼓浪 → 浪子宰相 → 相互尊重 → 重气徇名 → 名正言顺 → 顺天应人 → 人马平安 → 安忍阻兵 → 兵燹之祸 → 祸从口出 → 出词吐气 → 气骄志满 → 满舌生花 → 花貌蓬心 → 心亿则乐 → 乐山爱水 → 水火不投 → 投鞭断流 → 流水桃花 → 花样不同 → 同仁一视 → 视有若无 → 无一不知 → 知无不言 →
逆接:掀风鼓浪 → 得月较先 → 一蹴而得 → 众口如一 → 一不扭众 → 合两为一 → 珠连璧合 → 好语如珠 → 私谐欢好 → 舞弊营私 → 神飞色舞 → 下笔有神 → 正冠李下 → 大中至正 → 事关重大 → 草率了事 → 惊蛇入草 → 骨颤肉惊 → 龙章秀骨 → 马如游龙 → 风樯阵马 → 一路顺风 → 言行抱一 → 知而不言 →
鼓的成语 篇4
胶柱鼓瑟的成语故事说的是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
1 、胶柱鼓瑟的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2 、胶柱鼓瑟材料
【发音】jiāo zhù gǔ sè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解释】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近义词】胶柱调瑟、刻舟求剑
【反义词】随机应变、通达权变
【成语举例】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
鼓的成语 篇5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布鼓雷门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重整旗鼓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打退堂鼓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大张旗鼓 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桴鼓相应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鼓角齐鸣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鼓盆之戚 旧指死了妻子。
鼓舞人心 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含哺鼓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欢欣鼓舞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击鼓鸣金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羯鼓催花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紧锣密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开台锣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擂鼓鸣金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两部鼓吹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锣鼓喧天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暮鼓晨钟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破鼓乱人捶 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
旗鼓相当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敲边鼓 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筛锣擂鼓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诗肠鼓吹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陶熔鼓铸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掀风鼓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偃旗息鼓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扬铃打鼓 比喻大声张扬。
腰鼓兄弟 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