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触觉》幼儿园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多变的触觉》幼儿园中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体验脚踩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不同感受,探索脚的触觉。
2、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脚踩在不同物体上的感受。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小羽毛。
2、*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脱去鞋袜,互相观察脚的形状,说说有什么发现。
2、两人互相用羽毛触碰脚底,探索脚的触觉。
3、向幼儿提问:
用羽毛碰脚底,有什么感觉?
什么时候脚会感到疼?
4、让幼儿光着脚在不同质感的地面上走走,然后说说感觉。例如塑胶地板、木地板和地砖有什么不同。
5、请幼儿在*画纸上画自己的脚印,然后引导幼儿回忆:“你以前曾光着脚踩在什么东西上,是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羽毛碰脚底时,或脚感到疼痛时,或站在软绵绵的东西上时的表情。
6、完成后,请幼儿介绍作品。
活动评价:
1、喜欢探索脚的触觉。
2、能用*画表达脚的触觉。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在用脚感受各种物体时,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脚。
(拓展)
触觉的三大特点,哪个最重要?
什么是触觉?
当我们闭上眼睛摸石头,对石头的感受可能是凉凉的、滑滑的、长长的。睁开眼睛前后,也会有不太一样的感受,如摸到的感觉比睁开眼睛看到的要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牙齿有龋齿,我们用舌头去舔这个洞,会感觉这个洞很大,实际上是极小的一个洞。
在与石头感知的同时,不仅感知到石头,还感知到石头与手接触的部分。同理,对自己的身体只有通过接触和感知,才能了解自己的身体。
我们每个人都大致体会到自己的后背在什么位置,但是后背究竟在什么位置,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当拿石头碰触后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可能会感受到石头划在脊柱右上侧,并且这个感受会维持一段时间。
只有当身体被碰触的时候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才有一个想象。只有通过碰触,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物质身体。镜子是完全不一样的,能看到任何东西,对自己的身体的'感受和感知只有通过碰触才能获得。我们生命的开始,就是通过深入的强烈的碰触开始,如自然生产孩子从头到脚都会受到产道的挤压。
我们生命的开始,就是通过强烈的碰触体验来感知自己的身体。但是这些对于生命是不够的,在出生之后我们要获得成千上完的碰触来获得对身体存在的感知。
触觉的特点:
1、存在:对身体存在的感知。了解到自己身体的存在,需要持续的触碰,如洗澡、换尿布、涂油、抚触、拥抱等。只有通过触觉,才能感知自己身体的存在,其他感官不存在这种能力。
2、身体*,对自己身体*景的认识。孩子的身体通过碰触,如爬行时,与家具、地板等其他物体的碰触,在内心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景的认识。通过碰触,孩子会在内心形成自己的身体*景,如身高和体重一生变化,通过与他物发生碰撞,身体*景就不断的修改。如在孩子长高时,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四肢迅速变长,有些孩子表现得不够灵活,就是身体*景未及时更新。有个妈妈说她怀孕期间,身体发生变化,内心*景未变,走路会碰到物体。碰撞让我们对身体*景进行更新、补充。
3、边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孩子三岁左右一系列的碰触,对身体形成边界,内外的差别,自己与他人的差别等。这些是非意识的体验,而是情感的体验。边界的形成让孩子形成我不再是世界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在身体里,外面是他人。如果孩子碰到桌子,问他哪里痛,他不指自己的头,而指桌子,说明孩子并未与世界分离开。
基于对边界的体验,孩子画画也有变化。3岁前,孩子画画的形状基本上是龙卷风形状的,这是运动机能的自然体现。三岁之后的画,会是一个闭合的圆,不留有空闲,是完整的空间,这就是孩子的我。
孩子在三岁左右能否形成边界感,在自己的闭合世界、家里是否安全很重要。这期间最重要的是安全感。只有在自己的身体里感觉像是在自己的家里,他才能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如果孩子在自己的身体里感觉不到舒适、安全,就会表现出超级活跃、有攻击性的样子。这种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有攻击性,而是通过身体的碰触来寻找边界。孩子在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是没有找到良好的方式,导致其他的孩子不能接受。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敞开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洞或者缝隙,会有什么感受,肯定会感到害怕,因为任何人或物体都可以进来。这些活跃的孩子也是,在自己的身体里,到处都是洞和缝隙,他会感觉到不安全,就会变得很活跃,到处寻找。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如果把口系好,它会安静的呆在那里,如果不系上口,它就会出溜一下蹿到别处。
孩子也是一样,需要一个完美的、完整的、闭合的边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多变的触觉幼儿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