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何给领导写材料
刚刚进单位工作的新人如何提高写各种材料的能力?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由旁人直接传授,必须经过来回反复实践方可形成,公文写作材料能力亦然。以下是整理的新人如何给领导写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掌握基本方法
1、了解领导意*
首先要作起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摸清领导的意*。
我们只是为领导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文宇形式表述出来,叫做为领导“代言”。
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准确地理解、领会、表达领导的意*,在此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的意*。
领导意*有时是领导直接交待的,有时没有交待,需要起草者主动找领导了解,细心倾听领导准备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
有的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如*代表大会、人大会的领导报告和讲话,还要听听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
摸清了领导意*,起草讲话稿就有了起码的思想基础。
2、确定写作提纲
在比较清楚地摸清了领导的意*后,紧接着就是学习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
有的重要会议报告,还要组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
同时,还要搞清会议的主题,注意领导的身份,了解参加会议的对象。
然后,就可以进行思考、琢磨讲话稿的主题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框架了。
大型会议的报告,准备时间比较长的,写作班子还需要集体学习、研究、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报领导认可后,才可进行起草。
3、认真起草
除了准备有关材料外,还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假设为讲话的某某领导,从某某领导的职责、权力的角度去思考领导讲话稿的起草。
其次,要把自己当作与会者,从与会者的心理、心态的角度去思考领导讲话稿的起草。
这就是所谓“双层次思维法”。
正式起草时,最好按照提纲一气呵成,然后再认真推敲和修改。
当然,一气呵成的情况一般不多。
因为,起草过程实际是一个再思考、再创造过程。
对于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边想边写,甚至还要进行讨论。
4、反复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初稿出来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只要有时间,讲话稿尽可能多修改、反复修改。
主要是从主题、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推敲,看看主题是否鲜明突出、观点是否确切精当、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流畅;内容上要补充删改,语言上要推敲润色。
领导初审后,要根据领导意见进行再修改。
这些都要很过细,连标点符号都要想想是否用得准确。
一些大的会议报告,写出初稿后,还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稿等办法,多方面征求意见。
注重风格和特色
领导讲话稿的风格和特色,因人而异、因会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重点要在“四性”上做文章。
1、体现领导风格,讲求独特性。
我国有句俗语:“文如其人”。
就是说,一个人写的文章,一个领导同志的讲话,都是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
有的领导喜欢先讲形势,有的喜欢讲点理论,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实实在在,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风趣,有的喜欢朴实,等等。
因此,起草讲话稿之前,要了解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
如果是第一次给某领导起草讲话稿,可以收集这个领导在有关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认真学习、研究、领会,还可以尽可能地参加有关会议,直接听听他的讲话。
2、坚持与时俱进,讲求创造性。
清代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这是说,天下万物都在求新,文章更应如此。
领导讲话应与时俱进,给人启迪、令人鼓舞、使人振奋、催人前进。
因此,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创新、出新意。
所谓“创新”,出新意,就是要运用创新思维,立言达意,少写大话、套话、空话、现成话,多写新话、实话、活话、提神话。
具体说,一方面平时要多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积累新思想、新材料,写起讲稿来,才会有新意、有新话。
另一方面,起草讲话稿时,要努力提炼新思想、新观点。
当然,我们提倡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胡编乱造。
3、做到有的放矢,讲求针对性。
必须把握三点:一要针对会议主题和内容来起草讲话稿。
比如,*代表大会要突出“*”字,讲*的工作;人大会要突出“政”字,讲政府工作;农村工作会议,要突出“农”字,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办公室会议要突出“服务”,讲服务工作。
二要针对领导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
有的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个领导同志讲话,只要根据这个领导同志的身份来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有些大的会议,有几个领导同志讲话,就要根据领导同志各自的分管工作来考虑,主报告讲什么,怎么讲,其他讲话怎么讲,讲什么,绝对不要内容重复太多,互相碰撞,分不出主次来。
三要针对与会者的身份来起草讲话稿。
不同会议有不同的与会者,他们各有各的职责、任务、心理和要求。
这些都是起草者要认真思考和琢磨的。
4、紧密联系实际,讲求指导性。
一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二要少讲“普通话”,多讲本地话、群众话。
地方上任何一级会议,一般都是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来召开的。
上级精神必须传达贯彻,因为关系到*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执行。
这就要求起草者必须认真考虑讲话稿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上级精神,怎样才能结合自身实际,必须熟悉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政策措施,熟悉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成绩和问题。
千万不要简单地照抄照转上级领导的话,而要多讲自己的话,多讲群众的话,或者把上级领导的话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给领导写资料的技巧
1、一勤天下无难事
很多笔友问:作为材料写作初学者,怎样才能尽快上“路”?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就一个字——“勤”。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具体来说,要做到“三勤”,即勤积累、勤思考、勤练笔。
在这三者之间,勤积累是基础、是前提,就是要多看别人写的东西,多看一些精品材料、精品范文,充分汲收养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勤思考很重要,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在积累的同时,要学会思考,甚至可以逐行逐段、逐字逐句地对照分析琢磨,这样才能把别人的认识、见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思维;而勤练笔则是初学者走向成熟的关键,最开始不一定要写“大块头”,可以先写豆腐块,从信息、通知、简报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步登场入室、驾轻就熟、熟能生巧。
2、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写材料是一门技术活,全靠悟性。而悟性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有人将悟性概括为五重境界:
第一层是弦外之音:就是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层是先见之明:一方面是写材料必须早做准备、早做打算,另一方面是写出来的材料必须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增强预见性。
第三层是神来之笔:就是要有金句、有亮点,让人读了为之一振,有灵光乍现之感。
第四层是青云之志:就是要自我要求高,当然,既要壮志凌云,也要脚踏实地,找到材料写作的“搭天线”与“接地气”的结合点。
第五层是无人之境:就是写材料要乐在其中,要有“安专迷”的精神,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
3、文章看落笔,讲话听开头
这句话说的是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精彩,能勾起人的兴趣,才会使人有兴趣往下听、往下读,如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那还不如在台下刷刷手机,甚至闷声睡大觉。
如何写好开头呢?自己的经验是“四大招”:
第一招是主旨凸显式:就是用精短干练的语言,把主旨意*凸显出来,让听众知道要讲什么内容,是否与自己有关,能否提起兴趣,且不让听众有啰嗦之感。
第二招是情感吸引式:就是主打“感情牌”,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营造一个温情脉脉的氛围,调动听众的情绪,达到以情感人、先声夺人的效果。
第三招是互动点评式:就是对会议的组织或者与会发言人员的发言进行点评,吸引与会人员的兴趣。
第四招是推陈出新式:打破“3W”式的老套路,讲出有新意的话,有内涵、有深度的话。
4、天下文章一大抄
材料不会写怎么办?那就抄。不是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不过后面还有半句,看你会抄不会抄。
抄亦有“道”。这个“道”是:
一是“抄”观点:材料界有句行话:观点为尊,内容为王。要抄就抄观点,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学观点、改标题、换形式,善于把别人好的观点改头换面,甚至做到棋高一着。
二是“抄”框架:多阅读范文,细心琢磨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运笔方法,弄清楚文章写作的基本套路,也才好落笔行文。
三是“抄”金句:这里可以是“拿来主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组装、改装,做到不露声色、不着痕迹。
5、唯有套路得人心
网上流传一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用于材料写作,似乎也很恰当。初学者不知道怎么写材料,那就按常规套路来。
自己总结了四个套路:
第一个是思维套路:“3W”。即是什么(what?提出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问题)、怎么样(how?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结构套路:起承转合。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第三个是论证套路:层层剥笋。也叫“解剖麻雀”法,它往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登堂入室,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
第四个是取胜套路:虚实结合。“实”是骨架,“虚”是血肉,摆事实是实,讲道理是虚,谈认识是虚,讲措施、提要求是实,虚实结合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6、先完成,后完美
对写材料来说,有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特别是面临一些临时稿、急稿时,时间紧,领导催得急,先不管质量高低,拼一个初稿出来再说。
虽然每一次写材料都有大考的感觉,但终究不是考试,考试有标准答案,但写材料没有。先把材料拼出来,哪怕这个材料只能打60分,但至少有个成品在手里,这就好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时间充足,再来精雕细琢,慢慢修改。
7、文章不厌百回改
写材料不要怕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且本来也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不断地推敲、打磨。
如何改呢?可遵循这十条原则:一是先大后小。遵从文章立意布局、结构段落、语句修辞的先后原则。二是标点符号。从标点看逻辑。三是能短不长。大道至简,能不用长句坚决不用。四是交替修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高手来帮你改改看看。五是三次否定。在不断修改、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中逐步提高。六是提炼观点。在杂乱无章的语言中准确提炼观点。七是内容为王。内容大于形式,先研究事实,再讲究遣词造句。八是默读三遍。边读边琢磨,顺不顺,有没有毛病。九是引用核实。逐个核实,逐句推敲。十是比例均匀。各个段落之间的篇幅大致一致。
8、材料完成先放一放
写完材料后,不要急着交给领导,而应先放一放,为什么呢?如果很快交给领导,如果写得非常好则罢了,一旦不理想,哪怕只是小的瑕疵,也会给领导留下敷衍应付、不负责任的印象。
除此之外,放一放至少还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比如今天的想法是这样,感觉材料非常好;但明天睡一觉起来,再一琢磨,可能会发现有一些漏洞,还可以好好再修改修改;再过一天,发现之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写到位,又可以继续改改,如果反复再三,文章质量自然会提升。第二个好处,就算不用改,也可以放一放,临到领导急需的时候再出手,让领导没有时间可以改,改无可改,这样就避免了来回折腾,就轻松多了。
9、一定要认真校稿
有句俗话: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写材料非常辛苦,有时候反反复复修改了多次,真心不想再校稿了,但这样是不行的。不能因为一两个错别字,甚至只是标点符号等小问题,将自己的辛辛苦苦成绩抹杀掉。所以,一定要校稿,而且要认真校对。
校稿也是有方法的,这里给大家教八种方法:
一是语感阅读法。校稿时要凭着丰富的校稿经验、对领导意*的准确拿捏、对段落语句的高度敏感,及时准确找到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二是错字查找法。即从容易出错的原因来查找错别字。如,读音相近、用法不清、字形相似。
三是标点查证法。就是认真检查标点符合用得对不对,准确不准确,有时候,一个标点符合就可以改变文字原意。
四是逻辑顺序法。要善于从这些逻辑顺序、内在联系中找出纰漏,精准修正。
五是结构分析法。把句子分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六类,按照句子种类的组成、要求、用法、范围来鉴别语句是否正确。
六是词语搭配法。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或突出强调的内容,准确辨别所用的短语类型是否正确。
七是数据核实法。保持高度注意,反复校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八是精炼加工法。通过读出来的方式集中精力,揣摩讲话人的意*,把握整体风格,吃透文章主旨。对表述不准的,进行再加工、再雕琢,使内容更加精准,主旨更加鲜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新人给领导写材料之后应该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