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艺术特点表演形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另外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由此可见藏戏在藏文化中的重要性。那么,藏戏的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藏戏的艺术特点表演形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藏戏的特点有哪些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一切都源于自然。因此,藏戏一直受大家的喜爱。
二、藏戏的唱腔介绍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藏剧中的朗达(戏曲唱腔)基本上是无伴奏的清唱,即便是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也只是用鼓钹这两种打击乐器伴奏。鼓钹点子是西藏各地方剧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各种舞蹈、表演的伴奏。同时也起着描写环境、衔接唱念和统一节奏等作用。各剧种鼓钹点子在具体的击奏、点子的变化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使它成为藏族观众区分不同藏戏剧种的标志之一。他们可以从不同方向传来的鼓钹点子的敲击声,判断出那儿正在上演什么戏。
三、角色分类
藏戏中没有角色行当的分工,戏班中一般只有剧情讲解者、演剧者、喜剧者、祝福者、伴唱伴舞者等,尚未形成完整的行当体制。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随着大型剧目演出的增多,已逐渐形成各种角色类型,如在艺术发展最为丰富的蓝面具戏中就有十三种。
四、藏戏的面具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
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藏戏演员的面部化装,一种是把脸谱画在脸上,另一种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藏戏的表演形式是什么样
藏戏的表演形式和一般戏曲不同,除了特有的宗教风格外,藏戏开场演员就要全部登台准备,在表演时他们即使演员,也是伴奏和伴舞。
藏戏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表演形式。但从字面意思上就能了解,这是西藏地区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藏戏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艺术体系 ,由于青藏高原地形比较复杂,所以衍生出来的艺术种类也比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的核心因素就是古老藏戏。
现在藏戏除了在我国藏语地区传播深远之外,在国外的藏语地区传播也非常广泛。据史料记载,藏系最早起源于八世纪的左右,开始主要是用于藏地佛教传承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藏戏的表演主要分开场、正戏、结尾三部分,其传承的文化和寓意是驱邪避伏,送人祝福的意思。
藏戏的表演形式比较特殊,一场戏开始的时候演员就需要全部上场就位,基本上都是围成一个圈儿,或者半圆儿。当这个戏开始时,轮到某一位演员演出,这位演员会自动出列,与此同时其他的演员则作为辅助和伴舞伴曲,来配合主演进行表演。
此外,藏戏与常规戏曲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藏戏没有场次之说。其伴奏、伴舞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种分幕的轮回。
藏戏的传承非常悠久,戏曲多则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少则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以观众基本上都对剧情和人物非常了解。但观众依然非常喜欢热爱藏戏,其原因是虽然剧情故事相同,但舞蹈编曲等都在不断的创新。
随着藏戏不断的发展,其本身的戏剧体系已经吸纳了众多其他戏曲的特点。这就使得藏戏的表演风格更加的灵活多变,歌曲更加的风格多样且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