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古诗全文

精选唐诗《蒿里行》赏析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蒿里行古诗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蒿里行古诗全文

学习

送魏万之京李颀写作背景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李颀送魏万之京,内容包括送魏万之京李颀写作背景,李颀的送魏万之京的拼音,魏万与李颀。李颀《送魏万之京》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以下是整理的李颀《送魏万之京

学习

魏咏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阅读(176)

本文为您介绍魏咏之传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魏咏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魏咏之传翻译,魏咏之传的意思。魏咏之传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的学习当中,翻译是需要掌握机器技巧的,魏咏之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下面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家世

学习

送魏万之京古诗

阅读(115)

本文为您介绍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内容包括送魏万之京古诗,送魏万之京,送魏万之京朗诵。《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

学习

参观刘氏故居的作文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游刘氏故居作文,内容包括参观刘氏故居的作文,游刘氏故居800字作文,游江阴刘氏故居作文。游刘氏故居作文(通用8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

学习

侧柏叶的功效和作用及用法

阅读(171)

本文为您介绍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你必知的禁忌,内容包括侧柏叶的功效和作用及用法,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与食用方法,侧柏叶的功效及食用方法。侧柏叶的功效作用及你必知的禁忌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

学习

参观刘氏庄园观后感

阅读(175)

本文为您介绍参观刘氏庄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参观刘氏庄园观后感,参观兴义刘氏庄园陈列馆有感,农耕庄园400字作文。参观刘氏庄园作文400字(精选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

学习

刘氏善举翻译原文

阅读(191)

本文为您介绍刘氏善举翻译,内容包括刘氏善举翻译原文,刘氏的善举有哪些,刘氏善举原文全文。《刘氏善举》原文翻译《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曾被收录进《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文言文启蒙读本》、《新编初中文言文

学习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拼音

阅读(194)

本文为您介绍蒿里行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拼音,蒿里行原文及翻译和赏析,蒿里行原文及翻译动画。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

学习

蒿里行曹操原文朗读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蒿里行曹操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蒿里行曹操原文朗读,曹操蒿里行古诗解析,曹操蒿里行赏析。《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

学习

怪老头儿的读后感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怪老头儿读后感500字,内容包括怪老头儿的读后感,怪老头儿读后感400字左右,怪老头儿的读后感50字。怪老头儿的读后感500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

学习

蒿里行曹操原文及赏析

阅读(152)

本文为您介绍曹操蒿里行赏析,内容包括蒿里行曹操原文及赏析,曹操蒿里行原文译文赏析,曹操蒿里行电影完整版。曹操《蒿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

学习

怪老头儿读后感左右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怪老头儿读后感,内容包括怪老头儿读后感400字左右,怪老头儿读后感100字,怪老头儿的故事读后感。《怪老头儿》读后感(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

学习

以笑看风云为题的作文

阅读(183)

本文为您介绍,内容包括以笑看风云为题的作文。笑看风云万里行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笑看风云万里行作文,欢迎

学习

怪老头儿读后感

阅读(145)

本文为您介绍怪老头儿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怪老头儿100字读后感,怪老头儿拦小汽车读后感,怪老头儿读后感400字左右。《怪老头儿》读后感(精选18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

学习

魏咏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阅读(176)

本文为您介绍魏咏之传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魏咏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魏咏之传翻译,魏咏之传的意思。魏咏之传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的学习当中,翻译是需要掌握机器技巧的,魏咏之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下面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家世

学习

刘氏善举翻译原文

阅读(191)

本文为您介绍刘氏善举翻译,内容包括刘氏善举翻译原文,刘氏的善举有哪些,刘氏善举原文全文。《刘氏善举》原文翻译《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曾被收录进《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文言文启蒙读本》、《新编初中文言文

学习

张释之冯唐列传译文

阅读(181)

本文为您介绍张释之冯唐列传,内容包括张释之冯唐列传译文,张释之冯唐列传的好词好句,张释之冯唐列传详细注释。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及翻译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

学习

海燕课文原文赏析

阅读(185)

本文为您介绍海燕课文句子赏析,内容包括海燕课文原文赏析,课文海燕优美句子赏析,海燕课文句子。海燕课文句子赏析高尔基的《海燕》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海燕课文句子赏析,供大家参考。 

学习

采葛原文

阅读(146)

本文为您介绍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采葛原文,采葛原文及翻译,采葛全诗赏析。《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王风·采葛》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采葛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采葛彼采

学习

诗经葛覃赏析百度文库

阅读(179)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葛覃赏析,内容包括诗经葛覃赏析百度文库,诗经葛覃朗读,葛覃诗经讲解。《诗经·葛覃》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葛

学习

李白的琵琶行原文及译文

阅读(219)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春宴桃李园序原文,内容包括李白的琵琶行原文及译文,李白侠客行原文,李白相和歌辞全文。李白鞠歌行原文及翻译《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

学习

蒲松龄画皮原文

阅读(170)

本文为您介绍画皮蒲松龄原文翻译,内容包括蒲松龄画皮原文,画皮翻译全文,蒲松龄的画皮翻译。画皮蒲松龄原文翻译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