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文言文翻译

日喻说文言文及翻译

《日喻说》的主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下面是为你准备的日喻说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喻说原文

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这就是“致”的意思啊!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五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过去国家以讲究声律的诗赋考试择取人才,所以士人所学繁杂而不是立志学习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知道要追求儒道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应试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名家点评

王文濡所评:“文以道与学并重,而譬喻入妙,如白香山诗,能令老妪都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公)。

作品鉴赏

苏轼之文长于说理,往往“昭晰无疑”(《艺概·文概》),长篇论说文是这样,短小精悍的杂说也莫不如此。而且杂说较之正式的议论文更灵活,笔调更从容,“能道意所欲言”(《答王庠书》),充满了诗一样的情趣和哲理,愈加耐人寻味咀嚼。本文就是其杂说中的代表作。

文章一开头就叙述故事,这种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都不明确(即使虚拟的也没有),其结构是抽象的,是作为论据的“寓言”。因其描写生动,故而显得具体实在,说服力极强。可以得出,任何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如果撇开感性经验而单靠间接经验,就像瞎子那样“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那么势必会“转而相之”,混淆这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臆测,杜撰,闹出“闻钟以为日”“扪烛以为日”的笑话,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作者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求达也无以异于眇。”如果单凭“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作者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又讲了另一个寓言故事。作者发现“南方多没人”,而北方则少有,原因就在于“南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因为“日与水居”,故能渐识水性,“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水之道者。”懂得水性(“水之道”)方才能“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可见求“道”单凭勇气是不行的,还得经过长期的实践。如果想一蹴而就,“不学而务求道”,走捷径,投机取巧,那就只能像北方学“没”者那样,没有不被溺死的。

作者运用寓言阐述道理时,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寓言讲完,道理也就清楚了。而且作者连续运用两个寓言说明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丝丝入扣,环环相接,可称之为“螺旋式”的比喻方式——即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和理念更趋深入和加强,这是苏轼的创新。

最后一段联系实际并交代为文的目的。“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相反,“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经术本来就是载道的,所以“士知求道而不务学”,他们不知道“道”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真正理解“道”,不能单靠读几本经书,应该杂学旁收,既不能忽略感性经验,又要经过长期的摸索思考,以渐进于道。这里,作者是针对王安石以经术取士而发的。《御选唐宋文醇》卷三十八云:“宋自王安石始以经术取士,一时求仕者皆改其妃青媲白,而谈道德仁义;及致之于用,则茫然失据,亦与妃青媲白无二焉,此苏轼《日喻》所以作也。”

总之,作者运轻灵之笔娓娓道来,仿佛与人对面而谈,亲切动人,语浅道明,毫无论说文的板滞之弊。且本文还继承了战国议论文的优点,以寓言作为论据,使行文简洁明了,形象生动。

日喻文言文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日喻文言文翻译

学习

国庆中秋日记作文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以迎中秋庆国庆为主题的作文,内容包括国庆中秋日记100字作文,国庆国庆节小作文,庆中秋国庆作文汇编10篇。国庆庆中秋的作文(精选1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

学习

关于迎中秋庆国庆诗句

阅读(170)

本文为您介绍庆国庆迎中秋的诗词有哪些,内容包括关于迎中秋庆国庆诗句,国庆节古诗大全10首,迎中秋庆国庆经典诗词。关于迎中秋庆国庆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

学习

郁离子文言文单字翻译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松喻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郁离子文言文单字翻译,松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松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松喻文言文翻译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接下来搜集了松喻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

学习

牛字的成语有哪些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牛字的成语,内容包括牛字的成语有哪些,牛字的成语故事,牛字的成语以及意思。牛字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牛字的成语,欢迎

学习

迎中秋活动文案

阅读(145)

本文为您介绍庆国庆迎中秋文案,内容包括迎中秋活动文案,中秋遇上国庆文案,中秋节好看文案。庆国庆迎中秋文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线上发布文案,借助文案可以达到宣传文化的目的。还在苦苦寻找个性、独特的文案吗?以下是

学习

描写乾陵的诗

阅读(17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乾陵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乾陵的诗,乾陵位置在哪里,有关乾陵的诗句。描写乾陵的诗句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乾

学习

中秋最佳对联大全

阅读(144)

本文为您介绍迎中秋庆国庆对联,内容包括中秋最佳对联大全,中秋国庆同一天结婚9字对联,迎国庆贺中秋对联大全。迎中秋庆国庆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

学习

国庆遇上中秋的作文三年级

阅读(167)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中秋日记100字作文,内容包括国庆遇上中秋的作文三年级,以迎中秋庆国庆为主题的作文,国庆和中秋的所见所闻作文。国庆庆中秋的作文(精选1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

学习

日喻原文翻译注释

阅读(179)

本文为您介绍日喻文言文,内容包括日喻原文翻译注释,日喻文言文的意思,日喻说文言文翻译简单。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

学习

迎中秋欢国庆的宣传标语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迎中秋庆国庆活动标语,内容包括迎中秋欢国庆的宣传标语,中秋国庆活动文案朋友圈,迎接国庆中秋安全宣传标语。迎中秋庆国庆活动标语一窗明月一窗竹,一缕月光一缕情。一丝清风一丝凉,一片真情一片心。天高云淡月芬芳,深情厚意花

学习

小学三年级庆国庆征文范文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迎中秋庆国庆征文,内容包括小学三年级庆国庆征文范文,小学生庆国庆作文范文,喜迎中秋梦圆中华征文。小学迎中秋庆国庆征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

学习

苏轼日喻说原文及翻译

阅读(238)

本文为您介绍日喻说苏轼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苏轼日喻说原文及翻译,苏轼日喻告诉了什么道理,日喻苏轼翻译。《日喻说》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

学习

关于光遇的作文怎么写

阅读(16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光遇的作文,内容包括关于光遇的作文怎么写,关于光遇的作文700字以上,关于光遇的作文500字。关于光遇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

学习

光伏科普小知识大全

阅读(143)

本文为您介绍光伏科普小知识,内容包括光伏科普小知识大全,光伏科普,科普免费安装光伏套路。光伏科普小知识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

学习

郁离子文言文单字翻译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松喻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郁离子文言文单字翻译,松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松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松喻文言文翻译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接下来搜集了松喻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

学习

送灵澈上人古诗翻译赏析

阅读(149)

本文为您介绍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的诗句及意思,内容包括送灵澈上人古诗翻译赏析,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古诗解释,送灵澈上人原文译文赏析创作背景。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

学习

诫子书阅读答案文言文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诫子书阅读答案,内容包括诫子书阅读答案文言文,诫子书阅读答案中考,诫子书阅读答案鲁教版。《诫子书》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

学习

诫子书翻译和原文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诫子书原文,内容包括诫子书翻译和原文,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讲解,诫子书原文讲解。《诫子书》原文及欣赏《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以下是跟大家

学习

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翻译

阅读(140)

本文为您介绍诫子书原文赏析,内容包括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翻译,《诫子书》全文赏析,诫子书的赏析。诫子书原文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

学习

行香子秋与苏轼

阅读(149)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写秋的诗词,内容包括行香子秋与苏轼,苏轼关于秋的诗词,苏轼写秋的名篇。苏轼写秋的诗词秋天,落叶随风飘落,扫过地面,除了尘土,不留下什么,却也不带走什么。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写秋的诗词,欢迎大家分享。苏轼写秋的诗

学习

独酌原文及翻译赏析

阅读(203)

本文为您介绍酌贪泉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独酌原文及翻译赏析,问月堂酌别原文翻译及赏析,酌酒以自宽原文及翻译。《酌》原文及赏析酌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学习

文言文杨布打狗

阅读(158)

本文为您介绍杨布打狗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文言文杨布打狗,文言文杨布打狗意思,杨布打狗的翻译。文言文《杨布打狗》翻译推荐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