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原文及翻译

诗经蒹葭的翻译

《诗经》这部作品是唯美的,里面也是有着许多名句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经蒹葭的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诗经蒹葭的翻译1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蒹葭》这个部分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人物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人物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人物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人物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人物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人物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这个部分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人物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蒹葭的翻译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xī,干;⑤湄:mé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澹sì,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b:zhǐ,水中的小洲。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诗经蒹葭原文及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诗经蒹葭原文及翻译

学习

知错能改的儿童故事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童话故事儿童完整6-12岁,内容包括知错能改的儿童故事,改掉坏习惯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好朋友知错就改。知错能改小象童话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学习

诗经蒹葭全文赏析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蒹葭全文,内容包括诗经蒹葭全文赏析,诗经蒹葭全文读音,诗经蒹葭全文朗诵。诗经蒹葭全文《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

学习

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的话

阅读(238)

本文为您介绍鼓励孩子知错能改的话,内容包括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的话,鼓励知错能改的孩子的经典语句,鼓励孩子的话语知错能改。鼓励孩子知错能改的话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

学习

蒹葭苍苍全文原文及翻译

阅读(198)

本文为您介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指的是什么,内容包括蒹葭苍苍全文原文及翻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怎么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原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整理

学习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警句

阅读(16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内容包括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警句,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故事,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或诗句。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学习

新生儿需要补钙吗还是只吃维d

阅读(161)

本文为您介绍新生儿需要补钙吗,内容包括新生儿需要补钙吗还是只吃维d,新生儿需要补钙吗需要什么样的钙,新生儿哭的时候像猪哼哼的声音。新生儿需要补钙吗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新生儿的营养需求,那么新生儿需要补钙吗?下面就由给大家分析解答,有

学习

日常补钙的最佳方式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日常生活补钙的方式,内容包括日常补钙的最佳方式,中老年补钙正确方式,青春期补钙的正确方式。关于日常生活补钙的方式补钙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方便的就是通过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来预防缺钙的发生,何乐而不为呢?现

学习

诗经蒹葭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154)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蒹葭的理解,内容包括诗经蒹葭的理解和欣赏,诗经蒹葭注音版,诗经中的蒹葭一词可以怎样理解。诗经《蒹葭》的理解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诗经《蒹葭》的理解,欢迎阅

学习

美文摘抄加仿写

阅读(152)

本文为您介绍美文摘抄加仿写,内容包括美文摘抄加仿写500字,美文摘抄加仿写190字,美文摘抄加仿写一段60字。美文摘抄加仿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从表达的角度说,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那么什么样的

学习

诗经蒹葭拼音版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蒹葭拼音,内容包括诗经蒹葭拼音版,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拼音,诗经蒹葭全文拼音版。诗经蒹葭拼音《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

学习

樊登读书终身成长读后感

阅读(136)

本文为您介绍樊登读书解压全书压力管理读后感,内容包括樊登读书终身成长读后感,读懂孩子的心樊登读后感范文,樊登读书人生只有一件事读后感。《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

学习

蒹葭原文及翻译朗诵

阅读(546)

本文为您介绍蒹葭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蒹葭原文及翻译朗诵,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册。蒹葭原文及翻译《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下面是整理的蒹葭原文及翻译,大

学习

兔肉的做法简单又好吃

阅读(145)

本文为您介绍兔肉的做法,内容包括兔肉的做法简单又好吃,兔肉的做法大全家常,兔肉的做法有几种。兔肉的做法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那么兔肉的做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兔肉的做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做法一:氽兔肉

学习

蒹葭教学设计一等奖

阅读(233)

本文为您介绍蒹葭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蒹葭教学设计一等奖,蒹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蒹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蒹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

学习

诗经蒹葭全文赏析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蒹葭全文,内容包括诗经蒹葭全文赏析,诗经蒹葭全文读音,诗经蒹葭全文朗诵。诗经蒹葭全文《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

学习

蒹葭苍苍全文原文及翻译

阅读(198)

本文为您介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指的是什么,内容包括蒹葭苍苍全文原文及翻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怎么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原文《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整理

学习

郑絪知人文言文答案和翻译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郑絪知人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郑絪知人文言文答案和翻译,郑絪知人注释,郑絪知人的文言文翻译。郑絪知人文言文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

学习

知人不易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阅读(146)

本文为您介绍知人不易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知人不易文言文翻译和原文,知人不易是什么意思,知人文言文翻译。知人不易文言文翻译知人不易:这则寓言说明,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只凭表面现象判断他人优劣往往会出差错。下面是整理的知人不

学习

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适合取名

阅读(169)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里清新淡雅唯美的句子,内容包括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适合取名,诗经楚辞中最唯美的句子,诗经里爱情唯美的句子。诗经里清新淡雅唯美的句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

学习

范仲淹赈灾兴利的翻译

阅读(182)

本文为您介绍范仲淹赈灾兴利的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范仲淹赈灾兴利的翻译,范仲淹赈灾的故事,范仲淹兴利赈荒措施。范仲淹赈灾兴利灾荒与经济萧条,是有人类以来挥之不去的噩梦。而诗人范仲淹主政浙西时,就发生了波及整个江浙一带的严重灾荒

学习

言行龟鉴的文言文翻译

阅读(292)

本文为您介绍透光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言行龟鉴的文言文翻译,窥镜文言文翻译,视线的古文翻译。透光鉴的文言文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那么问题来了,

学习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阅读(204)

本文为您介绍穿井得一人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内容包括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穿井得一人这篇文言文的翻译,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和翻译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