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年纪小的经典散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漂泊的灵魂——我这十年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阳光很好,透过玻璃挨挨挤挤的洒满了整个阳台。暖的好像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些秋日的午后。
于是,拿了书躺在躺椅上,胳膊上擎交替着垫在头下面,身体很放松,舒展在阳光里,慵懒如影随形。书打开,看了没几页就眯了过去,无梦,很好。再醒来,好似只是打了一个盹。翻开书继续看,随手一页,是前几天看过的,无妨,再看一遍。书里正好是说到了北京的胡同文化,说到了胡同里有磨刀的人打着惊闺挑着担子。窗外就忽然有个人在喊着收废品收破烂。这无端的让我想起了一些不搭界的一些人和事,关于童年,很久远的,却分明历历。
印象里的童年是安静的,那种安静是不分季节的,是属于五月底的开花的。也许是很多时候记忆自动剪切去了一些冷漠的艰难的时光,不刻意也就很少想起。小时候的房子不大,很干净很温暖,到处都是妈妈的气息和味道,温婉安适。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枝桠葳蕤,遮盖了半个院子。屋檐和树之间拉了一根晾晒衣服的绳子,绿色的尼龙绳,有小指那么粗,这样的绳子在海岛很多见,渔船要用的,家里用的都是渔船淘汰的。绳子上晾晒着衣服床单,花花绿绿的,和无花果巴掌大的绿叶,窗台前极艳极泼辣的月季一起让这个院子热闹起来。
妈妈和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对于现在的一些所谓淡雅所谓含蓄的东西是不懂的,贫瘠的年代需要一些大红大绿来点缀。而妈妈总有一种本事让这些俗艳的颜色搭配的看起来和别人家不一样,大俗却也大雅。她是个巧女人,巧手艺巧心思。我记得那会儿家里炕上的墙角总是错落的钉着三个钉子,那是用来挂七月七巧果的。妈妈做面食在村里是拔尖的,一模一样的巧果妈妈能细细的在锅里烙得稍稍有一点黄晕,麦香扑鼻,从来不曾糊锅。巧果一人多少个是定数,妈妈把巧果用一根钱一个一个的串起来,小花篮,小金鱼,小石榴,还有如意元宝一类的。串好的巧果挂在墙角的钉子上,姐弟三个一人一串。妈妈会在钉子上用我扎头的纱巾簇一朵花儿放在最上端,红的粉的黄的,掩盖了钉子,又和下面奶白的巧果相映成趣,让空荡寒酸的屋刹那生动了许多。这些巧果挂在那里,馋了可以把下面结扣松开,褪下一个来吃。弟弟的在慢慢的减少,到八月十五就会剩下最上面几个,他够不着。而我的,却会一直留到寒假。现在回想会很奇怪,弟弟的吃完了,而我的一个也不少的还在。他俩看着肯定很馋,(那些巧果是甜的,妈妈加了糖精在面里,白糖是奢侈品,绝不可能加的。)弟弟能忍住馋,让它们一直留到寒假,有些不可思议,却是真的。坐在暖和和的炕头上结网,累了就褪下三个,一人一个,慢慢的'啃。当然是啃,因为那么长的时间,巧果已经很硬了。
海岛在我小时候是很穷的,卖菜卖肉的很少上岛。我记得来的算是频繁的是一个锔锅锔盆的老汉,隔一个月他就会上岛,在村头大槐树下摆开摊子,和在大槐树坐着马扎摆龙门阵的爷爷们打声招呼,寒暄几句,就亮开嗓子吆喝一声:锔锅——锔盆咯——最后的尾音他总是拉得很长,不一会儿村里留守的女人们抱着裂缝的锅碗陆陆续续就来了,各家的从大到小摞起来,摆放在他的周围。有了活计,老汉坐下来,腿上搭上一块深蓝色的布,布是浆洗过的也打了补丁,拿起一个碗对着太阳,眯着眼一打量,然后放到腿上,开始拿起一个小锯,那么咯吱咯吱的来回拉几趟,锯出一个一个排列整齐的眼,把一个铁一样也或者是铝的书钉一样形状的(它要比书钉大得多)穿过去锯牢,缝隙处再抹上一些什么,这样就好了。锯好的碗盆也不会再漏水,变戏法一样,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很神奇,那么的不可思议。忙到中午,老汉停下来,他该吃午饭了。午饭是自带的,而热水和咸菜是村里人提供的,也许是有个什么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到时候就会有人家给送过来,这些人家也差不多都是一些老人,爷爷就让我给送过来几次。老汉洗洗手,干粮就咸菜也有时候是咸鱼一类的吃的津津有味。饭后,他会抽一担烟,一担烟是老家老人的说法。带了铜嘴的烟袋,黑色的荷包里装着搓好的旱烟,吧嗒吧嗒的抽着,有光线从树叶的缝隙里打在他的脸上身上,十分的安逸。
这些都是阳光的记忆,属于五月的。而关于雨关于雪,我能记住的是一支盲人说唱队。他们很少来,也就那么几次,每次都会赶上下雨或者下雪,所以记忆很深。他们六个人一人一根竹竿哒哒的点着,排着队走在路边,身上背着一些二胡一类的乐器。上岛第一个要经过的就是小学校,最先知道的也就是我们这些孩子。这会让我们很兴奋,上课也就不安静了。老师是个高高的有些驼背的中年人,他脾气很好。这个时候他是很宽容的,也不严加呵斥我们,还会早早的放学让我们回家吃了晚饭去听说唱。
盲人说唱队是上面安排的硬任务,每个村都要接待,管饭,给钱。这对于我们这么贫困的村子是很为难的,却不敢抗命。这些事自有大人去为难,孩子的快乐却是实实在在的。吃了晚饭,拿着马扎就撒欢去大队部,听不听不是主要的,懂不懂更是无所谓。我去过一次,根本是听不懂的,而且看着他们的样子我是有些怕的。他们唱的曲子也大都悲凉,听不懂也能让人落泪的那种。即便不特意去听,村子一晚上也还能隐约听到二胡凄凉的声音一直拉到半夜。于是,本就安静的小村子,这一夜更是悄然无声。第二天,他们依然排着队,拿着竹竿探着路一脚深一脚浅走出海岛,看着他们的背影,和他们前面似乎很长很长的路,不懂世事的我也会有莫名的难过。
……
收废品的喊了几声,没有人出来应答,也就渐渐地远了。于是,在温暖的仿佛不真实的安静里,我也有些恍惚,分不清刚才是在梦里还是梦外,只记得那时年纪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续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