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小学数学评课稿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利息》小学数学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板书设计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内容关键时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存款的利息。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由于“利息”这一节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就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真实。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本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教师在引入课题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为什么要存入银行?增加的收入叫什么?这样的提问,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老师解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利用生活经验,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课标指出:“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和小组讨论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索,要提供各种思考与合作的空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利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在感知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时,为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再问:“也就是实际得到的税后利息是存款利息的百分之几?”这样,学生都进入了积极的思维中。从而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根据例题还可以问:“如果李志文存钱的时间不同,又如何解答?”这样就注意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在谈到有效教学时指出:“有效教学一定要在重视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授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上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
“利息的计算”一课,总体效果很好,基本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在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拓展
本节课的利息教学总体效果良好, 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通过从用“压岁钱”的情景引人新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2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展开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有关储蓄的知识已知道哪些,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引导学生讨论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等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利息计算。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
课堂中,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题目中小丽用自己的零用钱为山区小朋友买学习用品,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献爱心捐款”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在探究中,利息应按20% 的`利率纳税时,我对学生进行纳税教育,指出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作为应纳税人,应主动纳税。
三、体验身边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的价值在于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到信用合作社存剩余零用钱,并进行调查,课上,又安排了让学生真实地填写存款凭条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
四、存在不足:
1 、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存款知识了解的很少,所留的调查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多留意和关心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拓宽知识面。
2、在利息税的问题中,没有关注生活实践,现在的存款制度中新近规定是不用上交利息税的了,说明只有教材跟上了实际的步伐,配套工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没有跟上,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是按老教材中的税后利息讲解了。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实践,以最新的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