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遂治渤海郡原文以及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龚遂治渤海郡原文以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阅读: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 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 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 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 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 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 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 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 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翻译译文或注释: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为昌邑王刘贺效力。
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 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
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觉得跟传闻 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 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 了。
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既然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 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 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遣他上任。
注释
①两千石(dàn):此指郡守。
②禽:通“擒”,捕捉,捉住。
③赤子:百姓
④潢池:即池塘。此指渤海郡。
⑤心内轻焉:内心轻视龚遂。
⑥废乱:法纪废弛,社会***。
⑦海濒:靠近海边的地方。
⑧不沾圣化:没有受到皇帝的教化。
⑨说:同“悦”,开心。
⑩钩:镰刀。
⑾翕然:一下子安定下来。
⑿劫略相随:指盗贼团伙。
⒀仓廪:公家的粮仓。
⒁假:借。
⒂末技:指工商业。
⒃畜(xù):同“蓄”,饲养。
⒄课:督促。
⒅劝:鼓励。
⒆牧养焉:管理并教养百姓。
⒇犊:小牛。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龚遂进入渤海郡后做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