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片,也包括符号、公式、*表等。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三槐堂铭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日:“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族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日:“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样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贵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鸣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不可必乎 必:肯定,确定
B、而其可必也审矣 审:明白,清楚
C、阜恤厥德 皇:同“遑”,闲暇
D、鸣呼休哉 休:停止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B、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B、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C、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D、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盗路,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大盗,从卒九干,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被认为是极恶。此泛指坏人。”
B、谥号产生于西周早期,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用以褒贬普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文中“太祖”“太宗”即是谧号。
C、契,即契券,古代用来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用竹木制成,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D、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练,内容简短,构思精巧,朴素而义理深邃,与格言颇为相似,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文章借其德厚施福延及子孙表达了善恶有报的天命观,表达了种槐种德、惩恶扬善的意愿。
B、兵部侍郎晋国公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名,并且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是文武全才,可惜因为做事太过正直没被封相,但他的儿子懿敏公才高德重,得到福荫,做了宰相。
C、为了进-步突出晋国王公的勋业,作者以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一门功名富贵正面映衬,而以“吾侪小人”反面映衬。
D、就全文看来,文章气脉贯通,从天下之理写到王氏家族,意在宜扬“仁厚忠恕”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带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文以载道”的良好体现。
1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
②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答案】12、D 13、C 14、B 15、B 16、B
17.
①它起初被围困在蓬蒿之下,遭到牛羊的践踏;但它最终的结果,是四季常青,历经千年仍青翠挺拔,这就是上天意志的最终显示。
②懿敏公的儿子王巩与我曾有过交往,他注重品行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这样来继承他家世代的优良家风,我因此作(这篇)铭(把它)记了下来。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休:美好。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介词,被/介词,对;C项,代词,他的;D项,大概/如果。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论天者”一个词组不要断开;“其定”作“待”的宾语,不要断开;“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结构对称,前后中间断开。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太祖”“太宗”不是谥号,是庙号。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他的儿子懿敏公才高德重,得到福荫,做了宰相”错误,文中“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始:起初;困于蓬蒿:被动句,被围困在蓬蒿;厄:践踏;贯四时:四季常青;游:交往;文:名词动用,善于写文章;世:继承;以是:因此;铭:名词动用,作(这篇)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长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现在如果把东西寄存在别人处,第二天就去取,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了。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以求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得到了必然的回报。如同手持契约,亲手交接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的。
我没来得及见到魏国公(王旦),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上天将再一次使王氏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王佑)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则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见,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三槐堂铭并序讲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