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春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春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shèng)簪(zān)。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名家点评

宋·司马光: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馀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比,不可遍举。(《司马温公诗话》)

宋·方回: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瀛奎律髓》)

明·钟惺: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也(“感时”二句下)。……此句烂熟,入口不厌,于此见身份(“烽火”二句下)。(《唐诗归》)

明·梅鼎祚:刘云:更深更长,乃不及此。(《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明·周珽:气浑语楚。(《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明·徐用吾: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唐诗分类绳尺》)

清·吴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极平常语,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经》中语之不可动摇。(《围炉诗话》)

清·何焯:起联笔力千钧。……“感时”心长,“恨别”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国也。匡复无期,趋朝望断,不知此身得睹司隶章服否?只以“不胜簪”终之,凄凉含蓄。(《义门读书记》)

清·张谦宜:《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侧串乃见其妙。(《絸斋诗谈》)

清·纪昀: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汇评》)

清·沈德潜:“溅泪”、“惊心”转因花、鸟,乐处皆可悲也(“感时”二句下)。五、六,直下(“烽火”二句下)。(《唐诗别裁》)

清·浦起龙:温公说是诗有人物散亡,意在言外之叹。赵汸说是诗明照应相生、引伸作法之端。其实词旨浅显,不须疏解。(《读杜心解》)

清·吴汝纶:字字沉着,意境直似《离骚》。(《唐宋诗举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年少成名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早年游历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两遇李白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困顿长安

杜甫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一说任右卫率府胄曹参***,但杜甫在《官定后戏赠》题下原注曰:“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而唐代文学家元稹及《新唐书》却提及杜甫为“胄曹参***”,故其官职尚存争议)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任职拾遗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被贬华州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

三吏三别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与安史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客居秦州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漂泊蜀中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杜甫草堂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父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

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创作高潮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成为千古绝唱。

思乡归途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

登上*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舟中长逝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春望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知识

母爱如天作文通用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母爱如天作文通用,内容包括母爱作文600字初中生,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作文250字,母爱的作文400字优秀。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

知识

青春奋斗正当时演讲稿精选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奋斗正当时演讲稿精选,内容包括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的演讲稿,以奋斗为主题的演讲稿,青春不停步奋斗正当时的演讲稿。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相信很多朋

知识

人鸦读后感500字通用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人鸦读后感500字通用,内容包括人鸦第六章读后感,人鸦第三章读后感300字,人鸦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整理的人鸦读

知识

适合发朋友圈的冬至祝福语精选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适合发朋友圈的冬至祝福语精选,内容包括冬至发朋友圈的祝福语,冬至朋友圈暖心祝福语,今日冬至发朋友圈祝福语。关于冬至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知识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26首

阅读(174)

自然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你知道关于描写自然风景的古诗文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文,希望能帮到你。

知识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通用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开在心中的花作文通用,内容包括开在心中的花500字作文初一,开在心中的花作文500左右,开在心中的花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

知识

天冷了暖心句子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天冷了暖心句子,内容包括天冷了暖心句子简短,天冷加衣的暖心句子,天冷感冒的暖心句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下

知识

节约水源倡议书300字精选

阅读(145)

本文为您介绍节约水源倡议书300字精选,内容包括倡议书节约水源200字,节约水源倡议书英语作文,节约水源的倡议书40字。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们赖以生

知识

怎么试探男生喜不喜欢自己

阅读(145)

本文为您介绍怎么试探男生喜不喜欢自己,内容包括怎样委婉的试探男生喜不喜欢自己,男生如何试探女生喜不喜欢自己,男生喜欢一个人的表现试探。怎么试探男生喜不喜欢自己,可能有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实有的男人比女人更善于表面的伪装,尤其在

知识

王磐明朝古代诗人简介

阅读(161)

本文为您介绍王磐明朝古代诗人简介,内容包括王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明朝王磐简介,明朝诗人王磐怎么读。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

知识

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

阅读(134)

本文为您介绍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内容包括无问西东观后感悟800字,无问西东观后感1000字,无问西东观后感悟。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无问

知识

美丽的杏花作文精选

阅读(162)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杏花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

美丽的杏花作文通用

阅读(172)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美丽的杏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

秋天的早上好祝福语

阅读(192)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早上好祝福语,内容包括秋天的早上好祝福语,秋天早上好发朋友圈的句子,早上好最新秋天祝福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祝福语吧,根据祝愿的对象不同,祝福语分为吉日喜庆祝福语、寿诞祝福语、事业祝福语、祝酒

知识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400字,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译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

知识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阅读(142)

本文为您介绍《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包括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原文朗诵及赏析,赤壁赋苏轼原文和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

知识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阅读(162)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内容进行赏析。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谢灵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

知识

励志的诗句及赏析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的诗句及赏析,内容包括最精辟最励志诗句,求学路上励志诗句,励志书法诗句大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精心整

知识

高士传原文及译文

阅读(152)

本文为您介绍高士传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高士传原文及译文在线阅读,高士传原文及译文伍奢,高士传原文及译文皇甫谧。上学的时候,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知识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原文赏析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原文赏析,内容包括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朗诵,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是一首客旅之词。下面是整理的关河令

知识

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召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召公谏厉王止谤知识点总结虚词,文言文召公谏厉王止谤全文翻译,古文观止召公谏厉王止谤人物形象。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

知识

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及赏析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及赏析,内容包括行路难其一李白怎么快速背,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深度解析,行路难其一李白完整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