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衫老者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是整理的长衫老者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长衫老者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嫑-犇”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选自《语文报》)
1.依据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划线语句所反映出的人们当时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长衫老者 “不同常人”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衫老者看似“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中的老者一言未发,为什么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观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对胡同里人们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读了这篇小说后的感受(两点以上)。(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衫老者》阅读答案
1.既有幸灾乐祸,又有麻木、无奈。(意对即可)
2.与别人的“气急”、“忍耐”不同,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写了“此路不通”四个字,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便飘然而去。(意对即可)
3.因为人们“只是忍耐”,没有也不愿想出可行的办法。与那位老者相比,人们自私而安于现状。(意对即可)
4.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神韵。行胜于言,老者虽一言未发,但他关心他人、关心世事的行为影响了胡同里的住家,感动了人们的心灵。(意对即可)
5.既有对他们起初自私而安于现状的批评,也有对人们从善如流的肯定和赞扬。(意对即可)
6.要点一:“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一个简单的举动,既帮助了别人,也会使自己更加充实。
要点二:改变现状,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要点三:行动最有说服力。一个简单的举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言之成理即可。)
长衫老者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2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16. 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3分)
17.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3分)
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18. 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3分)
19. 综观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对胡同里人们的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6. (3分)不离题。写出胡同的特点,交代长衫老者出现的场所;描写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是为了与下文长衫老者的做法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长衫老者不同常人的地方,表现文章主旨。
17. (3分)动作描写,运用“站”、“蹲”、“打开”、“取”、“展”、“写”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长衫老者宽厚、大度、肯思索、肯动手、关心世事的热情的形象。
18. (3分)以前热闹、拥塞、土尘蓬蓬、乱乱哄哄;现在静谧安逸,老人、小孩怡然自乐。
19. (4分)既有对他们起初自私而安于现状的批评,也有对人们从善如流的肯定和赞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长衫老者冯骥才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