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篇1
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阅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如何写景的?
二、这些景物的描写与《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三、作者在这些景物中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与追求?(讨论)
必要时教师作如下引导作者在这样*画中,完全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他是如何融入这些东西的?作者为何能从自然的景物中,找寻到快乐与幸福?你能够找到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仔细研读文章,就会发现,作者是以一种艺术的态度,其实也就是欣赏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从这一点出发,作者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应,我们需要理解作者与自然对应的心境,我们需要以类似的心境去解读这个文本。
其次,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间体验的形式,即从狭小中拓宽视界,以体验辽阔,体验无限,抒发人的主体自由感。“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在狭小的楼阁中,作者心灵所拥有的,是无限辽阔的自然。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苏轼的诗“挂起西窗浪接天”,曾公亮的诗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均属此种空间体验形式。
其三,这样美的*画不是现实中,而在“空中楼阁”,在作者的理想世界里。(对比朱自清生活的时代,作者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和纸醉金迷中)所以美好的小屋是作者理想的小天地,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纸醉金迷生活的厌倦。你有你的金钱,我有我的书斋;你有你的豪华住宅,我有我的空中楼阁;你有腰缠万贯,我有潇洒超然。你走向市场和富裕,我走向心灵和自然———可以说是现代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其四,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者说,“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个世界除了金钱的富翁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富翁:这是一种空间上的富翁,他们在心灵的咫尺之间,装着一个无限的自然。
四、课后小练笔:我的理想世界
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唤起学生心理中的*式,参与到对该文本的解读中来,这样在学完本文后,学生将获得*式的充实。如果个别学生心灵中还没有这样的*式,那就必须赶快补这一课,一个高中生如果没有这种解读自然的能力,他的心灵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我的做法并不一定很好,但唤醒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商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责任!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特别注意了加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自觉性,力*在教学关系的突破上跨出更大胆的一步。事有凑巧,市教研室老师刚好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有幸得到了他们的指导。事实证明,这一尝试是有价值的,也得到了教研室老师和同事的好评。
《我的空中楼阁》是作家李乐薇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好像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境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安静”的生活环境。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志趣和人生追求,体现了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的超越感。因此,导入时我注意在审美感受和情景体验上引导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问:“假如现在你有一间小屋,你最想把它建在哪里?”学生纷纷热烈响应,众口纷纭,一开始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几个学生回答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总结到:“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可能在郑愁予马蹄经过的江南小镇,也可能在舒婷浪漫而平等的橡树林里,或是像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栖居,或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小屋就是我们的心灵港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体味他小屋的美妙。”当我说到“舒婷……”时,学生已聪明地猜测到我的下文是什么,顿时学生和我的声音整齐地响起在课堂上,课堂上充满了轻松和积极的氛围。
本文意境优美、深邃,诗一般的语言将作者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及其周围的景物完美地融为一体。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感受其中的旋律,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是我设计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从诵读入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欣赏文章的美之所在。在学生自由诵读体验的过程中,我放了一首《蓝色多瑙河》,烘托气氛,创设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并由学生讨论得出本文的朗诵基调:明快的、乐观的、跳跃的。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感情的句子,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们在欣赏文章语言时,大多能够做出准确、到位的评析,且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博得了听课老师和其他学生的阵阵掌声。比如一位学生在赏析“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时说,“假如我是导演,一定为这幅画面来个镜头特写。
因为小屋在绿树的怀抱中显得别致小巧,大树仿佛是一位护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汉,在护卫自己矜持而秀丽的心上人,很有人间烟火味道。”“感谢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情脉脉的人文画面,很有想象力。”我及时给了他肯定。下面的学生似乎得到了灵感,纷纷举手发言,一时又掀起了课堂上另一高潮,精彩纷呈,推陈出新,洋溢着思考的热情,文采飞扬。有的学生竟能对照学过的《河塘月色》,进行比较鉴赏。还有学生能够准确补充出和课文意境、句式相似的古诗词,很是让人吃惊和欣慰。我不禁为他们折服了,深深认识到,只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认真思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远远超过我们估计之外的。主体的作用一旦得到真正地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才情和能力所透射出来的魅力是无限的!由此,我意识到贯彻诵读教学,将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老师的再也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学飞的过程,避免不了磕碰,这是我今后应注意的,应力求避免“扶上马、送一程”的保姆式教学方式,正确处理“鱼、渔”的关系,使他们搏击知识长空的翅膀早日得到锻炼。
在品味和欣赏了文章语言之后,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容易把握了。我们师生共读了文章的部分语段,在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体味到了作者对***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人生的追求。为每一位在座的同学找到了一个靠近可爱清新大自然、走进一个适于“心灵的空中楼阁”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了应有的张扬!第二个教学目标也顺利的完成了。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力*避免“讲授”传统的束缚,为学生观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节课,也使我从学生那儿学习到了新的东西,收获了新的思想,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相长”古训的深邃。但是,我深感教学艺术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这一教学过程,我感到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信息的取舍,教师“参与” 和“帮助”的“时机”等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有了这次尝试的小小成功,我也有了更多“奋然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我相信自己会更加努力的!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方法反思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教学方法既要根据所授课型选定,同时也要正确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而后对选定的教学方法加以修正,使其真正为学生服务。
朗读是散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散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散文教学的目的。这是朗读的作用。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于让学生“读”,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
首先,是课前导读环节。学生因为是高一新生,内心有强烈的被认同的渴望。为此,给学生设置课前预习问题,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预习生字词既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空中楼阁”在本文中有何含义’的问题,旨在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心志,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因此,我主张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要中肯,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要盲目表扬或批评。
其次是诵读质疑环节。此环节的设置在于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细读文章,学生或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判定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回答,确定正确答案,从而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在《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中,根据本次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我的小屋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对于这样的小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为了写出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小屋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观察的角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小屋”,同时随着作者的观察角度的变换,感受景物与意境的变化。作者并不是简单的描摹景物,而是着重于神韵的把握,用大量的笔墨写山、树、花园、天空、以及“幸福的阶梯”,着意于烘托渲染气氛,把自身乐观旷达的襟怀与优美的景致和谐交融,使文章读来令人轻松愉快,这是本环节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轻松豁达。
在此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指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学生精读课文,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所透漏出的独特的韵味。“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是全文的开头,亦是那样的吸引我,这样一句话,似乎将我带进了无尽的想像,什么样的山能有那样温婉的气质?小屋又会是如何的美?通篇读来,似乎有山风吹过,清新、自然、爽洁。在教师的谆谆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李乐薇轻灵跃动的文字含在唇齿之间,绘制成自己的一副动人画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学会思考,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展为散文教学,学会欣赏散文。
二、学习方法反思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的表现了其活跃的思维以及敏锐的文化触觉,能够充分与教师配合,成功完成了本次授课。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默契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一年的摩擦,师生对彼此的教学方式较为熟稔,学生能够流畅的跟住教师的教学脚步,而教师也能够及时的把学生过于发散的思维带回课堂。同时学生的敏锐也给教师以启发,使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修改教学方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成功之处
分析本次课堂教学,我认为我的教学方法选取的较好,基本符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要求,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的散文教学模式基本抓住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且情景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打开了学生的兴趣大门。
四、教学不足之处(略)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篇4
一、对课堂中画出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思考。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总去单纯的段落分析,也许会肢解文意,就会破坏学生的想象力,我用*画的形式让学生去画,目的是想看他们能否把文章中的信息都抓住。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这幅画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有很能多窗的小草屋,小屋四周有一个小篱笆,里面有许多的花,一条小路向外延伸,屋后有一颗延伸屋顶的大树,还有许多的参差的树,小屋应该建在山中,有充足的阳光,有鸟语盈耳,而且要配上云和霞。
当学生把他们的画交上来的时候,就可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了。学生交上来的画中,有的不是少树,就是少鸟,再不没有太阳,还有的没有山路等等。而画的好的学生确能各项具全并且加了自己的各种想象,有的把树画成柳树,有的画成杨树。有的把鸟画在屋前,有的把鸟画在树上,真是各种各样,都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这一节课,我们班的学生没有一个走神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他们的画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时候,画的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悦。画的有缺陷的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点下,也都频频点头表示接受。
我认为这一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感受能力。并且在尊重课文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获得了新的体验和发现。
二、对找优美句子的反思。
找优美句子的过程可让学生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三、对仿句的反思。
仿句的练习中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一步,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在仿句的练习中,学生的一些好的句子让我觉得学生才确实思是无限的。在他们的练习中有这样比较好的句子:
好比荷叶上点缀的露珠。
好比雨巷中出现的一把油纸伞。
好比倩女耳边摇摆的玉坠。
好比皑皑白雪上的傲放的一株寒梅。
好比单调的沙漠上走过的一组驼队。
好比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美丽的浪花。
好比绿野森林中生长的一串晶莹的果实。
好比寂寞的秃崖上冒出的一棵苍劲的青松。
他们的练习中也也出现一些弊病,对他们造句中出现的弊病我是作了如下的分析、归类和修改的:
⑴用词不当
“好比森林中丰华正茂的一串串果实。”中的“丰华正茂”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果实”是不恰当。可改为“好比孤寂的森林中生长的一串晶莹的果实”
⑵大背景和小背景不和谐
“苦涩的脸上的展开的笑容。”中“苦涩的脸”和“笑容”是意境相反的内容,而本体“风铃和家”的关系是和谐的,因而不恰当。可改为
⑶没有大背景
“是傲雪的寒梅。”中没有大的背景映衬。可改为“好比茫茫白雪中生出的一株傲雪的寒梅。”
⑷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找的不好。
“好比黑暗巷路中的一盏明灯。”本体“一盏明灯”和“黑暗巷路”的关系是“希望”与“沉寂”的关系。和本体“风铃和家的关系是和谐的”相背。可改为“好比没有生气的巷路里有了一盏路灯。”
经过我的指点,学生的思维变的清晰了,我认为仿句的练习能够在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并活用自己见到的好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总之,这一节课的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