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美国家长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多于鼓励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依靠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负,家长认为很多事隋或活动危险等,都不让孩子参与。
二、美国家长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
中国家长是说教多于引导
美国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常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吧。”“你去试试吧。”“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吧?”“我的建议是……”等等。
中国家长则喜欢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以求孩子少走弯路。常对孩子说:“你还小,要听大人的话。”“你不懂,按我说的做没错。”“我告诉你……你怎么不听呢?”“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等等。
三、美国家长对孩子要求全面发展
中国家长常常以学习好代替一切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且家长还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要求孩子每周做2次义工。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美国家长却不做要求,全凭孩子自愿。
中国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所有家务父母包揽,更谈不上让孩子做义工了。如没有加分评优,连班干部也不愿意让孩子担任。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却从不放松,甚至是强迫,周末全天候陪同。
四、美国家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中国家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 “你是最棒的。但我知道,你还能做得更好,我了解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差远了。” “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行。”
中国家长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这些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极大地打击和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五、美国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
中国家长则让孩子少管“闲事”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 “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负责。”“你有责任尽你所能帮助弱者。”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首先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让孩子明白:人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然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
中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少管闲事!…别人都不管,你也别管。”“只要学习好,其他事你就别操心了。”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公然过马路闯红灯、不走人行道,并对孩子说“管他红灯绿灯,没车你就过。”还有家长带孩子买盗版光盘。
六、美国家长不让幼儿学外语
中国家长逼幼儿学外语
据了解,美国家长一般不愿教小孩子说外语,他们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学第二种语言是不可思议的。英语是美国幼儿园里的*语言,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都用英语来进行。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幼儿园并不反对孩子回到家里说母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只教英语,而且从字母开始。美国人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个过程,幼儿的发音器官不够成熟,发音尚处于较幼稚、未定型阶段。虽然他们模仿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如果学的是纯正的外语还好,如果走了样,将来改都不好改,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外语学习。因此,美国儿童一般都是从十多岁起才正式开始学习外语。美国家长对孩子没有中国人那种“望子成龙”的思想,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陕乐、健康地成长,学外语的事情可以慢慢进行。
中国家长一向重视“童子功”,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切都想“从娃娃抓起”,学外语当然不例外。
扩展资料:
一、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
1.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
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
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他们从小就***睡,当会行走时,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勤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2. 中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首先,这个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
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
1.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
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书馆借阅*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孩子,让其受周围环境的熏陶,萌发学习的愿望。
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2.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