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七言诗》含义赏析
谷雨到了,一朵花儿,一粒晨露,被你写进了诗歌中。接下来为你带来郑板桥《七言诗》含义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 郑板桥《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郑板桥生平事迹简介
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的画家,除此之外,他还是诗、书也不差,被人称为是“诗书画三绝”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而相比其他画家,郑板桥先生只画兰、竹、石,想知道如此有个性的郑板桥是哪朝朝代的人吗?还有,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以下见分晓。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清光留照*》《兰竹芳馨*》《甘谷菊泉*》《丛兰荆棘*》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是一个这样的人
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除此之外,郑板桥还非常的擅长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郑板桥《七言诗》含义赏析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译文:
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
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
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
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注释:
1、晴和: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2、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
3、节柯:竹节交叉的枝茎。
4、晚凉:在傍晚凉爽的天气中。
5、佳客:嘉宾;贵客。
6、新茗:新茶。
7、松萝:即松萝茶。为名茶,属绿茶,因产于黄山市休宁县松萝山,而得名。
8、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
9、横皴:山水画中常用技法。有的画为了,把披麻皴、荷叶皴、乱麻皴等中锋用笔的皴法叫竖皴;把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等侧锋用笔的叫横皴。
10、香茗:香茶。
赏析:
谈到郑板桥,就绕不开一个竹。郑板桥的画,郑板桥的字,郑板桥的诗,都离不开竹。就连写谷雨,也要扯上心爱的竹,才好下笔。
总共两首,每首都写竹。仿佛郑板桥的松萝茶,不是为好友准备的,倒像是为笔下的竹子准备的。
竹子,是郑板桥一辈子的挚爱。它赋予郑板桥艺术上的灵感,培养正直清高的性格,摆正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文人品格。
第一首,首联上句从天气写起。无风也无雨,正是晴和天气。出去踏青正当时。
下句,诗人却笔锋一转,去观赏竹子了。你看,那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的样子多好看,比在外头瞎转悠强多了。
可看竹子,终归有点独乐乐的意味。如果,天晚凉的时候,恰好有客来访,听我说道这竹子的好,那才是一件的事呢。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竹子呢?
如果你来,那么我就为你煮一壶黄山松萝茶。让你一边看竹子,一边喝好茶。这样的,你说够不够幸福呢?
人们总是喜欢追逐名利,总是生活在声色犬马之中。
殊不知老子早说过,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郑板桥守得住,心静如水,正是从竹子里领悟出的养生智慧。
他看明白了,所以当嘉宾来家做客,他很地为他作画,以此表达他对于竹子的`深刻理解。
郑板桥画竹,讲究一气呵成。别人画竹喜欢一节一节的画。郑板桥不这样。他说,你见过竹子都是一节一节长得么。
所以,郑板桥画竹,是把竹当作一个整体来画。他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神韵。至于,画得有多像,并不特别重要。最主要是能画出他的内心世界,这比什么都重要。
也正因为这个,所以大多数人看不懂,不能理解他的竹子画,最后一张也卖不出去,几乎无法靠画竹子维生。
他的竹子画,是后来当县令后名气大了,才卖得出去的。
所以,世间好多画家都是的。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现在却价值连城。屡受打击的画家,35岁就割耳疯了,36岁开*自杀,一辈子只卖出一幅画。
36岁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同样带着几分萧索、孤傲、淡泊,一幅也卖不出去,却不屈服于,走向了扬州谋生。这都是竹子留给他的智慧,为他日后画出名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石》打下了基础。
第二首,首联上来就用了萧萧二字。这二字,一下子就点出了郑板桥的孤寂、凄清,不得志。
但好在,还有新叶。一切都还有变数,一切都还有希望。只要我沿着这条画竹子的道路走下去,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后,总会有人懂我,欣赏我的竹石。
虽然,现在我就像是竹子上刚长出的新叶,说不定将来会长成一片绿荫呢。
在世人都喜欢年年有余、牡丹富贵之类画作时,郑板桥笔下的萧萧竹和淡淡山,显得格外孤清,格格不入。
但他不管不顾,只要一天,就要爱着竹子一天。
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恬静。
人有一个爱好,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会让你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让你不再庸俗,从而拥有一颗透明的。
谷雨时节,祝愿大家在自己的爱好里,完成自我精神对话,活出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郑板桥七言诗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