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给药的特点及其种类
舌下含服指使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完成吸收过程的一种给药方式。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舌下给药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舌下给药的特点
吸收较迅速,吸收面积小,但血流丰富。
避免肝脏的首过消除,对某些药物特别有意义。
舌下药物种类
硝酸甘油: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口服无效,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约2~5分钟即发挥作用;次用药可先含半片,以减轻头胀、心跳加快的副作用;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在大便前含服可预防发作。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舌下含服后约2~3分钟见效,药效持续2小时;口服30分钟见效,药效持续4小时;患者用于急救时应舌下含服,用于长效时应口服。
硝苯地平(心痛定):用于高血压和变异型心绞痛,舌下含服降血压效果较口服迅速。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舌下含服。
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用于支气管哮喘,口服无效,舌下含服宜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否则达不到速效。
克仑特罗:用于哮喘,先舌下含服,待哮喘缓解后,改为口服。
舌下药物概述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片、速释或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2000版中国药典关于舌下片的规定如下:“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融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和辅料应该是易溶的,舌下片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舌下片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在五分钟内全部溶化。”
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关于舌下片的规定,舌下片应该是到嘴后迅速融化,这样,可能和口崩片就很难区别了。实际上,舌下片给药,应该是在舌下几分钟十几分钟内慢慢融化,药物随着辅料的溶化而释放出来,因为如口崩片,几秒钟迅速崩解,可能被吞咽下去,而使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破坏,也有首过效应。
那么舌下片首选的辅料应该是易溶性的糖类。可是,蔗糖水溶性好,却存在老化;山梨醇不老化却易粘冲;甘露醇虽不老化不粘冲,却达不到5分钟内融化的要求。至于使用崩解剂,多数崩解剂不溶,就算是水溶的cms-na,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不符合要求。
因此,舌下片在压片时控制压力和片剂的硬度,由于硬度较低,可能会对放大生产和包装运输造成不少影响。
拓展内容
正确服药的方法
1、不能吞服: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
含片是指于口腔中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含片中的原料药物一般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等作用。含服片先含着,别急着往下咽。
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原料药物应易于直接吸收,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例如硝酸甘油片。因为舌头下有丰富的血管,药片放在舌下,可以让药物更快通过血管壁,被迅速吸收,也不会因为肝脏代谢而损耗。
口腔贴片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2、特殊服用方法类:咀嚼片、泡腾片、分散片、口崩片
咀嚼片是指于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大多数咀嚼片里添加了「矫味剂」,嚼起来可能会有橙子味、苹果味等味道,尝起来味道还不错呢。
泡腾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溶解迅速,口服吸收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泡腾片绝对不要直接口服!应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水中,待气泡完全消失,摇匀后服下。如果直接把泡腾片放入口中或吞下,大量气体会迅速充斥气道或消化道,严重时会引起窒息。
分散片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口崩片指在口腔内不需要用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口感良好、容易吞咽,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常用于吞咽困难或不配合服药的患者。
3、直接服用类: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及各种包衣片、薄膜衣片
肠溶片是指防止原料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对胃的刺激或控制原料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对片剂包肠溶衣的片剂。需要整片吞服,不能掰开,研碎或嚼服哦。
缓释片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一般有刻度线的缓释片可沿刻度线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和嚼碎后服用。
控释片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PS:有部分控释片吃完会在便便里看见完整的“药片”,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惊慌”,这个“药片”其实只是个“空壳”,里面的药物已经在体内释放完毕啦,只不过这个“空壳”是不溶性的材料,所以完整地排了出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舌下给药适用于什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