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道中遇大雪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下面是整理的弋阳道中遇大雪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弋阳道中遇大雪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凭鞍寓目一帐然,思为君王扫河洛。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作品鉴赏
漫话古代咏雪诗 雪,晶莹洁白,象征着纯洁无瑕,象征着美。雪,融化为水,滋润花草,给大地著上春意,给人们带来收获。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雨雪其雱”(《邶风·北风》)、“雨雪霏霏”(《小雅·采薇》)的诗句。其后,咏雪诗接踵而至,恰似“雨雪霏霏”,数不胜数,且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咏雪诗中有一些是纯属描写雪景的。诗人在创作时犹如画家写生,手执画笔饱蘸颜料,挥洒自如,尽兴描绘具有美感意义的雪景*。请看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的《雪望》 :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咏雪诗中较多的是情景相生之作。这类咏雪诗又有两种情形:
其一,“景”与“情”分别开来,以先写景后抒情为常见。如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此诗前两句描写雪景,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变白的状态,也暗写了诗人临窗观赏的.经过。后两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盖“人间恶路歧”来表达诗人铲平人间罪恶的心愿。这里,上文的描写雪景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而下文的抒情则使上文的写景有了着落,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雪中忆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其二,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①,“景”与“情”融为一体,不知何者为景,何者为情。请看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便是景中有情,情景“互藏其宅”,水***融,“妙合无垠”的。从表面看,这首诗犹如一幅风雪寒江独钓*:大雪纷飞,天昏地暗,群山不见鸟飞,众路断绝行人,只有一位渔翁披蓑戴笠,驾着一叶扁舟,在寒江独钓。其实,它创造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②,风雪寒江独钓*中,分明蕴藉着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情绪。读之,令人回味无穷,领略到“韵外之致”③,“味外之旨”④。像这样情景交融的咏雪诗,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少,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张孜的《雪诗》、陆游的《弋阳道中遇大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