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李翊书

韩愈《答李翊书》阅读训练

《答李翊书》是韩愈给李翊的复信,这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下面是整理的韩愈《答李翊书》阅读训练,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答李翊书

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焉足以知是且非邪()②抑不知生之志()

③念生之言不志乎利()④惟陈言之务去()

⑤其敢自谓几于成乎()⑥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

⑦垂诸文而为后世法()⑧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

B.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为者与所期者

C.平心而察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D.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与现代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无诱于势利B.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C.然后浩乎其沛然矣D.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②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③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5.第二小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6.第三小段介绍了自己学文学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1)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7.韩愈的《答李翊书》可以说是他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纲领性文章。文章集中阐述了他的为文之道。其实,“立言、立功、立德”是息息相关的,文中许多为文的观点完全可作为立身、立德的方向和标准。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①哪里②表轻微转折,可译为“不过”③追求,有志④务必,必须⑤哪里,差不多⑥被舍弃⑦效法、学习⑧勉励

2.A(A中两个“也”都是表句中停顿的语气助词;B中第一个“为”是介词,“对”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做”的意思;C中第一个“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中第一个“以”是连词,“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介词,是“用”“拿”的意思)

3.D(“势利”在这里是“权势与利益”的意思,“虽然”这里是“即使这样却”的意思,“然后”这里是“这样以后”的意思)

4.①不能指望它很快成功,不能被世俗的势利所诱惑,应该培育果树的根茎来等待它结果,多添灯油来盼望灯光明亮。根系发达的果树,它的果实才会成熟,油脂多的油灯,它的火光才明亮。②这样以后才能识别古书的对与错,以及虽然正确但尚未达到最高境界,直至清清楚楚地白黑分明了,并力求扬弃那些错误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才慢慢地有所收获。③思想修养好比是水,文辞好比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水大的话,那么大大小小的浮物就能浮起。

5.第二小段是全文的总纲。第一小段主要作用是引出话题,即“辞”与“道德”的关系;第二小段则紧承上段以根茂实遂、膏沃光晔为喻,说明立言本于立德,进而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第三小段则以自己为文的经历论证只有“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才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后一段,交代原因,即“念生之言不志乎利”,则照应了一、二两段,并收缩全文。

6.(1)存圣人之志,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2)白黑分矣,乃徐有得也,汩汩然来矣;(3)浩乎其沛然矣;(4)然后肆焉;(5)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好处:韩愈是当时文坛泰斗级人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增加了论据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从而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度。

7.略。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

创作背景

《答李翊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韩愈自贞元八年(792)考取进士后,未能经由吏部考度步入仕途,胸怀用世之志而无所施展,颇不得意,但以儒道和“古文”自负的志向并未衰减。李翊,贞元十八年(802)进士及第,曾跟韩愈学习古文。这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一封书信,写此书信时韩愈三十四岁,在长安。

作品鉴赏

《答李翊书》是韩愈宣传其“古文”理论的重要文章之一。文章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表示原回答对方的问题,谈谈写作之道。先称赞来信文辞高卓而态度谦恭;接着宕开一笔,感叹世人久已不讲道德(指儒家仁义之道),道德之外的“文”当然更无人讲求。这一笔并非闲笔,它抒发了深沉的感慨,又暗示自己所说的“文”不是一般文章,而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接着说自己虽所知亦有限,但却不可不为对方谈论一番。这不仅因李生谦恭好学,更因他“不志乎利”,是可教之材,不过这个意思是一在文末才点明的。第二段正面揭示中心论点。先向李先生提出希望,希望他不要满足于文章胜过一般人而可为时人所取,而就树立“至于古之立言者”的宏大志向。这一期望很高,但是在先称赏对方文章的基础上,再以问句出之,故显得态度诚恳语气平缓。然后正面提出“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论点。指出要写好文章,须从根本做起,须加强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仁义之人”则自然能够“其言蔼和”。第三段即以自己学为古文的经过和体会说明这一论点。先说写作古文确乎很难,不过自己学着写已二十余年了,言外之意是也还有心得。以下叙述学为古文的三个阶段,都扣紧“道”与“文”的关系着笔。第一阶段,“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这志不敢存。”韩愈认为三代两汉书中有儒道精醇者(如《五经》《孟子》)。有大醇小疵者(如荀况、扬雄的著作),魏晋以后则儒道不传。起步须正,故不敢观两汉以一之书。这两句写出兢兢业业唯恐误入歧途的心情。“处若忘”以下四句即是形象地写其专心一意,苦思冥想之状。学有所得,发为文章,务求增除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而甚感为难,所谓“陈言”既指立意,也指文辞表达。有了好的思想内容,要表达得新鲜有力,也颇不易。所作之文,内容既是阐发不合流俗的独特见解,形式又是不拘于对偶、声律的“古文”故颇为人所非笑。但韩愈“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知,置之不顾。当时骈文势力很大,日常应用文字和科举取士,大多使用骈文。韩愈提倡古文,确实是经过艰巨斗争的。如此坚持数年,便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已有分析批判能力,能辨古书中何者为合乎儒道之“正”,何者为假是而非之“伪”,何者大体虽“正”而犹有所不足。其阅读范围也就不再有所限制,而能去伪存真,此时执笔为文则能如水流泪不绝;示之于人时,不但不为其毁誉所动,而且毁之反以为喜誉之反以为忧;表明其主见已写,心思朗彻,正俗反时俗之道而行之。这也是就意与辞两方面说的。如此数,又进入第三阶段。此时作文如长江大河,滔滔而至。但仍不敢掉以轻心,仍须平心静气,对所欲言者一一加以细心的体察和捡点,确知其醇而不杂,然后才奔涌而出;而且,须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首《诗》《书》之源”终身以之,总之,学为古文须有极严格而自觉的道德修养,须花费长期以至一生的工夫,且不但不能以至谋取私利,还要为世人所非笑,故为之甚难。至此已将三个阶段为李生描述完毕,然后指出关于气和言的心得举以告之。气,指作者对于所欲表达的内容具有充分自信而产生的昂扬的精神状态。气盛则句式长短、声调高下便能自然合宜。作者之“气”即以此而表现为文章的气势,气之盛大与否,当然又邓决于平日修养。这养气之说当是继承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孟子善辩,其文气势盛大;不过他并未将“气”与“文”联系起来加以论说。韩愈则将二者联系起来,并将文气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从文辞声音之美的角度而言,骈文的句式长短,声调变化都较整齐,具有人工美,但易流于单调板带。韩愈提倡古文力矫其弊,但古文亦应讲求节奏、声调之美。以“气”即气势、语气为主导来决定其长短高下,其声音之美便比较自然,具更能切合文章的内容。第四段表明坚持古文之道的态度。先紧接上文,说虽已得心应手,但仍不敢自以为近首有成;即使近乎有成,也不为世人所用。而君子正不欲苟合取用于世俗之人,而是以坚持其道,立言不朽,传请后世为乐事,不过,应者寥寥,毕竟又使他乐中有悲。其提倡古文的态度是坚定的,而感情则是矛盾复杂的,最后表明对李生的劝勉之意,与第一段“不可不为生言之”相呼应。

韩愈曾说过,君子“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正因为作文是为了明道,所以要强调作者以道德修养。韩愈这样鼓吹儒道,有其观实意义。例如:用儒家大一统和君臣名公的思想去反对藩镇割据,要求儒道独尊以反对佛教迷信和寺院经济的恶性膨胀,在当时都有一定进步性。古文理论是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不过其理论也充分重视文章的艺术表现,如此文莫于务去陈言和气言关系的主张就很有价值,影响于后世极大;即在今日对于学习写作也不无可借鉴之处。至到“于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观点,则更具有较普遍的意义。许多在文化科学领域内卓有建树的人物,正是以其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不求名利,甘于寂寞的品质取得成功的,韩愈的话至今仍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答李翊书》在写作上颇有特色,首先是其文气的变化流转与内容情相切合。文章充满了对自己主张的强烈自信和不为流俗所动的气魄,读之令人振奋,但是,文中言及“志乎古必遗乎今”时,不能不叹恨感慨;所述学为古文的过程,有如临深履薄;对李生竭诚相告,而不可有居高临下之势。凡此种的内容方面的因素,使得文势又起伏多变。而其语言形式亦与之相应。如第二段先以参差如口语且杂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委婉、商量的语气,而后面的”无望其速成“等句则采用整齐排偶的句式,再加以“仁义之人,基信蔼如”的有力一结,显得凝练铿锵,精光焕发,充分显示其斩钉截铁的态度,很好地突出了中心。第四段“君子则不然”以下数句则以较整齐而对比的句式表示其坚定的态度。文中转折连词“抑”“虽然”用得较多,但具有语气的往复回旋之感。此文虽纯是论说而语言颇为形象。如以“养其根”“加其膏”比喻作文当求根本,以水与物比喻气与言,都新鲜而生动,又如以“处若忘”等句描写若思,使读者恍如目击其状。全文针线绵密而不露痕迹。如第一段自称“焉足以知是且非”,第四段说不敢“自谓几于成”都表明了为古文之难,第三段更以一个“难”字贯穿,而这又都是为了说明写作古文是终生事业,“无望其速成”的道理。又如果第四段“志乎古”“不志乎利”“用于人也奚取”分别与第二段“蕲至于古之立言者”“无诱于势利”“取于人”相照应,且都自然而然,绝无重复之感。

名家点评

中国语言学会原理事殷孟伦等《韩愈散文选注》:这封答书,在韩愈的古文理论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所谈的不是文学的写作技巧,而是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态度。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答李翊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韩愈答李翊书

学习

春词赏析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春词赏析,内容包括春词赏析100字,春词赏析和感悟,春词赏析刘禹锡。春词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下面是整理的春词赏析,欢

学习

光阴沉浮散文

阅读(99)

本文为您介绍光阴沉浮散文100篇,内容包括流年飞渡美文100篇,往事如莺散文100篇,时光匆匆又一年散文。流年往返,光阴似剑散文(通用2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

学习

春词古诗刘禹锡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春词古诗刘禹锡,内容包括春词古诗,春词古诗白居易,春词古诗注音版。《春词》古诗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为大家整

学习

大班体育游戏往返跑教案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体育游戏往返跑教案,内容包括幼儿园小班往返跑的体育游戏教案,25米往返跑教案,幼儿园大班往返跑游戏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往返跑》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

学习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内容包括王维山水画诗句,关于王维古诗的山水画,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是谁。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

学习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内容包括诗配画教案设计,诗配画小学生自创,小学美术诗配画。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学习

万科老总王石的创业故事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万科老总王石的创业故事,内容包括王石一年从万科拿多少钱,万科董事长王石最新近况,王石带田朴珺去万科总部。万科老总王石的创业故事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

学习

自遣罗隐古诗全文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自遣罗隐古诗全文,内容包括罗隐自遣赏析,罗隐自遣哪年写的,自遣罗隐什么意思。罗隐《自遣》唐诗鉴赏《自遣》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反映了

学习

罗隐雪古诗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罗隐雪古诗,内容包括罗隐雪古诗赏析,雪的古诗唐罗隐,雪罗隐古诗讲解。罗隐《雪》诗歌赏析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

学习

宛的组词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宛的组词,内容包括宛的组词是什么,宛的组词和碑的组词,宛的组词和拼音。宛的组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不同的含义,对每个字的意思你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宛的组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宛组词【

学习

自遣罗隐的古诗

阅读(106)

本文为您介绍自遣罗隐的古诗,内容包括自遣罗隐古诗全文,自遣罗隐古诗鉴赏,自遣罗隐什么意思。《自遣》罗隐的古诗鉴赏《自遣》罗隐唐诗鉴赏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诗鉴赏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

学习

云淡风轻读后感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云淡风轻读后感,内容包括心善云淡风轻下一句是什么,云淡风轻香水和绅情哪个好,云淡风轻在头条发表的文章。读《云淡风清》有感(通用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

学习

月白风清读书笔记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月白风清读书笔记,内容包括月白风清读后感,月白风清读书心得,读月白风清有感。月白风清一书读后有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

学习

秉烛夜游成语故事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秉烛夜游成语故事,内容包括秉烛夜游的意思是,秉烛夜游成语,秉烛夜游什么意思。秉烛夜游成语故事导语:夏日夜晚,凉风习习,约上几位朋友,秉烛夜游,到天桥上,站在上面往下看,看着马路上的汽车应接不暇,惬意极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分享

学习

卫人束氏文言文翻译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卫人束氏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卫人束氏文言文朗读,卫人束氏文言文,卫人束氏全文翻译。卫人束氏文言文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那么问题来了,你还

学习

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答案,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简写,孔子相卫文言文。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孔子认为为官之道就得公平、公允,依法办事。这点做好了你便能在百姓中树德,不会做的人只能树怨。以下是孔子

学习

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翻译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翻译,内容包括史记卷四十九,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全文,史记外戚世家经典名句。《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

学习

东轩笔录文言文翻译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东轩笔录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东轩笔录文言,东轩笔录的文言文翻译,东轩笔录原文翻译。东轩笔录文言文翻译《东轩笔录》,古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北宋魏泰撰。凡十五卷,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接下来搜集了东

学习

君子慎处文言文翻译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君子慎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君子慎处文言文翻译100字,君子慎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君子慎处文言文。君子慎处文言文翻译择友要慎重,因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选择朋友,慎重地选择居处

学习

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翻译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项脊轩志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翻译,项脊轩志的原文及翻译。《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翻译《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

说苑敬慎原文及翻译

阅读(79)

本文为您介绍说苑敬慎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说苑敬慎原文及翻译简易版,说苑敬慎翻译,说苑敬慎全文。说苑敬慎原文及翻译《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纂,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说苑敬慎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赏析,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朗诵。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下面是整理的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