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经典语录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以下是搜集整理的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练习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 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称: 相称,符合

B. 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气: 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冠: 位居第一

D. 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益: 增加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3分)

A.称其气之小大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养气”。(5分)

答案:

6.D (益:更加)

7.答案:D. 自己(A.孟子 B.欧阳公 C.欧阳公)

8.答案

(1)(我)认为文章是“气”的表现,但是文章并非通过学习写作技艺就能写得好,而“气”经过自身的内在修养却能得到。

(2)太尉如果认为可以教育好就请您屈尊指教我,这更是我的幸运了。

9.答案:①“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综合气质。②“气”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③结交英雄豪杰,④拜见大家等方式加强修养得到。

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注释

1.选自《栾城集》卷二二(《四部丛刊》本)。枢密,指枢密使,官名,掌军政大权。韩太尉,指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现在河南安阳)人,嘉祐元年任枢密使。

2.太尉执(zhí)事:太尉侍从;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

3.生:指平生。

4.思之至深:研究文章很深;之,代词,指文章。

5.文者气之所形:文是由气形成的。意思是说,养气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形式完美。气,养气。

6.然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不可,不可能。然,然而。

7.气可以养而致:气却可以通过修养获得;气,志气;养,修养。

8.养:培养。

9.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10.其:他的。

11.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12.充:充满。

13.称(chèn):相称,符合。

14.太史公:指汉代的司马迁,曾任太史令。

15.周览:饱览。

16.燕、赵:战国时的两个国家。这里泛指北方。

17.间(jiān):中间。

18.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19.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20.颇:很。

21.奇气:奇特的气概。

22.二子者:两个人。

23.岂尝:岂,难道。尝,曾经。

24.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25.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26.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27.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28.自知:自然知晓,自己明了。

29.辙生十有九年矣: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辙,指苏辙;有,通“又”。

30.游:交往。

31.乡*:乡里。

32.所见:所看见的。

33.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35.百氏:指诸子百家。

35.虽:虽然。

36.陈迹:陈旧的东西。

37.以:用来。

38.其:我。

39.志:研习。

40.恐遂汩(gǔ)没:恐怕(志气)因而埋没。遂,因而。汩没,沉没、埋没。

41.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42.求:探求。

43.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44.广大:广阔。

45.秦、汉之故都:秦朝和汉朝故都咸阳。

46.恣(zì)观:尽情观赏。

47.高:高峻。

48.顾:看到。

49.奔流:奔腾流泻。

50.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51.京师:指京城汴梁。

52.仰观:瞻仰。

53.壮:壮丽。

54.仓廪(lǐn):粮仓。

55.府库: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

56.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

57.苑囿(yuàn yòu)[12]:猎苑。

58.富:富丽。

59.大:广大。

60.巨丽:极其美好。

61.翰林:翰林学士,古代官名。

62.宏辩:宏伟善辩。

63.秀伟:秀美魁梧。

64.游:交往。

65.聚:聚集。

66.以才略冠(guàn)天下:才能谋略为天下第一。

67.以:以致,因此。

68.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夷,指周边的少数民族。惮,畏惧。发,行动,发动。

69.周公:指姬旦。

70.召(shào)公:指姬奭(shì)。

71.方叔:指西周周宣王时卿士。

72.召虎:指召穆公。中国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

73.而:可是。

74.焉(yān):啊。

75.且:况且。

76.不志其大:没有立下大志;志其大:立下大志。

77.虽:即使。

78.辙之来也:苏辙这次来(京)。

79.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在山上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之高峻;终南,指终南山;嵩,指嵩山;华,指华山。

80.大:浩大。

81.深:深远。

82.欧阳公:指欧阳修(1007年-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83.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84.观:看到。

85.光耀(yào):风采。

86.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87.尽:看尽。

88.大观:雄伟景象。

89.辙(zhé)年少:我还很年轻。年少:年轻。

90.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91.向:先前。

92.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93.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

94.其:我。

95.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赐:准许。

96.优游:从容闲暇。

97.益(yì):更加

98.学:学习。

99.苟(gǒu):如果。

100.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101.幸:幸运。

全文欣赏

文章的第一段,大意是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第二段,大意是叙述自己通过周览和交游两条途径来养其气,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太尉。第三段的大意是从“志其大” 的假设,落实到求见太尉的宗旨。最后一段是求见太尉的结束语。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再次表明求见之意。“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事。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经典语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经典语录

学习

苏轼写给苏辙的诗句

阅读(104)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写给苏辙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苏辙写的诗,苏辙写过哪些诗,苏辙生日诗译文。有关苏辙写的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

学习

苏辙比苏轼官大吗

阅读(154)

本文为您介绍苏辙比苏轼官大吗,内容包括苏轼和苏辙的古诗,苏轼怀念弟弟苏辙的古诗,苏轼和苏辙的故事。苏轼和苏辙的古诗为了方便大家听取往期《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节目,我们专门制作了节目合集,请在本公众号回复“合集”,即可获取。

学习

苏辙生平简介概括

阅读(110)

本文为您介绍苏辙生平简介概括,内容包括苏辙生平简介,苏辙生平简介50字,苏辙生平简介古诗文网。苏辙生平简介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下面是整理的苏辙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辙(1039-1112),

学习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对照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对照,内容包括《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朗诵,六国论苏洵原文和译文。《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

学习

苏辙10首经典诗词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苏辙10首经典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苏辙的名言名句(精选),苏辙的名篇名句,苏辙散文中的名句。有关苏辙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学习

芳草斜阳阅读理解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芳草斜阳阅读理解,内容包括芳草斜阳阅读理解附答案,芳草无情斜阳外什么意思,百花坡语文阅读理解答案。芳草斜阳阅读理解附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

学习

问斜阳散文完整版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问斜阳散文完整版,内容包括问斜阳散文(精选),问斜阳原创散文,问斜阳散文100首。问斜阳散文(精选1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

学习

天敌苏辙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天敌苏辙,内容包括天敌苏辙原文及翻译,苏辙天敌,苏辙传原文翻译。天敌苏辙原文及翻译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天敌苏辙原文及翻

学习

对同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对同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内容包括对同志的批评意见,对同志的批评意见简短,对某某同志的批评和建议。对同志的批评意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批评意见都不陌生吧。相信写批评意见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

学习

苏辙在北宋是什么官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苏辙在北宋是什么官,内容包括北宋诗人苏辙的诗,苏辙的诗全集,苏辙为什么是北宋宰相。北宋诗人苏辙的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整理的`北

学习

同志间感情的句子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同志间感情的句子,内容包括同志爱情语录。同志爱情语录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不讲求段落、内容间联系的一种文体。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帮大家

学习

苏轼写给苏辙诗词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写给苏辙诗词,内容包括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兄弟关系如何,关于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下面是分享的苏轼

学习

宋史苏辙传

阅读(115)

本文为您介绍宋史苏辙传,内容包括《宋史·苏辙传》原文及译文,宋史苏辙传原文及翻译,宋史苏辙在第几卷。《宋史·苏辙传》原文及译文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

学习

联想x220i拆机教程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联想x220i拆机教程,内容包括联想x220i拆机清灰,联想x220的屏幕拆卸,x220i拆机清灰。联想x220i拆机清灰现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了。使用电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不小心将水

学习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对照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对照,内容包括《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朗诵,六国论苏洵原文和译文。《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

学习

金色的草地原文朗读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金色的草地原文朗读,内容包括金色的草地原文,金色的草地原文俄语,金色的草地原文解析。金色的草地原文【导语】《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写的一篇文章,由茹香雪翻译、金锋朗读。课文通过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我”

学习

诗经甫田注音版原文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甫田注音版原文,内容包括《甫田》诗经鉴赏及译文参考,诗经齐风甫田的赏析,诗经甫田全名是什么。《甫田》诗经鉴赏及译文参考《小雅·甫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和一起来看《甫田》诗经鉴

学习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翻译

阅读(139)

本文为您介绍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翻译,内容包括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范仲淹的碧云天全文,范仲淹苏幕遮诗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

学习

庄子养生主原文注音及翻译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庄子养生主原文注音及翻译,内容包括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养生主原文及翻译,庄子寓言原文及翻译。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庄子养生

学习

防割手套英文翻译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防割手套英文翻译,内容包括戴手套用英文是怎么翻译的,戴手套的英文,请戴上手套的英文怎么读。戴手套用英文是怎么翻译的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

学习

悯农三首原文及翻译

阅读(229)

本文为您介绍悯农三首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解释,悯农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古诗悯农翻译解释。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解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

学习

遮天名句经典语录霸气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遮天名句经典语录霸气,内容包括遮天叶天帝经典语录摘抄(通用),遮天睥睨众生古风霸气句子,遮天吾为天帝经典语录。遮天叶天帝经典语录摘抄(通用170篇)只想追寻你的足迹,哪怕一生都只能在背后仰望,以下是收集的遮天叶天帝经典语录,希